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史:韦俊、陈玉成,为何要自相残杀

聊聊历史 2023-03-08 15:30:19

1859年,韦俊投降清朝,怒斥陈玉成:“他日我归来,一定让你付出代价”。2年后,韦俊夺取枞阳,截断安庆粮食运输线,陈玉成自食其果。

那么,韦俊为何投降清朝,为何如此怨恨陈玉成呢?这是天京事变的继续,也是一场权力博弈,诉说太平天国的辛酸。

1852年,“首义五王”中的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阵亡,东王杨秀清凭借“天父下凡”的特殊身份控制大权,力压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

杨秀清权力大,依靠的是“天父下凡”。韦昌辉、石达开则是家族背景强,带着众多人马参加起义,对杨秀清这种“跳大神”伎俩很反感,只是出于维持信仰需要,不好拆穿罢了。

韦昌辉、石达开手握重兵,杨秀清也不放心,经常打击他们。结果,韦昌辉、石达开支持洪秀全,与杨秀清掰手腕,发起“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是一场权力博弈,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是同盟,但由于杨秀清特殊的身份,洪秀全、石达开并未践行盟约。洪秀全没有公布圣旨,韦昌辉所谓的“奉召讨贼”,缺乏说服力,反而成为杀害“天父”的凶手。

从路程上看,石达开坐镇湖北洪山,韦昌辉坐镇江西瑞州,两者与天京的距离差不多。但是,石达开并未率兵回来“勤王”,而是坐山观虎斗,引起了韦昌辉的不满。

“诛杀东王,及其兄弟三,其余皆不得多杀”的协议,并未得到遵守,韦昌辉处境孤立,只能扩大事态,天王、东王、北王、翼王、燕王的兵马,都相继卷入内斗,死伤2万余人。

“天京事变”时,韦昌辉的弟弟韦俊正在镇守武昌,与胡林翼军团作战,牵制湘军的主力部队,并未参与内斗。韦昌辉被处死后,韦俊也拒绝胡林翼招降,继续效忠太平天国。

韦俊忠心耿耿,却得不到太平军的谅解,除了李秀成、李世贤兄弟,许多人都想杀了韦氏族人,因为他们痛恨韦昌辉滥杀无辜。韦俊处境尴尬,家人被杀,很难受;被韦昌辉杀害的将士家属,又怨恨自己,简直里外不是人。

受伤的心灵,并没有得到抚慰,洪秀全还雪上加霜,要杀了他。1857年初,韦俊放弃武昌,转移主力;洪秀全没有救援武昌,还斥责他丢失城池,准备军法从事,幸好李秀成求情,才躲过一劫。

韦俊受到委屈,依然忠心耿耿,他旋即率兵进入江西,击败刘长佑。接着,韦俊坐镇安徽,驻守池州,击败附近清军,确保长江航道。但是,韦俊拼命杀敌,并未得到认可,反而被打击。

1858年,杨辅清脱离石达开,返回天京,洪秀全册封他为“中军主将”,并派往皖南作战,辖区与韦俊靠近。杨辅清,东王杨秀清名义上弟弟,彼此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属于一个阵营。

杨秀清家族背景不强,为了笼络人心,与韦昌辉家族、石达开家族抗衡,将许多杨氏成员当做兄弟,团结在一起。杨秀清死后,杨辅清接管东王余部,他必须要对抗韦氏家族,为杨氏出头。

从军事能力上看,韦俊帅杨辅清几条街,兵力也更强。但是,韦俊的大局观比较强,杨辅清挑衅他,经常挑起摩擦,韦俊也容忍。此外,杨辅清被清军围困在广德,也是韦俊去救援,不计前嫌。

韦俊讲义气,杨辅清非但不感谢,还想夺取池州,扩大领地。韦俊容忍,为了避免内战,他准备渡江去找李秀成。结果都知道,陈玉成、杨辅清出兵拦截,在和州发生战斗,李秀成的士兵的卷了进来,韦俊无法渡江。

陈玉成,骁勇善战,年少成名,是韦俊的老部下。韦俊西征武昌,陈玉成还充当敢死队,攀登城池,立下首功。面对曾经的老上司,陈玉成居然封锁长江,丝毫不给面子,只能说他太年轻,不知道“留下一线,日后好见面”的道理。

韦俊、陈玉成之间并没仇恨,陈玉成为何拦截韦俊呢?很简单,洪秀全推行“封地制”,诸侯、将士各自镇守要地,他人无法染指。韦俊投靠李秀成,无形中会削弱陈玉成的力量。

名义上,陈玉成负责安徽,其他将领都要给面子;韦俊想投奔李秀成,他岂能容忍。时过境迁,韦俊是老上司,如今陈玉成地位更高,自然就不给面子,为了树立权威,防止李秀成做大(负责京师附近防务),只能伤害韦俊。

韦俊也不是好惹的主,金田起义需要的资金,几乎都是韦家赞助,如今却被欺负成这样子,简直欺人太甚。韦俊一怒之下,投降胡林翼,率兵攻打陈玉成,两人在战场上决胜负。

韦俊熟悉安庆的防务,向胡林翼请缨,夺取枞阳,与陈玉成血战半月,终于攻克要塞。枞阳,位于安庆东面,是运输粮食的通道,也是江南、江北太平军调动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胡林翼直言:“安庆之要在枞阳,不得枞阳,即顿兵城下一二年,贼可倘佯自如,暇则来战,不暇则游行他处,我不能谁何也。”

枞阳陷落,安庆难以坚守,陈玉成的主力覆没。1862年6月,陈玉成在庐州走投无路,前往寿州投奔苗沛霖,被设计诱捕,受凌迟处死。陈玉成死后,湘军横扫安徽,并东征天京,太平天国灭亡倒计时。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1 阅读:241
聊聊历史

聊聊历史

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