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网曝上海地铁11号线陈翔公路站,一男子用喷剂涂鸦车厢。视频显示,车厢壁有多处橘色涂鸦,广播提醒“请乘客们尽快下车”。拍摄者称,喷剂产生的气味导致车厢里味道刺鼻,列车暂时停运,乘客只能下车换乘。随后,上海地铁客服回应,此事已移交地铁公安处理。近年来,因街头涂鸦造成的破坏市容市貌、扰民等问题屡见不鲜。
从积极角度来看,街头涂鸦彰显出城市更有包容性、趣味性、艺术性,而且还能艺术地给城市“补妆”来掩盖某些“裸露的丑陋”,涂鸦点还会变成城市新“景点”吸引游客来打卡。但如果街头涂鸦的地方选择不当,或者涂鸦的方式和内容触犯“红线”,则会带来不良后果,譬如,增加了环卫人员工作压力,挑动不同人群的对立情绪,而且涂鸦者本人也可能因此受到处罚。
去年,就有涂鸦者在湖北宜昌市街头大量涂鸦,因违反《湖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严重影响市容市貌,被环卫执法人员做出顶额处罚,并责令其立马处理涂鸦痕迹。这种案例有一定警示教育作用。然而,无视法规任性涂鸦的现象仍不断上演,如不久前有人在上海地铁车厢涂鸦并产生刺激性气味,导致列车停运、乘客换乘,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令人深思。
每个城市都应该具备包容性,包容不同的人群,包容不同的艺术。作为艺术之一种的涂鸦,在城市也要有安放之处。所以,城市在规划建设方面,就该为街头涂鸦预留空间,给涂鸦者自由挥洒的机会,也让城市呈现多元化的艺术气息。虽然城市街头已经有雕塑、花坛等艺术作品,但替代不了涂鸦,因为涂鸦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当涂鸦有专属区域,对乱涂鸦可起到疏导作用。
遗憾的是,很多城市在规划建设方面并没有为街头涂鸦预留空间,相反以维护市容市貌的名义“一刀切”禁止街头涂鸦,导致街头涂鸦没有正常“出口”,涂鸦者要么“偷偷涂”要么“冒险涂”,前者给环卫工作添乱,后者陷入违规麻烦。也就是说,如果一味“封堵”街头涂鸦,往往会造成多输的局面,只有“疏”“堵”结合并举才能让城市秩序与涂鸦艺术有机地融合发展。
在“堵”的方面,要以公共利益为底线。如果街头涂鸦损害了城市形象或者多数人的利益,该罚就得罚。例如,在地铁车厢涂鸦,刺激性气味影响乘客健康,涂鸦行为影响地铁秩序,无疑损害了公共利益,应该追究涂鸦者的违规责任。再如,有人在天津一处路标下的柱子上涂上“老坦”字样并标上右转箭头标志,有歧视农村人之嫌,有制造矛盾之嫌,也触碰了公共利益底线。
对于任性的街头涂鸦,有人认为乱涂乱画妨害社会管理,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一些地方法规也明确了罚则,如《南宁市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禁止在道路、建(构)筑物、设施上乱涂写、乱刻画、乱张贴或者乱悬挂。违反规定的,责令清除,并对违法行为人按每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处以罚款。但涂鸦者往往认为,涂鸦是艺术而非乱写乱画。
所以,在乱写乱画与街头涂鸦之间要有明确的分界线,既不能让涂鸦者的艺术热情无处释放,也不能纵容乱写乱画行为破坏城市文明——法治与艺术可以兼容。希望城市管理者将街头涂鸦视为艺术,为这种艺术提供空间,也希望健全法制、依法处置触碰公共利益底线的涂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