为帮娃出气,家长在淘气堡扭打起来,以和为贵好像成为贬义词

三心二意 2023-07-17 15:23:59

带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不光包含吃喝拉撒。而是每个阶段,各有各的压力。三岁以上的娃看似已经可以“脱手”,可让人担心的地方还有不少。

就比如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淘气堡。功能愈加齐全,但孩子出现的矛盾并没少。关键是,现在好像家长之间因此产生冲突的现象更多了。

为帮娃出气,家长在淘气堡扭打起来

笔者记得曾经有位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矛盾的处理方式引发不少网友的支持。起因是俩学生吵架,一人咬了对方胳膊;虽然没有破,但牙印不浅,应该会疼的。

经过老师调解,让被咬一方的宝妈,当众咬另一方的宝妈;这样算扯平。但现实中还有很多矛盾,没有这样的班主任来帮忙处理。

尤其在校外的公共场合,很可能因小事而产生矛盾。当然,在外人看来或许微不足道。但换成谁,自己家娃吃亏的话,心里都不会好受。

江苏某地的一个淘气堡附近,两位家长大打出手,只见她们扭打到了地面。有人连鞋都掉了。周围的娃只好呆呆地在旁边望着,很无助。

原来,其中一位是要“帮娃出气”,所以动手的。而另一名家长也不是好惹的,自然要还手。便出现这样的场面。路人劝阻无效便请求派出所将二人带走。

家长因娃打架事件增多,“以和为贵”好像成为贬义词

只为给娃“出气”,就这样扭打,家长的行为令不少网友感到无语。有人说“太丢人了”,子女站在身边看家长这样,难道不尴尬吗?

遇到问题以粗暴方式解决,这可算不上好的榜样,以后怎么教育学生呢。还有人坦言,人类幼崽之间根本没有那么小气,不会因为谁碰一下就不得了。

没准家长扭打的时间里,学生就先和好玩耍,完全没有必要大动干戈。打赢能怎样,要么赔钱、要么疼痛,没有赢家。

但是笔者也看到另一种风评。有些人总是强调“孩子的问题自己处理,大人别插手”。实际上,这难道不是“道德绑架”吗?

因为爱说这种话的,通常很可能就是主动打人学生的家长。自己家娃欺负别人,吃亏的不是他们,当然希望家长别插手。但被打的娃,却容易因为自己胆小,吃了哑巴亏。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现在“以和为贵”似乎逐渐沦为了贬义词。尤其是家长群体当中,相互因为学生吵架和打人的越来越多。

笔者认为,这不光是网络增加信息量的原因。不光家长之间,包括跟老师,也有更多敢叫板的。这里有许多复杂的情况,不能单纯地说这是好趋势还是坏的。

但可能折射着一些更深层的东西。以前都说老人惯孩子,不分青红皂白地袒护。实际上,以前那代人里,好像更普遍的情况是,有问题先责备自己儿女。

很多人还因此受过不少委屈,觉得父母不给自己伸冤、不保护自己。而这恰恰是笔者想谈到的一个原因。现在的年轻和中年家长,更爱因为替子女出头而不惜打架。

这很可能是这代人的“童年补偿心理”。很小的事需要给后代“出气”,可能因为以前“窝囊气”受惯了,不想后代重复。所以部分家长看来,娃被欺负而忍着,这是父母窝囊、没钱。

戾气变重,也是需要重视的原因

除了上述的情况,人们戾气变重,也是近年来类似事件频出的原因。有个评论说,自己从来不带娃去淘气堡这种场合。因为她觉得那里什么素质的家长都可能遇见。

玩闹时很容易因为娃之间推搡、磕碰而受伤;或者有人以娃能欺负别人而自豪。体育活动在哪里都可以做,没必要去淘气堡。

其实或许不完全是淘气堡群体素质参差大,而是很多底层人因为生存处境变得恶化,带娃时脾气变得更为暴躁。

随便一点小事,家长们可能想到自己每天为一口饭而忍气吞声。出来消费,再也不能忍受被人说教。所以无论是否占理的一方,都容易“引燃”。

【话题】你如何看待家长在淘气堡扭打的现象?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