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竹抗风处理,台风季节,展厅阳台,防病要及时
在花卉绿植的世界里,棕竹可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存在。棕竹是棕榈科棕竹属的常绿观叶植物,它的叶片细长而翠绿,有着一种独特的美感,就像一把把精致的小扇子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它的植株形态一般比较紧凑,适合放在各种场景之中,像咱们今天要重点说的展厅阳台。不过,棕竹虽然好看,但在种植过程中也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先给大家讲个我身边的案例吧。我有个朋友住在广东沿海地区,那里是台风经常光顾的地方。他在自家展厅阳台种了不少棕竹,原本是想让展厅看起来更有生机。有一次台风来袭,台风过后,他发现棕竹的状态特别糟糕。很多棕竹的叶片都被吹得七零八落,有些枝干甚至被折断了。这其实就是没有做好抗风处理的结果。那棕竹的抗风处理有哪些要点呢?
首先是修剪方面。在台风季节来临之前,要对棕竹进行适当的修剪。要把那些枯枝、病枝还有长得过于茂密的外围枝条剪掉。因为枯枝、病枝本身就没有生机,在台风中很容易成为折断的源头。而那些过于茂密的外围枝条,在风中受力不均匀,也容易受损。就像修剪一棵苹果树,如果枝条太多太密,到了大风天肯定有不少树枝会断掉的。对于棕竹,一般修剪的时候可以保留植株中心的强壮枝干,然后把周围多余的枝叶适当削减,这样棕竹在台风中的整体结构就会更加稳固。
棕竹的固定也很重要。如果是在比较轻便的花盆里种的棕竹,那可不能忽略固定的问题。可以用一些坚固的支撑物,比如竹竿或者专门的园艺支架,把它们的绳子轻轻地绑在棕竹的枝干上。我有个网友在福建,他说他家的棕竹在海边风太大了,一开始没固定好,每次大风过后棕竹就像喝醉了酒一样东倒西歪。后来他专门买了一些粗的竹竿,在土里埋得很深,再用软绳把棕竹和竹竿绑在一起,这样就牢固多了。
说到棕竹的种植,就不得不提到它和其他绿植品种的对比了。就像和绿萝相比,绿萝是天南星科麒麟叶属的大型常绿藤本植物,它比较柔软,常常是垂吊生长的。棕竹就有自己的特点了,棕竹茎干比较挺直,而且叶片比绿萝更有韧性。在抗风方面,绿萝就不像棕竹那么能扛了。再比如说和散尾葵对比,散尾葵是棕榈科散尾葵属的丛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散尾葵的叶片是羽状分裂的,和棕竹的叶片形状明显不同。散尾葵在抗风上可能就不如棕竹,因为棕竹的叶片结构更紧凑,不容易被风撕裂。还有人工吊兰和龟背竹,人工吊兰茎干细长,龟背竹叶片奇特,它们和棕竹在生长形态和抗风能力上也有很大的差别。
在种植棕竹的时候,土壤的选择也很有讲究。棕竹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在华北等碱性土壤比较多的地区,如果要种棕竹,就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比如可以添加一些腐叶土、泥炭土和珍珠岩等,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我在华北的一个朋友,他一开始种棕竹的时候,直接用了家里的园土,结果棕竹长得特别慢,还老是叶子发黄。后来他按照我给他说的方法,重新调配了土壤,棕竹才慢慢恢复生机。
说到土壤,再给大家讲个小知识。不同的土壤疏松度对棕竹的生长和抗风能力也有影响。如果土壤太黏重,棕竹的根系在里面伸展不开,这就像是人被束缚住手脚一样,在台风来临时,棕竹整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都会受到影响。而疏松的土壤能让根系更好地呼吸和生长,就像给棕竹的根系穿上了一双舒适的运动鞋,让它在面对台风这样的自然灾害时更有抵抗力。
在棕竹的生长过程中,防病也是至关重要的。常见的棕竹病害有叶斑病等。叶斑病主要表现就是叶片上出现一些圆形或者椭圆形的褐色斑块。如果不及时治疗,这些斑块会越来越大,叶子也会逐渐枯萎。对于叶斑病的防治,在日常养护中可以每隔7天左右给棕竹喷一次稀释后的多菌灵溶液。这就像给棕竹打预防针一样,让它远离病菌的侵害。
还有一种根腐病,这往往和浇水浇水过多有很的关系。如果你所在的地区湿度比较大,像在南方一些潮湿的地区,就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有一次我在海南旅游的时候,遇到一个种植棕竹很久的果农,他说他发现棕竹开始叶子发黄,根也发软。后来检查发现就是根腐病,因为之前连续阴雨天,他也没敢多给棕竹松土通通风,就一直在浇水,导致根部缺氧腐烂了。所以对于棕竹来说,土壤的干湿度的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一般来说,用手指插进土壤2 - 3厘米,如果能感觉到有点湿,但是又不粘手,这就是比较合适的湿度。如果土壤太干了,也要适量浇水,浇水后要保持通风,让土壤能够尽快干燥。
