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在距离惠东县城东南10余公里的地方,远远望去有一座山势陡峭的山峰,名唤“九龙峰”,其主峰尖锐,名“尖笔峰”。
这里的海拔虽不算高,却有着很多“仙气飘飘”的传说。
当地人相传,曾有九条龙飞到惠东境内的山脊盘踞,故名九龙峰。还有一说是,古时民间百姓看到这个山峰蜿蜒曲折,仿若九龙盘绕,兴诗一首而得名。
当然,这里最具“仙气”的还须是山供的三庙,谭公庙为主庙,文昌庙、龙通寺成品字形座落山间。
谭公庙建于明宣德九年(1434),是为了纪念谭公而修建的。相传谭公从小就与众不同,七八岁时就能呼风唤雨、降龙伏虎。后来谭公在九龙峰修炼,十三岁羽化成仙。谭公成仙后经常帮助沿海百姓,被人们尊为“海神”。
(二)
松竹扶疏,溪流成瀑,冬暖夏凉。
这是踏入九龙峰风景旅游区的人们,对于这里的初始印象,尔后更是会被此处谭公的传说所折服,只不过,除却这绝色美景和仙人传说外,这里还是片红色的热土。
凤岗村,这个位于西枝江边的古村落,因水路发达,曾铸就了商贸业的繁华,还是惠州历史上唯一的会元(明清时期会试第一名)吕龙光的家乡,这里更是一个抗日古村落。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有一个连兵力出入凤岗,强抢村民木船做桥过河,驻扎在凤岗塘角,经常抢劫民财。
彼时的村民们就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拿起了手中的武器积极配合东江游击队,多次袭击日军,使得日军惶惶不可终日,最后不得不撤出了凤岗村。
如今,在村里的几处战斗遗址中,仍依稀可见枪炮留下的痕迹。
(三)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
作为西枝江的一条水上咽喉要道,当时通往广州和平山、多祝等地的运输船只都必须在凤岗停靠,在赶走日本侵略者后,红军将税站就设在了九龙峰下的凤岗村里。
虽然曾经停靠商贸船只的两个码头早已不复存在,但村里那座有着近300年历史的石砌圆拱桥,依稀还能捡拾过去的轮廓,斗转星移间,曾经的繁华水路如今也变成了荒原。
尹学崇是凤岗村的第二任乡长,他的爷爷就曾负责红军税收工作的,而工作的地点,就在这座老凤岗桥旁。时至今日,在尹学崇的家中,还保存着不少当时红军税站的税票存根和一批红军遗留文物。
(四)
正是怀揣着这样的“红色情愫”,尹学崇后来就任惠东县档案局时,开始不遗余力地收集着村里的红色革命史,并意外地发现,当时曾生也曾到过村里。
解放战争时期,凤岗村还是东江纵队的一个地下交通联络站。联络站的旧址,因当时围剿时被大火焚烧,现在还能看到老墙跟曾经被灼烧过的乌黑。
所幸,联络站旁边那棵近300年的古菠萝蜜树还存活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