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援引彭博社17日报道,因中美贸易紧张,中国炼油企业大幅削减90%美国石油采购,转而从加拿大大量进口原油,贸易局势风云变幻。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外政策发生重大转向,“美国优先”成为主导理念。在贸易领域,美国频繁挥舞关税大棒,不仅对中国等传统贸易伙伴加征高额关税,连加拿大这样的长期盟友也未能幸免。加拿大作为美国的近邻和重要贸易伙伴,长期以来在经济上对美国存在较高依赖。美国是加拿大最大的贸易出口目的地,大量加拿大商品流入美国市场。但特朗普政府以所谓“贸易不平衡”“保护本国产业”等为由,对加拿大的钢铁、铝制品等加征关税。
这一举措严重冲击了加拿大相关产业,许多企业面临成本上升、订单减少、利润下滑的困境。加拿大的钢铁企业不得不削减产能,大量工人面临失业风险。美国政府官员还不时对加拿大进行言语威胁,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重新谈判等问题上,以强硬姿态逼迫加拿大让步,试图在贸易规则制定中谋取更多私利,全然不顾多年来的盟友情谊,极大地破坏了加美之间原本相对稳定的贸易关系与政治互信。
特朗普(资料图)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加拿大新总理马克・卡尼上台后展现出强硬态度与积极应对举措。在能源领域,加速推进跨山管道扩建项目(TMX)。该项目于去年投入商业运作,意义重大,为中国和其他东亚石油进口国开辟了获取艾伯塔省油砂区丰富原油储备的新渠道。今年3月,从跨山管道终点附近的温哥华港运往中国的原油进口量飙升至730万桶,这一数字预计在4月还会进一步上升。这不仅为加拿大能源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使其能够减少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也增强了加拿大在全球能源贸易格局中的话语权。
在国际合作方面,加拿大在北极资源开发等问题上与中国达成战略默契。北极地区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其开发价值日益凸显。加拿大与中国加强在该领域的合作,一方面有助于加拿大吸引更多资金和技术投入北极开发,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在全球资源布局中提供了新的选择,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加拿大(资料图)
在社会层面,加拿大各界对美国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许多加拿大民众走上街头,抗议美国的贸易霸凌行为,要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本国利益。加拿大的商业团体也纷纷呼吁政府拓宽贸易渠道,减少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从民意到商界诉求,都推动着加拿大政府在外交和贸易政策上做出调整,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对冲美国贸易政策带来的风险。
随着中国减少从美国进口石油,美国石油产业遭受重创。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石油量已从去年6月的峰值2900万桶大幅下降至每月仅300万桶。在农产品方面,美国的损失同样惨重。与一年前相比,1月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量下降了54%。第一次贸易战后,美国失去了近10%的中国市场份额,且至今未能夺回。今年,美国的大豆、小麦、玉米或高粱等农产品出口量极为有限。由于关税削弱了利润空间,众多中国粮商已停止从美国进口农产品。若这种情况持续,到5月美国农产品对华出货量可能降至零。美国农业人士对此忧心忡忡,呼吁政府改变贸易政策,恢复零关税,以挽救美国农业产业。
贸易(资料图)
美国企业在这场贸易战中处境艰难。农业企业因失去中国这一庞大市场,库存积压严重,许多农场主面临破产危机。美国的大豆农场主,因中国市场的流失,大豆价格暴跌,收入锐减,难以维持农场的正常运营。石油企业同样遭受巨大损失,大量订单流失,产能过剩问题凸显。美国的石油生产商不得不削减开采计划,降低产能,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大幅下降。众多企业纷纷向政府施压,要求重新审视贸易政策,恢复与中国等国家的正常贸易关系,以挽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全球贸易格局正发生深刻调整。中国虽然减少了对美国的进口,但迅速在其他市场找到了替代方案。在石油进口上,加拿大原油的大量涌入填补了部分缺口。在农产品方面,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农产品对华出口显著增长。澳大利亚的谷饲牛肉在2月和3月对华出口量同比增长近40%。2025年第一季度,巴西对中国的牛肉销售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3,3月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家禽同比增长19%。中国积极拓展贸易伙伴,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与战略灵活性。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国不仅保障了国内市场的物资供应,也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多元化发展,削弱了美国贸易政策对自身经济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