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眼线,黑眼珠!雄安发现两只罕见唐代龙首

一帆看社会 2024-11-20 15:51:30

在中国的龙文化中,龙可谓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象征,它既可以代表君主的身份,也能作为一种吉祥物。

正所谓“历朝历代,龙”

“屋檐上的不只有龙身,还有几根龙头”,这就表明,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为龙提供保护的其他事物。

然而,近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团队对雄安新区进行考古时,就真实的在古州城遗址中发现了一对“龙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龙头”的出土

众所周知,雄安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相当于北京又一个城市副中心。

近年来,在雄安新区建设中,在对该地区进行开发时,竟然挖掘出众多珍贵文物。

更有人大胆猜测,雄安新区可能是唐代非常繁盛的一座大城市。

当研究人员在雄安新区古州城遗址中发掘出两只保存非常完好的“龙头”后,他们都十分的严肃起来,并迅速成立了相关考古小组,对出土的这两只“龙头”进行研究与保护。

这两只“龙头”是在2018年考古发掘期间,被发现于一处砖瓦坑中,从初步清理结果来看,两只均为残破状态。

但值得高兴的是,这两只“龙头”并不是孤零零的一对,而是在周围还发现有大量相关残破文物。

因此,这个砖瓦坑才备受关注,此砖瓦坑不但有大量的破碎文物,还有与“龙头”一并出土的大量各种各样的文物,充分证明这个砖瓦坑一定存在非常重要的意义,还待考古学家进一步将其挖掘出来,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负责“守护”的瑞兽—龙首。

从外观来看,考古学家对这两只“龙首”的初步判断是,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龙,而是一种宗教建筑上用作装饰作用的瑞兽,类似于古代的戗脊——一种在古建筑上用于防止风雨侵害的装饰。

这两只龙首其实是古代建筑房间顶部用来防止大雨的垂兽或者戗脊末端。

从古人们所掌握的建筑技法来看,房顶上往往会有人为雕刻一些动物进行保佑安全和避灾,于是就有了这些装饰性的瑞兽。

虽然这两只被出土的“龙首”并不能来证明唐代时期这里有飞天神龙,但是它们却能够为研究中国的龙文化发展带来新的证据。

仔细观察这两只龙首,从初步清理结果来看,它们一只比较完整,但还有一只损坏比较严重。

从具体材质上来看,这两只龙首的内部采用红色陶质,而外部则包裹着一层薄薄的陶质瓷釉,使得表面呈现出鲜艳明亮的颜色。

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在这两只龙首表面上有大面积的彩绘。

据考古学家推测,如果这些彩绘能够完好无损地保留并得到进一步的处理,那么将有可能呈现出非常绚丽的色彩和复杂精美的图案。

由于这些彩绘与之前在山西大同发现过的一套唐代彩绘陶俑套装非常相似,因此考古学家根据这一线索得出了一个合理的推测——这些彩绘或许只是储存了图案样式,并没有经过图案样式,并没有经过喷涂处理。

下一步计划。

尽管对这些出土的“龙首”的初步清理工作已经完成,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我国考古团队决定暂停进一步清理工作,并采取更为细致和谨慎的方法对其每个细节进行研究。

后续计划是将它们送往保定对其进行CT扫描,再结合三维建模技术,对它们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CT扫描,可以深入了解它们内部的结构和保存状况,进而判断如何进行修复和保护。

同时,通过三维建模,可以清晰地呈现出它们的形状和细节,为后续研究和展示提供更加方便和直观的方法。

这一系列措施不仅体现出了我国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可能性。

不可否认,这次偶然间出土的龙首可能会成为唐代时期研究的重要神器,因为在唐代,中国龙这一形象可能已经达到了丰富且极规律化的发展阶段。

与之前青铜版龙相比,如今出土的两个陶质龙首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它们承接了青铜版龙在形态、装饰等方面发展演变成果,并且在这方面已经走上了成熟劲。

这样的发现无疑意义重大,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国龙文化演变过程的认识,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唐代时期人们对于龙文化的认知和运用,同时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所以雄安这片热土究竟曾经迎接过怎样风尘仆仆、载歌载舞、布衣衣食无忧?

这必将在今后更深层次考古成果完成之后揭晓!

可以说,我国对于历史遗迹保护所作出的努力是无可忽视的,也正是为了更好地保存历史信息,让人们了解到过去,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

0 阅读:7
一帆看社会

一帆看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