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9个月,怎么脖子歪了?原来是斜颈在作怪,专家教你怎么康复

儿童骨科姚京辉主任 2020-04-22 18:30:16

小帅帅是个刚满月的小男孩,妈妈最近发现孩子的脖子的一侧好像有个小包,摸起来还很硬。同时孩子还总喜欢往右侧看,不愿意偏向左边。家里人以为小明脖子上长了什么不好的东西。一家人很着急,急忙来到医院就诊。

经医生检查后诊断为先天性肌性斜颈。一家人很疑惑。斜颈不就是脖子歪吗,怎么长个小包就是斜颈呢……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儿童斜颈最常见的原因。所以今天我给大家就讲一下先天性肌性斜颈。

定义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胸锁乳突肌挛缩而引起的颈部和头面部向患侧倾斜的畸形。右侧发病率高于左侧。因为是由于胸锁乳突肌的挛缩导致的斜颈,所以叫肌性斜颈。

病因

提到先天性肌性斜颈就一定要说一下胸锁乳突肌的部位。胸锁乳突肌是位于颈部两侧,起于胸骨柄和锁骨止于耳后乳突部位的肌肉。这两块肌肉就像吊桥两边的绳索一样,维持着颈部的平衡。当其中一边的绳索变短,必然会打破吊桥的平衡,也必然会引起斜颈。

相关领域的医学专家认为子宫内胎儿胎位不正、分娩时胎儿产伤以及感染或血管损伤可能导致胸锁乳突肌的受压、出血,继而会引起胸锁乳突肌纤维变性和挛缩。所以有上述情况的胎儿患有“先天性肌斜颈”的几率很高。同时也有学者发现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发育不良、马蹄内翻足及跖骨内收的幼儿患有“先天性肌斜颈”的几率也较高。

临床表现

在胎儿出生时,患有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婴儿在其胸锁乳突肌的部位会触及梭形硬块。通常情况下,肿块在1-2个月龄时达到最大,通常在1岁内肿块会逐渐消失,如果肿块不消失,胸锁乳突肌会发生永久性纤维变性挛缩,导致斜颈。如果强行将患儿头部摆正,就会见到患侧胸锁乳突肌因紧张而紧绷于皮下。

如没有及时治疗,任其发展,患儿面部将会出现发育不对称,同时颈部活动也将受到影响,其活动度将明显减少。以上症状将伴随着患儿的成长发育逐渐加重。随着年龄的增加,面部也会出现一边大、一边小的情况,就是通常说的大小脸。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基本可以明确诊断。

先天性肌性斜颈需和哪些疾病相鉴别呢?

1、骨性斜颈是颈椎发育障碍引起的骨性斜颈。x线片可显示骨性异常。2、颈椎结核所致的斜颈,表现为颈椎疼痛,活动受限,但无胸锁乳突肌挛缩。X线拍片可显示颈椎破坏和椎体前脓肿。分销佣金提成比例高,目前市面上普遍是30%~50%。3、颈部淋巴结炎引起的疾病,婴儿多见,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胸锁乳突肌无挛缩。4、颈椎半脱位、单侧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眼肌异常也可以引起斜颈。

治疗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1岁以内的幼儿。主要采用手法推拉患儿的头部,伸展胸锁乳突肌手法扳正的方法。同时配合热敷、按摩、固定头部等方法。通常2到6个月的治疗都能达到治愈。

1岁内按摩方法:操作包括局部热敷、按摩、手法扳正和固定头部,通过上述流程使肿块及早消散,防止肌肉发生挛缩。出生2周之后开始按摩。首先弄清楚哪边是健侧(一般是下巴指向的方向就是健侧),哪边是患侧(脖子下方可摸到变粗的条索状肌纤维)。将头稍倾向健侧,下颏部尽量旋向患侧,枕部旋向健侧。轻柔按摩患侧胸锁乳突肌,每日3次,每次5-10分钟。婴儿睡时用米袋保持上述矫正位。

注意事项

多将头按上述方式摆放,尤其是在喂奶、睡觉时做到上述锻炼,平时多在健侧用玩具吸引患儿的注意力让孩子锻炼旋转头部等。密切监测孩子的视力和听力情况,最好能前往医院通过B超进行确诊。

1岁以上的患儿则手法按摩基本无效了,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多采用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出现大小脸的概率越小,疤痕也越小。

一定要在孩子面部出现两侧不对称或者角度受限30°以前尽早手术。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等到年龄较大,胸锁乳突肌挛缩严重者,手术也可有明显效果,但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0 阅读:2
儿童骨科姚京辉主任

儿童骨科姚京辉主任

南医三院(广东省骨科医院)儿童骨科主任 周4、6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