咱们回到展厅阳台这个场景。展厅阳台上除了要考虑抗风、防病这些种植问题,还要考虑美观性。要是在展厅阳台种了好多棕竹,但摆放得乱七八糟的,就像在战场上丢弃的武器一样,完全没有美感。所以在种植的时候要规划好布局。可以把棕竹和其他小型的观赏花卉或者石头搭配起来,营造出一种错落有致的景观。比如说在棕竹旁边放几个造型独特的鹅卵石,或者在棕竹群中点缀几株小巧的多肉植物。
如果您的展厅是在东北地区,可能大家会觉得棕竹比较少,其实也可以适当种植一些。东北的冬天比较冷,但是只要把棕竹放在室内温暖的展厅阳台,选择合适的品种,比如矮棕竹之类的耐寒性稍好一点的品种,再做好光照和湿度的控制,棕竹也能生长得很好。我曾经在东北的一个朋友的展厅阳台看到过他种的棕竹,在阳光充足的冬天,棕竹的叶子依然翠绿,给展厅增添了不少生机。
那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对棕竹的养护也有讲究。比如在上午,阳光比较温和的时候,可以让棕竹适当接受一些光照,这样能促进它的光合作用。但到了中午,阳光强烈的时候,就需要给它遮荫了,不然叶片容易被晒伤。就像人夏天中午出门要打伞一样。而在晚上,要保持环境的湿度,如果在有暖气的干燥的展厅阳台,可以适当给棕竹的叶片喷一些水雾,但是要注意别在叶片上积水,积水也会导致病害的发生。
对于新手来说,可能在判断棕竹的健康状况方面会有些困难。其实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参考。正常的棕竹叶片颜色均匀,有光泽。如果发现叶片边缘发黄或者向内卷曲,这可能就是出现了问题。有可能是光照过强,也有可能是缺水或者缺肥了。这时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一个地区的不同季节,棕竹的生长状态也会不同。就拿华南地区来说,在春季和夏季,是棕竹生长旺盛的时期。这个时候要适当多施肥,每隔15天左右施一次稀薄的液肥。像兰花肥就很适合棕竹。到了秋季,随着天气逐渐变凉,棕竹的生长速度会慢下来,这个时候可以减少施肥的频率。冬季如果温度较低,要注意防寒,给棕竹套上一个塑料袋,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在展厅阳台种植棕竹,还得考虑它和其他生物的关系。比如说防虫方面,棕竹有时候会受到一些害虫的侵害,像介壳虫。这种害虫会附着在棕竹的叶片和枝干上,吸食棕竹的汁液。如果在展厅阳台发现了介壳虫,可以用棉签蘸取酒精,把虫体擦掉。也可以用一些环保的生物防治方法,比如养一些捕食性昆虫,像瓢虫之类的,它们会主动捕食介壳虫。
从长期来看,要想要展厅阳台上的棕竹长得旺盛,还得给它足够的空间。棕竹根系虽然不算特别庞大,但如果种植的时候过于拥挤,它的生长也会受到限制。就像在狭小的公寓里生活久了,人也会觉得不舒服一样。所以要定期检查棕竹的生长状况,如果发现根系已经布满花盆,就要及时换盆了。一般来说,每隔1 - 2年可以换一次盆。
棕竹在不同的地域还有不同的养护技巧。在西南地区,气候湿润,棕竹比较容易生长,但是夏季雨水多,也要注意排水,不能让棕竹的根部积水。而在华西地区,气候比较干燥,除了要注意平时多喷水增加湿度外,还要注意防范风沙对棕竹叶片的损伤。像在一些风沙比较大的城市边缘,如果在展厅阳台种棕竹,可以给它搭建一个小型的防风沙屏障。
在养殖棕竹的过程中,很多人会忽略光照的重要性。棕竹喜欢散射光,虽然它能在比较阴暗的环境下生长一段时间,但是长期处于阴暗中会让它的叶片变得暗淡无光。如果展厅阳台有较好的遮荫设施,可以适当让棕竹在里面待上3 - 5天,然后再搬到有散射光的地方接受几个小时的光照。这样既能保证棕竹有足够的光合作用,又不会让它的叶片被灼伤。
又比如在一些山区,由于海拔和地形的不同,对棕竹的影响也很大。高海拔地区气温低,空气稀薄,棕竹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速度会变慢,需要更加细心的养护。而在山区的低海拔地区,如果靠近水源,土壤湿度较大,那么在种植棕竹时就要特别注意土壤的排水问题,就像在河边要修好堤坝一样,否则棕竹根部容易腐烂。
在一些有特殊节日的地区,展厅阳台上的棕竹布置也很有讲究。像在印度,在一些重要的宗教节日里,棕竹会被装饰得非常精美。这其实也体现了棕竹在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在国内的一些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我们也可以把棕竹的修剪和布置搞得更喜庆一些。可以在棕竹周围挂一些小红灯笼,营造出一种欢乐的氛围。
对于棕竹的抗风处理,还可以从植物布局的角度来考虑。不要把棕竹孤零零地种在一个地方,可以把多株棕竹组合成一个小群落。这样在台风来袭时,它们可以相互依靠,形成一个稳定的群体结构。这就好比一群人手拉手,比一个人单独站着要稳固得多。
在展厅阳台种植棕竹,还要考虑到参观者的观赏体验。不能因为追求美观或者其他方面的因素,把棕竹种植得让人感觉压抑或者不舒服。要根据展厅阳台的大小、参观者的流动方向等因素,来合理规划棕竹的种植位置和组合方式。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展厅阳台在台风季节经常受到强风的袭击,除了我们提到的这些抗风、防病方法,你觉得还有什么样的创新办法可以让棕竹更好地度过台风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