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民以食为天”。
由此可见饮,饮食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中国人将吃看作头等大事。
中国美食,注重色、香、味、形、意俱全。
作为一个重视美食的国度,由于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中国拥有的美食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美食不仅是填饱肚子的必需品,更是一种享受和文化。
在吃这方面,国人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于世界任何其他国家。
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水里游的,或是地上跑的,没有中国人不会做的,也没有中国人不会吃的。
于是,有网友就调侃,没有一道美食能逃出中国厨师的手掌心。
然而,唯独有一种肉食是不吃的,那就是猫肉。
对于猫,似乎很少被人端上餐桌,那这是为什么呢?
民间广泛流传说,猫肉发酸,口感极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道:“然狸肉入食,猫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
其大概意思是所谓不入食品,也就是说猫肉酸柴、如同腐肉、难以下咽。不是说古人不是没有吃过,实在是吃不下去,没办法当做生活类的食品。
有了追求便开始挑剔,这是人之常情。
比如:牛、羊、鸡、鸭、鱼、猪等肉类食物数不胜数,猫却能够置身事外,原因之一便是人们对它的挑剔,着实不好吃。
不过,和我们不同现状的是,我们的邻国越南,对猫肉可谓是非常喜欢。
即便他们明令禁止民众食用猫肉,但依旧阻挡不了那些爱吃猫肉的越南人。
据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有3000万只猫狗被送上餐桌,其中亚洲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而在亚洲,猫狗最受欢迎的地区在东南亚,其中柬埔寨以每年吃掉300万只狗的数量高居狗肉消费第一,而越南则以每年吃掉400万只猫的数量高居猫肉消费第一。
那么,为什么他们越南人不觉得猫肉酸涩,反而成了最受欢迎的菜品?
据说,在越南人眼里,吃猫肉可以带来好运。
也有人说,越南最早吃猫狗肉也是迫不得已,毕竟饥荒时期填饱肚子是首要。
可是,现如今,为什么还要吃?
对于国人不吃猫肉,其实是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猫在民间被广泛饲养,唐朝开始被请入皇宫中供人赏玩,到宋朝这一现象则愈演愈烈,一部分猫从“捕鼠与田间以饱自腹”跃为“睡美人于怀中鱼肉食之”。
古代社会,猫作为天然的鼠类控制者,对抗鼠患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具有实用价值。同时,古人普遍认为猫具有驱邪避凶的力量,被视为吉祥物,这种信仰也导致人们不愿意将猫视为食用动物。
其次,猫肉可能携带寄生虫,如弓形体、旋毛虫等,人食用后易受感染。此外,猫作为杂食动物,可能感染的病毒和细菌比例非常高,即使经过高温也很难杀死所有寄生虫。
第三,猫被视为宠物和家庭成员,许多人养猫养出了感情,因此不会考虑食用猫肉。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宠物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对猫的特殊情感使得人们不愿将其作为食用动物。
直到今天,猫已经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宠物和玩伴,猫几乎都已经成为它们家庭的主要成员,地位那是节节攀升。
当然,不是所有的国人都不吃猫肉。据说,岭南某些地区的人会吃猫肉?
艾玛,这么可爱的猫咪,怎么忍心下手呢?
对此,各位铲屎官有什么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