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清朝,哪个对中国现代疆域影响最大

不够般配 2025-04-17 01:01:38

现代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陆上边界2万多公里。就像歌中所唱那样,“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每当雄壮的歌声响起,崇敬自豪的情绪就会溢于心间。

华夏壮丽山河

这样广阔的疆域,自然是老祖宗们留下的家底。汉唐的昌盛,已经太过久远;辽宋的繁荣,却有南北对峙。后面的明朝和清朝,是我们更加熟悉的风云岁月,犹如午后的清茶,犹有余香。

要说当代中国的疆域,明和清哪个朝代影响最大。往往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一、明朝疆域变迁概况

一是前期扩张主要在前两代皇帝时期。

明朝立国276年,传位16个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起于应天(今南京),向南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向北将元朝残余势力逐出中原,洪武后期疆域面积约450多万平方公里。

洪武后期版图

明成祖朱棣五次亲征蒙古,稳固了北方边境。安抚东北女真诸部,设立奴儿干都司加强统治。在西北收复新疆地区,设立哈密卫。

在青藏地区设立羁縻卫所,向各教派分封法王和僧官。曾经短暂征服安南,设立交趾布政使司。郑和七次率领舰队下西洋,加强了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的影响力。

永历后期版图

永历后期,明朝疆域达到极盛,东抵日本海,西至哈密卫,北达阴山、大青山一线,南达安南和缅甸北部,全境达到700万平方公里左右。这个数据也有一些争议,主要是对名义上管理地区的不同归属认定。

但元朝皇室退居漠北后,北元政权一直没有被消灭,与明朝长期处于对峙状态,因此才有“天子守国门”这种状况。

二是中后期疆域长期保持稳定。

明朝中期,其国力由盛转衰,巨额的财政支出难以为继,对边疆管理和控制日渐削弱。北部边境由于气候转冷,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逐渐南移到长城附近。

东北方向采取收缩政策,明宣宗时期撤回了奴儿干都司的流官驻军。吐鲁番汗国崛起后,攻占了哈密卫及嘉峪关以西地区。

西南边境地区的管理逐渐放弃,废除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东南方向,葡萄牙人租借澳门,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相继占领台湾。从仁宣时期到成化年间,再到嘉靖年间,明朝疆域不断缩小。

景泰年间版图

后期对东北无法有效控制,对吐蕃仅名义上册封僧官,疆域基本固定在内地两京十三省,长期维持在400万平方公里左右。

二、清朝疆域变迁概况

一是连续数代皇帝开疆拓地。

清朝前后295年,历经12位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收服女真诸部,在辽东赫图阿拉建国称帝,控制了东北大部分地区。

继任皇帝持续开疆拓地,使清朝的地理版图不断扩大。皇太极兵临大明京师城下,打败北元末代统治者林丹汗,两次出征朝鲜使其成为藩属国。

顺治后期版图

顺治时期,多尔衮挥师入关进占北京,一路攻克苏浙闽赣,直至滇黔两广,削平李自成、张献忠等割据政权。此时国土面积达到600多万平方公里,接近了明朝的巅峰时期。

康熙后期版图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平定云南、广东、福建“三藩之乱”,派水师收复宝岛台湾;击败盘踞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以及库页岛尽为中国领土。三次亲征噶尔丹,漠北蒙古并入清朝领土。清朝疆域面积突破了1000万平方公里。

雍正皇帝命年羹尧、岳钟琪等征讨准噶尔汗国,在西宁和拉萨设立了办事大臣与驻藏大臣。乾隆皇帝先后平定四川大小金川,新疆阿睦尔撒纳、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管理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新疆地区。

乾隆后期版图

乾隆时期的清朝疆域最为繁盛,这时国土面积达到了1300万平方公里。东北达到外兴安岭一线,囊括沿海地区和库页岛;正北方管领唐努乌梁海地区,西北的巴尔喀什湖成为内水,台湾、澎湖、海南和南海诸岛。

二是后期接连战败割地。

到乾隆皇帝晚年,清朝的国力逐渐衰退,官场腐败现象日趋严重,土地兼并问题愈发突出,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科学技术发展近乎停滞。此时欧洲列强正在大肆侵略扩张,不断蚕食鲸吞原属中国的土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天津,在北京城郊烧杀抢掠。沙俄趁火打劫,先后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地区,《中俄北京条约》划走了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丢失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中俄伊犁条约》及勘界议定书割占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领土。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占据了台湾及附属岛屿,辽东半岛。晚清时期,外蒙古贵族在沙俄策动下宣布“独立”。

