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汉字、成语、诗词、戏曲、文物等一系列创作热潮后,文化类节目该如何创新?在当下承载了知识普及、文化传承、视听表现、破圈传播等多重需求的文化类节目,如何才能讲好故事,持续稳定地吸引观众的目光?本周六(4月2日)晚7点到9点举办的“文化类节目如何讲好故事?”主题沙龙活动中,乐正创意学院邀请在文化类节目创作方面颇有建树的吴闻博博士,来共同探讨文化类节目的创作思路,提供可供参考的方法论。
从总台春晚的舞蹈《只此青绿》,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再到闭幕式上十二生肖冰车展现的中国式浪漫,优秀传统文化在近年来愈发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和关注,也成为综艺节目取材的新热点。
一季度,从《斯文江南》《青春守艺人》等节目的全新探索,到《2022中国诗词大会》《国乐大典4》《万里走单骑2》《故事里的中国3》等一系列综N代的推陈出新,多档文化类节目从戏剧、曲艺、国乐等角度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文化类节目继续屹立在潮头之上。
用多元形式“敲开”传统文化的大门从各大平台2022年的综艺片单中不难发现,文化类节目在今年的综艺市场仍然占据着不小的比重,且在形式、内容等方面也摸索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方面,让相对较为抽象的文化概念成为真实可感的存在,成为不少文化节目发力的重点。比如东方卫视的《斯文江南》采用了“读+演”相结合的形式,鲍国安、张铁林、孙俪、刘涛等实力派演员出演文化人物,以“超时空相遇”的方式演绎了苏轼与金庸同寻第二故乡、徐光启与李叔同共探“西学东渐”等故事,带领观众感受古人与现代人思想与文化的碰撞。
另一方面,从演播厅走向户外,也让文化类节目脱离了室内空间的桎梏,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如浙江卫视的《万里走单骑2》中,单霁翔带领明星嘉宾实地探访了洛阳、景德镇、殷墟、三星堆、北京等世界遗产地,通过品尝地方特色美食、亲手制作手工艺品等活动,给观众带去身临其境的体验,增添了节目的趣味性。
此外在内容和题材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了几千年的文明演进,有着自己瑰丽丰富的故事,文化类节目可选择内容的涵盖面不可谓不广。而近年来,文化类节目也已经不再局限于背诗读书,越来越多的节目开始深挖,关注更为广博的内容和题材。
如总台的《少年的奇幻世界》聚焦中国神话故事,通过舞台剧表演的方式创新演绎了女娲补天、愚公移山、仓颉造字等神话;广东卫视的《技惊四座2》为杂技表演者搭建了一方梦想的展示舞台,助力传承千年的中华杂技艺术破圈;优酷的《青春守艺人》则是致力于展现中国传统曲艺,通过古彩戏法、民乐、京剧、梆子、相声等多样的表演形式,助力古传统技艺薪火相传。这些节目从不同的文化领域,展现传统文化的生机与魅力,从而保持文化类节目旺盛的生命力。
从知识竞答、到声乐竞演、文旅体验,成语、诗词、国宝到世遗、考古、曲艺,不断推陈出新的文化类节目,正一步步为观众打开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
融入更多生活化的视角,贴近社会热点话题据《2021新青年洞察报告》显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传统节日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关注国潮文化的两大代表,Z世代的文化自信正在崛起,文化类节目的年轻化表达也成为了一种常态。
走过六季的《2022中国诗词大会》,在百人答题、身临其境题、千人千问、画中有诗、飞花令等传统环节外,创新了“诗词小剧场”等题型,将传统的诗词化作短剧,让不同年龄的观众都能够对诗词的背景、文化、故事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而在《青春守艺人》中,栾云平、孟鹤堂、周九良、杨九郎、张九南这五位年轻的相声演员组成“守艺人”,在不同的主题之下,他们或将传统相声与少林功夫混搭,或者是将古彩戏法与魔术结合来爆料背后的小秘密,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进行了融合,拉近了年轻观众与传统技艺的距离。
同时,文化类节目想要真正走进观众的内心,也需要在传统与现实之间探索到一个“契合点”。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一季度的文化类节目也涌现出了不少案例。
如最新一期的《故事里的中国》讲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及其家人薪火相传、为国戍边的动人故事。在戏剧演绎的同时,节目聚焦了更多新闻报道之外的故事,还邀请到主人公的女儿魏萍来进一步分享父母的戍边故事,通过这些新鲜的视角,让观众体会到故事本身的生动,进一步感受到主人公的担当和奉献。
而《斯文江南》则是通过“围读”宋范仲淹的家训、李清照的作品,来关照育儿、婚姻等时下热点话题。在节目中,文化嘉宾于丹由范仲淹的家训延伸到了古人教子“七不责”,并从“鸡娃”这一当下的普遍现象出发,解读先贤们同样注重孩子行为教育和精神教育的道理,从而展现了中国文学、传统文化穿越千年的力量。
整体来看,越来越多的文化类节目以贴近年轻人的方式、生活化的角度,架起了传统文化与当下时代的沟通桥梁,既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能产生共鸣和参与感,也让传统文化节目在如今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技术赋能,文化节目展现新气象今年总台春晚的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中,名画《富春山居图》仿佛“活”了过来,画中人物放声吟唱,渔樵耕读悠然自得,让不少观众都印象深刻。
当下,新技术与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成为文化类节目创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在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同时,节目利用AI、全息投影、VR等新技术,不断创新节目场景,让文化类综艺更具“大片”质感,也为观众提供更加极致、更具沉浸感的娱乐体验。
一方面,文化类节目在科技的赋能下,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如腾讯新闻的国潮破次元漫谈节目《时间的礼物之盛宴唐潮》中,二次元虚拟人物唐小彩从千年前穿越至现代,通过精彩的盲盒问答,带领大家经历了一场沉浸式的唐朝文化之旅;河南卫视的《春分奇遇记》讲述的是“春分”这一节气的内容寓意和物候特点,节目运用 AI、XR 等技术设定一个特别的“太虚幻境”,一位高于天地之间的“节气先生”贯穿整季,从他的视角来见证每一个时节故事的发生,带给观众更加生动的认识和记忆。
另一方面,节目也通过技术的加持,为观众提供沉浸感十足的观看体验。总台的考古节目《中国考古大会》打造了用于“空间探秘”的XR呈现区域,搭建出虚拟的三星堆、海昏侯墓、周口店等12处历史悠久的古老遗址,把一个个考古基地“搬到”了演播室,让考古推广人亲身体验遗址发掘的全过程;《国家宝藏·展演季》则是利用“AI+VR裸眼3D”拍摄技术,打造无限延展的五维时空,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国宝故事;而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时节》用动画形式还原了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古代都城热闹繁华的商业市井气息。
随着大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不少节目都将应用新技术打造高质量内容纳入自身的目标。对于文化类节目来说,在科技的助力下,节目把传统文化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也通过这样的交流和沟通,让观众进一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2022年的综艺片单中,如北京卫视为宋词谱曲的真人秀节目《寻找蝶恋花》,国风潮牌服饰创意真人秀栏目《青青子衿》,江苏卫视以大运河为主题的人文探索节目《运河漂来的时光》,以及B站与河南卫视再度联手推出国风综艺《歌万里》等节目还将陆续登场,它们都试图通过新的内容和形式,来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
— THE END —
作者 | MM
主编 | 彭侃
排版 | 夕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