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电影世界中,总有一些作品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叙事方式,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电影《周处除三害》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以陈桂林为主角,通过他除去三害的过程,展现了一个关于人性救赎与成长的动人故事。佛教之中把贪、嗔、痴归纳成三毒,用鸽子表示贪,用蛇表示嗔,用猪代表痴。它们是众生烦恼的根源,也是修行者需要克服的难题。《周处除三害》巧妙地将这三毒融入剧情,通过陈桂林的经历,让我们对这三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贪,是众生对五欲六尘的执着追求,它如同一个无形的漩涡,将人们卷入其中,让人在欲望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在电影《周处除三害》中,这一贪念的象征便是那通缉榜上排名第一的牛头林禄和。他,是一个典型的贪念深重之人,他的生活仿佛被贪婪所支配,不断追求着更多的物质财富和更大的权力地位。
林禄和身上的鸽子纹身,是他贪念的外化表现。鸽子,在佛教中常用来象征贪欲,因为鸽子总是被食物所吸引,即使吃饱了也会一直吃,这正是贪婪的表现。而林禄和,就像那只被贪欲驱使的鸽子,为了追逐利益,不惜采用一切手段坑害他的信众。不仅如此,林禄和的地下室也充满了鸽子装饰,书本的背面也绘有鸽子图案。这些细节都进一步强调了林禄和与贪念之间的紧密联系。他的生活被贪欲所包围,他的心灵被贪念所侵蚀,他已经完全沦为了贪婪的奴隶。
林禄和,这位表面风光、实则内心贪婪至极的通缉犯。刚开始的时候,他用狡猾的手段和虚假的面孔,成功地欺骗了陈桂林,让陈桂林对他产生了敬佩和信任。好在陈桂林逐步识破了他故意制造的假象,然后除掉了林禄和,这里是对贪念的一种破除。最后,对他的邪教团体也进行了摧毁,通过这一过程,陈桂林也完成了自己内心的净化与升华。
嗔,是众生因不顺己意而产生的愤怒与怨恨,表现为对他人或事物的仇视和伤害。在电影中,陈桂林所面对的敌人并非仅仅是恶势力的象征,更是人性阴暗面的具象化展现。其中,他除掉的通缉榜排名第二的香港仔许伟强,便是一个充满戾气、凶狠残暴的恶徒。
许伟强的形象,仿佛是从地狱中走出的恶魔。他的手臂上,赫然纹着一条狰狞的蛇,那蛇缠绕在其手上,仿佛随时准备吞噬一切。这纹身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一种装饰,更是他内心嗔恚无忍的象征。蛇,在佛教中常用来比喻人心的狠毒与狡诈,许伟强的恶行罄竹难书。他坑害了小美的妈妈,让她无辜地顶替自己坐牢,承受那本不应属于她的苦难。更为可恶的是,他还控制了小美,将她当作自己的泄欲工具,任意欺凌与侮辱。小美的眼中充满了恐惧与无助,她的生活被许伟强彻底摧毁。
陈桂林终于找到了许伟强的藏身之处,在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中,陈桂林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成功地击毙了许伟强。许伟强的倒下,不仅仅是他个人罪恶生涯的终结,更是正义对邪恶的胜利。小美得以重获自由,她的眼中再次燃起了希望的火花。陈桂林成功地除去了这一害,也让我们明白,只有消灭嗔恨,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痴,即无明,无明就是我执,是众生对人生的迷惑与无知。陈桂林最在乎的人是奶奶,奶奶留给他一块手表,上面有只小猪,这象征着他对自己人生的痴。他的人生看似精彩,不仅杀掉了黑帮老大,使自己“让道上所有人都知道”;还除掉了通缉榜上排在自己前面的两个通缉犯,算是干了一票大事,并最终自首上了新闻,实现了“不怕死,怕的是死了都没人记得”,但事实上他的人生毫无意义。
陈桂林没有受过教育,也没有常识,更没有目标。他轻信张贵卿的谎言,被骗患有晚期肺癌,还把肺癌药当作止咳药服用。他在林禄和的伪装下,不仅没有质疑,还被洗脑,以为得到救赎,可以洗心革面。他只知道周处除三害故事的表面,以为杀掉坏人就可以扬名立万,却没有意识到周处的真心悔悟和改邪归正才是故事的重点。
不过电影里,也透露出陈桂林对自己所作所为和人生的一些感悟。他把奶奶留下的小猪手表一直带在身上,每次要杀人的时候,他都会提前将手表取下,不让手表沾染他的罪恶。他解救小美后,把小猪手表也送给她,寓意着自己也希望获得新生。入狱后,小美在陈灰的帮助下,探望并再次为陈桂林剃须革面。这一次,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陈桂林流下了饱含万千思绪的泪水,两人的相视一笑说了“再见”,也为这场关乎双方的人生救赎之旅画下句号。
影片的最后,小美在陈桂林的坏掉的西装上贴了一张手表同款小猪,而且是贴在了心口,这说明小美知道,那块手表是陈桂林最珍视的东西。陈桂林泪流满面,应该是被感动了,除了奶奶,居然还有人真正地在乎他。而小猪手表,被装到信封里,交给小美。小美最后哭着,把手表戴上了。陈桂林也穿上她补好的西装,从容赴死了,全片完。
《周处除三害》中,主人公的名字巧妙地被赋予了深意——陈桂林。这个名字不仅听起来悦耳动听,更蕴含了丰富的隐喻。“陈”字在中文中寓意着历史的积淀和传承。它象征着主人公陈桂林身上所承载的过去,那些或许并不辉煌但却充满故事的历史。这种历史的厚重感,使得陈桂林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总能以沉稳的态度应对。
而“桂林”二字,则让人联想到秀美的山水画卷。桂林山水甲天下,其美景令人陶醉。这里的“桂林”,不仅代表着主人公内心的纯净与美好,更隐喻着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尽管身处复杂黑暗的社会环境,陈桂林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向往光明的心。
最为巧妙的是,“陈桂林”与“尘归零”的谐音设计。在佛教中,“尘归尘,土归土”意味着一切事物都有其归宿,最终都将回归于无。而“尘归零”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回归的彻底性和绝对性。这种隐喻不仅揭示了陈桂林人生观的转变——从最初的迷茫和执着到最后的放下和释怀。通过这个名字,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感受其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成长,从而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