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主题是色和空,它把那么绚丽的色演给你看,包括男女关系的色,也包括物质生活的奢华,色到了极点,最后一场空。
中国哲学中的“空”,并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空白,一无所有,“万境归空”。苏轼说:“空故纳万境。”空包纳万境,是一个充满生命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因空见色”,就是天地的悠悠中呈现宇宙的生机,大化的流行,呈现一个充满生命的丰富多彩的美丽世界。在《石头记》中,就是大观园的世界。这就是“空即是色”。
“由色生情”,在这个充满生命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之中,产生了“情”。这“情”主要是“儿女之真情”。汤显祖说,“人生而有情”,“情”是人的天性,本性。这是“由色生情”。这个“情”是主导的,决定性的,是生命之根,是生命的本源性存在。
《红楼梦》开篇,曹雪芹用“空空道人”的故事,为我们拉开了一场关于“空”与“色”的哲学大幕。这短短几句话,看似玄妙,实则藏着人生最深刻的真相。

“空空道人”是谁?
“空”是佛教的核心概念,代表万物的虚幻本质;而“道人”则是道家的身份象征。曹雪芹用这个名字,巧妙地将佛道两家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空空道人原本是个“看破红尘”的修行者,却在抄录《石头记》的过程中,经历了一场从“空”到“色”,再从“色”到“空”的心灵觉醒。
“因空见色”:从虚无到现实的觉醒
“因空见色”,说的是空空道人从“空”的境界中,看到了“色”的存在。这里的“色”,不是指颜色,而是指一切有形的事物,包括人、事、物,甚至情感。
我们常常觉得“空”是终极真理,但曹雪芹却告诉我们:真正的“空”,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从现实中看到本质。
“由色生情”:情感的羁绊与意义
“由色生情”,是空空道人在看到“色”之后,产生了情感。情感是人类最复杂的存在,它让我们痛苦,也让我们幸福。
“传情入色”:情感的投射与执念
“传情入色”,是说我们将情感投射到外在的事物上,甚至对这些事物产生了执念。比如,我们追求财富、地位、爱情,以为这些能带来幸福,却往往陷入更深的迷茫。
《红楼梦》中的贾府,繁华似锦,却最终“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提醒我们:外在的“色”终究是虚幻的,执着于它们,只会让我们迷失自己。

“因色悟空”:从执念到解脱的升华
“因色悟空”,是空空道人最终的觉悟。他在经历了“色”与“情”的洗礼后,终于明白:真正的“空”,不是逃避,而是看透。
现代启示:如何在“空”与“色”中找到平衡?
1.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但不要让物质成为我们的枷锁。学会享受生活,但不要被欲望控制。
2.情感是生命的礼物,但不要让它成为你的执念。学会爱,但也要学会放下。
3.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如何看待你所拥有的。
4.生命的本质,既不是“空”,也不是“色”,而是我们在两者之间的平衡与觉醒。

很多人都说《红楼梦》是“色空”观,一切皆梦幻泡影,大厦繁华,而后倾泄,人生如梦,看空之后茫茫一片白雪。又是“好了歌”,又是这个那个的看透人世,出家做和尚。但是我从初中时候看这部小说,最迷住我的根本不是“色空”,而是浓浓的入世感,无限哀婉怅然的人生况味,花落水流红,万花堕落,顺水漂流,百花凋零固然可悲可叹,但是正因为这悲剧的结局,才更让人歌颂那万芳吐蕊时的热闹芳香。
曹雪芹出生于繁华世家,少年遭遇人生变幻,由繁花堆堕入贫陋巷,他的确一直在了悟,但是他更多的是无限的怀念、留恋以及热爱那纷扰的世间,各色的聪明灵秀的女子。他曾经说过,他最想要的是所有的姐妹的眼泪,流成大河,将他淹没,他是绛洞花主,他是那个懂得每种花的品味格调、价值美貌的知音人,这知音并不仅仅是带着欲念的迷恋,更是一种平等的了解和懂得,珍惜和赞美,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眼泪就是沁芳溪的溪水,载着众位姐妹的落花,逐渐汇聚成一条大河,流经冲刷这块玉石,让他痛痛快快地品味这世态炎凉,人间冷暖,人生况味,他并不想了悟,也并不想离开,只想时时刻刻留在那梦中的花园,与众位花神陪伴作诗,朝朝夕夕,永不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