光绪后期版图

期间晚清政府也在努力维持庞大的疆域,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建立了现代海军和新式陆军,移民东北以充实人口,特别是左宗棠打败阿古柏收复了新疆。

清末皇室退位时,将1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转移给了中华民国。至于后来外蒙古脱离中国宣布独立,就是另外一个令人痛惜的话题了。

三、明清两朝疆域状况比较

一是边境地区管控政策不同。

明朝对边疆地区多采取羁縻统治,尽管通过册封、联姻等手段笼络当地首领,使他们名义上臣服于中央,实际上仍有较大自治权,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控制力较弱。东北的奴儿干都司没能长期管领,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以及西域等地区控制乏力。

明朝军队画像

清朝通过军事力量、宗教信仰、联姻结盟等手段,将东北、蒙古、新疆、西藏、台湾和南方各省纳入统治范围,实现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构建,并对这些地区进行了较为有效的管理。康熙皇帝收复台湾并设立台湾府;雍正皇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乾隆皇帝平定西藏叛乱后颁布《西藏善後章程》加强管理,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进行管辖。

二是治理模式与民族融合措施迥异。

明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多停留在表面,羁縻统治难以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也不利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各民族之间交流相对较少,边疆地区对中原王朝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

成化年间,宁夏固原蒙古土官满四聚众数万叛乱。万历年间,蒙古族将领宁夏镇副总兵哱拜、苗疆播州土司杨应龙先后发动叛乱。尽管这些叛乱最后都被平息,却严重消耗了明朝的财力,加重了民间百姓的税费负担。

清朝军队画像

清朝形成了中国多民族共同体的治理模式,为现代中国民族政策奠定了基础。清朝推行了一系列民族融合政策,实行满蒙汉八旗制度,鼓励汉族移民到边疆地区,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汉族文化,通过联姻、册封等方式,加强与蒙古、西藏等各民族的交流融合,各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趋紧密,为现今的中国多民族国家打下了基础。

三是疆域整体面积差异明显。

明朝奠定了现代中国核心区域的基本版图,使汉地十八省的范围得到了巩固和完善,并且延续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但对于边疆地区的整合不足,导致女真、蒙古等势力长期威胁中原。

清朝将汉地、西域、草原等多个板块整合到一起,极大地扩展了中国的疆域,基本确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轮廓。虽然晚清时期因列强侵略丧失了部分领土,但总体上为现代中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明朝巅峰时期约700万平方公里疆域,仅在明成祖时期维持了20年左右,其余时间国土面积都在400万平方公里左右。清朝乾隆后期的1300万平方公里面积,持续了约100年时间,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现象。清朝的疆域无论面积还是管领时间,都远远越过了此前的明朝。

四、世人对明清两朝的复杂情感

一是明朝的后世印象。

明朝是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代表着传统意义上汉族的正统和尊严。在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郑和下西洋展示了强大的国力和航海技术,《永乐大典》的编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繁荣。

明朝的政治制度相对完善,内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纳贡” 强硬外交态度,赢得了后人的赞誉。

成化元宵行乐图

但明朝出现了不少昏庸皇帝,其行为荒诞不经。万历皇帝长期不上朝,明熹宗朱由校沉迷于木工,导致朝政荒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

后期官僚机构臃肿,官员贪污腐败严重,土地兼并问题突出,以致社会矛盾激化,百姓生活困苦。在与后金的战争中屡战屡败,最终在内忧外患中朝代消亡。

二是清朝的历史评价。

清朝前期通过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手段,巩固和扩大了中国的疆域。康熙皇帝削平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乾隆皇帝平定了准噶尔部。

康乾盛世时期经济繁荣,人口增长迅速。康熙皇帝推行 “摊丁入亩” 政策,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联系和交流。清朝皇帝的勤政在各个朝代都是不多见的,史学家们普遍认为“清朝无昏君”。

乾隆元宵行乐图

但清军入关后,进行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暴行,给汉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前期大兴文字狱,对知识分子进行迫害,限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阻碍了科技和文化的进步。

后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没有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最终遭受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特别是晚清时期的种种弊政,从时间上来说离我们更近,让现代人感受更深,越发痛恨。

0 阅读:122

评论列表

用户87xxx19

用户87xxx19

2
2025-04-21 10:28

元:你要说疆域我可就不困了啊

宇化贤

宇化贤

2
2025-04-22 16:05

割地赔款怎么说?

不够般配

不够般配

该坚持时就坚持,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