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内耗能行吗?看这里找答案!

健康管理师小秋 2025-02-11 16:38:38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人都陷入了内耗的漩涡。内耗,如同一个无形的敌人,悄无声息地消耗着我们的精力、情感与意志力,让我们在疲惫与迷茫中徘徊,无法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也难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内耗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人常常陷入过度的自我怀疑,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都反复权衡、犹豫不决,生怕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结果错失了许多机会。

比如,在选择职业方向时,既想尝试新兴的行业,又担心不稳定;选择继续留在熟悉的领域,又觉得缺乏发展空间,就这样在纠结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还有些人则容易陷入对过去的悔恨和对未来的担忧之中。他们不断地回想过去犯下的错误,深陷自责的情绪无法自拔;同时,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未知状况充满恐惧,焦虑感如影随形。这种对过去和未来的过度关注,让他们无法专注于当下,生活也变得一团糟。

2013年,作家南派三叔患上抑郁症,不得不选择停止写作。在此之前很多年,他常在微博上为别人对自己的诸多评价纠结不已。越思虑,他越陷入难以自拔的痛苦中。直到情绪濒临崩溃,他才意识到必须想办法自救。之后他屏蔽了一切外界讯息,不再去管别人到底说了什么,只坚持写自己想写的文字。两年后,随着内在压力的清空,他整个人的状态也变得越来越好,宛若新生。

常言道:万事皆可推敲,唯人心不可揣摩。别人怎么想,根本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事。想要摆脱内耗,最好的方式,就是停止对别人用意的解读与猜测,不分析对方,只表达自己。

无独有偶,渡边纯一刚从事写作工作时,结识了同行O先生。作为初出茅庐的年轻作家,他们投出去的稿件时常被退。渡边淳一在这种时候都会安慰自己,是编辑还没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调整心态继续写作。但O先生不同,他内心敏感且自尊心强,每次被退稿都会让他大受打击。他会不断分析自己作品的问题所在,揣测编辑对自己是不是有意见。

渡边纯一看过O先生写的小说,很欣赏对方的才华,为了鼓励他振作,还特地去他的住处看望过他。可尽管渡边纯一说过很多宽慰话,O先生脸上仍是一副阴郁的神情,觉得受到了不公平对待。后来也有编辑给O先生打电话约稿,但由于他的反应过度紧张,沟通作品变得越来越困难。慢慢地,O先生失去发表作品的机会,几年以后就从文坛彻底消失了。

O先生的遭遇,改变了渡边淳一的认知。他由此意识到,一个人的事业能否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才能,还取决于他对情绪的掌控能力。与人交往,保持合理的敏感性固然是有益的,但一旦过了度,就很容易适得其反,作茧自缚。事情稍微做得不够完美,便各种自责内疚;听到别人随口几句批评质疑,便开始急躁不安。在这种心理机制下,任何一点外界的负面反馈,都可能对你造成山崩地裂的打击。

哲学大师叔本华写道:人们最大的弱点,往往是对他人的态度过于重视。很多忧虑烦恼,看似是外界带来的,实则都是庸人自扰。你把评判权都交给外界,注定会活成纠结又疲惫的模样。

摆脱内耗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地自我觉察、自我调整。但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方法,就一定能够走出内耗的困境,重新拥抱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生活。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迈出摆脱内耗的第一步,去迎接更加美好的人生。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