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文章中强调,隔夜窝是钓鱼中为数不多的“捷径”之一,用好了连杆爆护鱼获翻倍不是梦。这并不夸张,很多新手就是看了我的文章尝试打隔夜窝然后爆护了的。
隔夜窝好用,所以我写了很多次相关的文章,但就是有钓友用不好,明明打了窝,第二天去钓了感觉和没打一样,白白浪费了窝料。我记得有一个钓友连续打了三次隔夜窝,第一次钓了一条鱼,后面两次一条都没有,现打现钓倒是上了几个。
隔夜窝为什么会不成功,我反复强调的3个原因,大家如果打隔夜窝就一定要重视!
打隔夜窝第一件事:钓位不能太浅太干净
钓鱼这项运动,选位置是很关键的,保守地说位置至少决定50%以上的鱼获,即使是打隔夜窝,有一晚上的时间诱鱼,选位也很重要。
我们一般打隔夜窝都是傍晚或者晚上打,第二天早上钓,而我认为晚上的鱼会靠边、或者上浅水觅食,吃饱喝足然后回深一点的地方,第二天早上太阳没把水面晒热之前鱼也还是在深一点的地方。
那么如果我们把隔夜窝打在浅水,一来鱼很容易在前半夜就把窝料吃完了,二来我们第二天一早去作钓,但早上鱼在深水,所以钓浅水就没什么口。
我不知道我这套理论对不对,但从实际隔夜窝的发窝情况来看,打浅水的效果确实没有深水好,当然,浅水的隔夜窝不是百分百不发窝的,只是相比较而言没有打在深水好。
如果要打在浅水,就应该打在水草密集的地方或者底下结构比较复杂的地方,小草洞、大片水草中间的缝隙最好。
正常打隔夜窝,在没有密集水草的前提下我都尽量选择2米以上的水深,即使是深水,窝子周围有些许暗草,或者有倒树、乱石、水下坎那更好。
水底很平、没有障碍物遮蔽、或者水很浅、很清澈,又或者走水,这些情况下隔夜窝的效果就不行,能诱来鱼但留不住,等你第二天去钓肯定早就散了,能钓个几条就算不错了。
打隔夜窝第二件事:窝料的种类
同样是打隔夜窝、同样的用量,你撒两把酒米、撒两把玉米和丢一团商品饵,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打隔夜窝的东西留窝性一定要好,意思是不能让鱼很快地吃完,而且还要防一防杂鱼,因此粗颗粒的东西一定要有。
我个人最喜欢打混合窝,就是把乱七八糟的窝料都混合在一起,麦子玉米谷子这三样东西一定要选择一样(可以用酒糟),因为这几样小鱼啃起来困难,鲫鱼吃的也慢。
我一般是谷麦搞一份,酒米搞一份,颗粒或者商品饵搞一份,然后混合大量的泥巴打窝。
酒米谷麦要选味道大的,如果你平常有自制窝料的习惯,那些做失败的、效果不好的,用来打隔夜窝最合适。
有些钓友平常泡酒米,总说泡出来的酒米会死窝,其实多数情况不是死窝,而是中药酒或者添加剂搞多了鱼进窝慢,需要时间久一点,水流把窝料稀释了、变淡了,鱼才敢进窝,但冬季水冷、水分子不活跃,稀释的很慢,所以发窝就更慢~
但是这种窝料用来打隔夜窝最好,因为打隔夜窝我们压根不需要它发窝早,发窝太早鱼反而散的也快。
我打隔夜窝经常把窝料二次加工,就是平常做实验泡的那些效果不好的药酒,都大量加窝料里面去打隔夜窝。
打隔夜窝第三件事:打多少量
这个问题很多人问,隔夜窝打少了,鱼很快就吃完了,吃得快走的就早,但要是打多了也不是好事,会影响第二天作钓,并且也浪费。
这个窝量没什么标准,钓位不同 、水深不同、鱼资源不同,打窝量也不一样,打个比方,有些地方是鱼窝,你就算不打隔夜窝,鱼也待在那里,所以只打一点点窝料就行。
而有的地方鱼不爱去,或者只是会路过,那就需要多一点的窝料才能长时间留住(特别差的位置窝料再多也留不住鱼)。
所以最好是大家自己去测试、调整,比如刚开始打半斤,如果第二天没鱼或者鱼不多,可以增加到一斤,窝量增加以后看鱼获有没有增加。如果隔夜窝打多以后鱼获上来了,说明调整对路,如果窝量翻了好几倍,但鱼获没有提升,那说明问题不在窝量上。
我前两年在网上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打窝方法,找一个塑料瓶,戳几个小孔,然后把红虫放瓶里,再放一些石头增加配重。这样打到窝点后就能形成长期的窝子,因为红虫时不时会从瓶子里钻出来,但又不是一下子钻出来,所以鱼一直能吃到但总是吃不多、吃不饱,就会一直在附近转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看。
如果嫌麻烦或者觉得成本高了,那就打菜籽饼,要大块的、很硬的那种,这样才化的慢,鱼也是能吃到但吃不多,道理差不多。
最后关于打了隔夜窝第二天要不要补窝的问题,我个人认为第二天下竿先不要补窝,钓半小时再说,如果不出鱼、或者钓两个没口了,再补窝,补窝要补的少。
为了保险,最好再找一个新钓位打一个窝,新打的窝就要打的浅一点,注意浅水向阳背风有水草这四点就行。
文章就写到这里,希望看到最后的朋友们点个关注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