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胜选一年,元旦讲话疯狂挑衅,2025台海有统一的必然趋势!

浩哥爱讲史 2025-01-19 12:05:04

马上该欢欢喜喜过大年了,在欣喜和期盼的同时,不免牵挂着国家什么时候能统一。

2025年,台湾的“挑战者”赖清德

2025年伊始,赖清德的元旦讲话引发了轩然大波。当天,他以“挑战和对抗”的语气,直面大陆,并宣扬台独立场。仔细琢磨他的言辞,这不仅仅是一次政治演讲,更像是一次蓄意挑衅,剑指两岸关系的敏感神经。

他在讲话中声称,“威权主义”来自大陆,对台湾造成的“挑战”无法忽视,还不断声言台湾需要“挺住”。言辞激烈,几乎没有一丝妥协的余地。细节上,他不断强调台湾作为一个“民主堡垒”,与大陆的异议。

他提到“威权主义”是对全球秩序的挑战,强调台湾站在了捍卫所谓“国际秩序”的最前沿。与此相对的是,他忽略了台湾经济在“红色供应链”下的强劲表现。自从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以来,大陆一直为台湾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需求。赖清德以“脱钩”作为未来的经济政策,却难以忽视背后的风险。

如果一味把经济依赖与对立挂钩,势必会将台湾带向经济孤立的深渊。谁能否认,台湾过去几年能保持相对的经济繁荣,正是得益于两岸的互动?

赖清德讲话的另一亮点在于他对军事预算的“承诺”。他明确表示,要加大军费投入,增强台湾防御能力。显而易见,他企图通过“增强防御”的方式,对抗大陆的崛起。然而,这种方式本质上是在倒逼自己走向一条危险的道路。

一年之约,空洞的承诺

在赖清德一年前的当选演讲中,他语气坚定,口气铿锵,仿佛早已掌握了未来政权的钥匙。

“人民期待有能力的政府”,他这样说,仿佛就像是一位已经满怀信心的领袖,站在民众面前,承诺着带来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他还承诺要秉持“民主大联盟”的精神,强调将不分党派,推动“用人唯才”的理念,确保“各党派有共识的议题优先处理”,没有共识的议题“搁置争议”,继续沟通。那时,台面上说的无非是和解、合作、共识,仿佛一个政坛“新气象”的开始。听着,似乎可以预见一个充满合作、对话和和谐的政治格局。

然而,时光荏苒,一年过去了,谁能想到,这些高调的承诺如空中楼阁一般崩塌了。

“朝小野大”的现实,在过去的一年里,显然没有得到赖清德所期望的回应。说好的“跨党派合作”,最终却演变成了越来越深的对立和争斗。

原本他所承诺的“用人唯才”,在实际操作中却难掩偏向于政治盟友的倾向。在与在野党沟通方面的“不力”与“懈怠”,令这场“新政治”最终成了口号,连具体行动的影子都看不见。

人们曾期望通过他的领导,能够推动更为包容和务实的政治改革,结果却发现这些“理想中的政治美梦”很快破碎。

一年前,他讲述的“有效率的制衡”,曾让许多人充满期待,认为两岸关系与岛内政治能实现更深的理解和交流。但如今看来,这种“制衡”并非以务实为基础,而是沦为“谁与我争锋”的姿态。

民主的“伪装”:权力与恐惧的交织

陈斌华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回应字字有力,揭示出赖清德讲话中的深层矛盾。他宣扬“民主对抗威权”,口中大喊自由与法治,背后却用各种手段限制言论、打压异见。政府资源被滥用,公然迫害那些支持两岸交流与统一的声音,甚至以行政与司法手段来消除任何反对的力量。一个民主的政府,难道该有这样的举动吗?

不只如此,赖清德领导下的民进党政权已将“绿色恐怖”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以“民粹”为名,撕裂台湾社会本应维持的脆弱和谐。在挑动两岸紧张关系的同时,却将其自身打造成唯一的“救世主”,所有反对的声音,甚至是温和的两岸交流声音,都被视作叛国,公然丧失民众的信任。

这种政治操作能算“民主”吗?打着民主的旗帜,进行大规模的舆论操控和打压异己,难道真的是民主的实践吗?

赖清德推崇的“民主”背后,操控媒体、操控舆论成了他的另一项“政治资本”。他巧妙利用自己的权力,煽动着“反中抗中”的情绪,不仅让岛内的舆论走向极端,还通过所谓的“网军”操控网络信息,让民众陷入一片信息的茧房。

这种“信息茧房”的制造,让普通百姓的眼界被严重封闭,整个社会被引导进入一种“只能听一种声音”的状态,其他声音甚至遭遇打压。这难道是一个民主社会应有的样貌?

而民进党当局却不言悔改,依旧以“民主”的名义,进行这一切权力的运作。挥霍纳税人钱财,肆意勾结外部势力,进行低价卖台的政治交易,究竟是什么样的“民主”?是民进党为了自己利益,精心打造的“假民主”,还是为了岛内某些人群体的利益,彻底漠视了广泛民众的意愿与生存权利?

在赖清德的讲话中,背离民众意愿的“民主”,与台独的死路一条交织在一起。他试图通过这套“假民主”迷雾,掩盖自己的政治算计。在这样的博弈中,台湾是否还能保持一份理智与清明,是否还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民主”?这或许是我们必须时刻反思的问题。

谁才是真正的“民主捍卫者”?

2025年的挑战:背离的“未来”

事实上,赖清德的言辞背后,是一种缺乏全局视野的短视行为。他一方面推崇所谓“国际秩序”的规则,另一方面却忘记了台湾作为中华文化一部分的历史共识。与大陆经济的深度捆绑,本是两岸相互繁荣的基础,但如今却被误导为“脱钩”的目标。如此背离的“未来”,恐怕只有等到台湾深陷经济困境时,才能清晰地看到它的后果。

反观大陆的态度,始终是“和平统一”的坚定呼声,展现出更多的包容与耐心。大陆始终保持开放合作的姿态,愿意通过对话解决两岸问题。这种态度,不仅仅是战略性的理智选择,更是基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长远的考虑。

未来的路,注定会更加清晰。是否选择走向合作共赢,还是继续沿着“对抗”之路走下去,终究是一个台湾社会和人民的抉择。而对于大陆而言,始终保持着最大的耐心,等待着台海两岸最终的统一时刻。

以下为信息来源:

0 阅读:0
浩哥爱讲史

浩哥爱讲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