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6年,忽必烈招贤纳士,宋太祖的11世孙赵孟頫迅速收拾行李,兴高采烈地赶往燕京,开启了34年的仕宦生涯,历经5位皇帝。
976年,“烛影斧声”中,赵匡胤驾崩,弟弟赵光义继位,宋太祖一脉受到打压,子孙后代无缘继位。宋高宗晚年因特殊原因,才选择太祖后裔做“储君”。
11世之后,血缘关系淡化,赵孟頫在南宋没啥机会表现。依靠世袭,赵孟頫得到一个参军职务,又跟朝臣关系不好,得不到升迁。
1276年,南宋灭亡,赵孟頫没有招兵买马抗击蒙古,而是隐居山林,苦读圣贤书,钻研经典、书法、绘画,希望能得到元朝重用。
忽必烈的“汉化”程度很深,对待南宋皇室后裔、大臣都很不错,不存在杀害和羞辱,这一点跟女真金国不一样。为了拉拢南宋皇室,表明元朝的“圣德”,赵孟頫是最佳人选。
1285年,吏部尚书推荐赵孟頫,让他担任翰林院编著,充当帝王智囊。赵孟頫按照规矩,婉拒朝廷邀请,践行理学精神,做足样子。
1286年,忽必烈派程钜夫南下,拿着皇帝诏书,去拜访隐居山林名士,让他们出来做官。其中,赵孟頫是头号人物,位列“二十贤人”之首。
赵孟頫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他迅速整理好包袱,跟着程钜夫去燕京。忽必烈得知赵孟頫到来,便设宴款待,让他位列中书左丞叶李之上,以示恩宠。
宴饮过后,忽必烈让赵孟頫参与尚书省工作。元朝初年设立的尚书省,与隋唐不一样:并非单纯行政机构,而是管理财税,进行敛财的工具。
忽必烈皇位来路不正,和漠北、西域、辽东诸侯王经常打仗,还要征讨安南、爪哇、占城,他需要钱财,支撑起帝国的千秋伟业。
赵孟頫草拟诏书,歌颂忽必烈的功绩,证明尚书省设立的正确性。赵孟頫精明,忽必烈也开心,旋即让他负责兵部,管理全国驿站。
管理兵部,权力大,斗争也多,尤其是涉及到经费的使用。江南蒙古官员,为了维持驿站开支,经常搜刮财税,贪污腐败,民怨沸腾。
忽必烈让赵孟頫与刘宣南下,去严查江南官员。刘宣脾气暴躁,又有皇帝的旨意加持,包括蒙古勋贵在内都被暴打一顿,严肃处理贪污腐败。
赵孟頫为人圆滑,不想得罪蒙古勋贵,只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未杖责江南官员。如此,尚书省首脑桑哥(敛财专家)大怒,说赵孟頫八面玲珑,明哲保身。
忽必烈知道情况后,并未指责赵孟頫,却设局考验他,看赵孟頫是否对元朝忠诚,赵孟頫的应对策略,也是一绝。
忽必烈:“叶李和留梦炎(两人都是南宋旧臣),谁的品行、才能能更好。”
赵孟頫:“留梦炎是我父亲的朋友,能力强悍,多谋善断,具有大臣才能。叶李读过的书,我都过目不忘,他能办的事,我也可以。”
赵孟頫捧留梦炎,让忽必烈很不满意,因为留梦炎实在太坏了。留梦炎,南宋状元,却极力讨好误国殃民的贾似道,毫无文臣风骨。
忽必烈想释放文天祥,留梦炎却强烈反对,并联合南宋旧臣上奏:“如果文天祥能归隐山林,让我们这些旧臣还怎么活。”真是不知羞耻,文天祥被杀,留梦炎是罪魁祸首之一。
叶李则不一样,虽说也在元朝做官,但坚决反对贾似道,不惜丢掉官职。元朝当官,叶李也屡次参劾阿合马、桑哥、卢世荣等敛财之臣,尽到臣子的本分。
忽必烈不认可赵孟頫的观点,说他偏袒留梦炎,评价人物有失公允。赵孟頫顿时清醒:“桑哥敛财,他就是贾似道,忽必烈对他已经不满意,作为臣子,就应该替皇上分忧。”
会谈结束后,赵孟頫及时将情况告知御史,让他们联手参劾桑哥。忽必烈顺水推舟,诛杀桑哥,废除敛财的尚书省,以此平息民愤。
桑哥死后,忽必烈更加宠信赵孟頫,让他参与中书省决策,进入核心领导层。赵孟頫知道中书省内部权力斗争激烈,蒙古勋贵排挤汉人,便请求到外地任职。
元成宗继位后,赵孟頫负责江南教育工作,宣传儒家君臣之礼,成为元朝安抚南宋遗老遗少的大使。元武宗时,赵孟頫继续留在浙江。
1311年,元武宗饮酒过度而驾崩,皇太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是为元仁宗,赵孟頫的人生再次走向巅峰。
元仁宗喜欢儒学,恢复科举,推行“延祐复科”,赵孟頫则是主要参与人。赵孟頫从地方返回京城,充当皇帝的智囊,推行新政。
除了推行新政,元仁宗还经常跟赵孟頫讨论书法、绘画、音乐,陶冶情操。赵孟頫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列,他独创的“赵体”,更是一绝。
元仁宗欣赏赵孟頫的才华、品格,说他“人如其字”,不屈不挠,做人正派,跟李白、苏轼一样,都是文人的楷模。
1319年,赵孟頫辞职回家养老,元仁宗亲设宴欢送,让他回家后宣传朝廷圣谕,教化民众,传播圣人之道。
1321年,元英宗派人来湖州,让赵孟頫负责编写《孝经》,作为教育民众的读物,继续为朝廷效力。
1322年,赵孟頫病逝,享年69岁,他历经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5位皇帝。
赵孟頫是宋太祖的后裔,却在元朝得到重用,当了34年的官,这是忽必烈治理国家的一种策略。
如果没有忽必烈赏识,赵孟頫隐居山林,终老一生,如今也没几个人记得他。赵孟頫也没条件从事艺术研究,“楷书四大家”之说,估计跟他无缘了。
元朝灭亡南宋,赵孟頫却为元朝效力,有愧于列祖列宗,尤其是赵匡胤。但是,从个人角度看,赵孟頫是赢家,南宋朝廷冷落他,而元朝让他名气暴涨。
参考书目:《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