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中美俄等大国间的博弈就从未间断。联合国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成为大国角逐利益的重要场所。各国为了自身利益,时常在此相互唱反调、拆台,使得联合国有时宛如一个争吵不休的“战场”。然而在2011年,出现了极为罕见的一幕,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竟达成一致,同意出兵“灭掉”一个国家,这个国家便是利比亚,而这背后的关键人物,正是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
卡扎菲出身于利比亚底层的普通家庭,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贝都因人。求学时期,他对埃及领导人纳赛尔崇拜至极,常常通过报纸、书籍了解纳赛尔的事迹,借助广播电台收听其演讲。这些经历让卡扎菲萌生了成为利比亚“纳赛尔”的梦想,也让他对政治充满了热忱。1963年,已在大学历史专业学习两年的卡扎菲毅然放弃学业,投身军旅,加入了保卫国王的利比亚精英部队——昔兰尼加卫队。此后,他进入利比亚皇家军事学院深造,并前往英国接受培训。学成归国后,卡扎菲担任通讯兵团中尉军官。1969年,羽翼渐丰的他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九月革命”,成功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为利比亚新的掌权者。
由于出身贫苦,卡扎菲对欧洲殖民者压榨利比亚人民的行径深恶痛绝。掌权后,他果断将驻扎在利比亚的美英军队驱逐出境,并将利比亚石油收归国有。这一系列举措严重触动了西方国家的利益,导致利比亚与美英等国关系交恶,长期处于对抗状态。在与美英对抗的过程中,卡扎菲还制造了1986年柏林LaBele夜总会爆炸案以及1988年泛美航空客机爆炸案,致使众多欧美人丧生。此外,他企图利用利比亚143吨黄金储备建立泛非货币,以抗衡美元体系,还妄图创建非盟并成为非洲之王。这些行为使得美英法等国对他恨之入骨。
卡扎菲执政期间之所以行事如此大胆,不惧得罪美英法等国,是因为他背后有苏联撑腰,美国有所忌惮,不敢轻易对利比亚发动战争。然而,1990年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震惊了世界各国,卡扎菲也因此心生畏惧。1991年苏联解体,卡扎菲失去了靠山,惶恐不安的他急切寻求与美国缓和关系。为讨好美国,他竟想出一个馊主意,去招惹美国的竞争对手俄罗斯,公然支持俄罗斯车臣武装,为其提供武器装备。结果事与愿违,他不仅未能讨好美国,反而彻底得罪了俄罗斯。
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希望与各国友好相处。但卡扎菲却窜访台湾,与台湾保持密切联系,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同时,他还要求中国出售原子弹,遭到婉拒后便与中国翻脸,从而得罪了中国。
尽管卡扎菲在国际舞台上不断“折腾”,公然挑衅五常国家,但他执政时将石油收归国有,并利用石油收入推行福利政策,在国内颇受民众支持。国内局势稳定,外部势力即便心怀不满,也难以轻易撼动其统治。但好景不长,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利比亚石油收入锐减,百姓生活陷入贫困。民众对垄断石油、电信、外贸、航空、军工等重要行业,掌控国家大部分财富的卡扎菲家族愈发不满。卡扎菲企图武力镇压国内反对势力,却导致局势彻底失控。
2011年,利比亚陷入内乱,联合国以“保护平民安全”为由,通过了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行动。五大常任理事国无一反对,随后美国联合英法等北约盟友对利比亚展开军事打击。利比亚军队在美英法的武装打击下迅速溃败。大势已去的卡扎菲试图逃亡家乡苏尔特避难,最终在苏尔特一处水泥洞被反对派士兵抓获,并被仇恨他的反对派残忍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