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1] 王雪. 失眠症的流行病学及治疗进展[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2, 55(4): 289-295.[2] 李明, 赵娜. 褪黑素在睡眠调节中的作用及其应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23, 39(3): 412-418.[3] 陈伟, 周涛. 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 36(7): 1023-1029.
——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失眠已经成了很多人的“老朋友”。手机刷个不停,工作压力山大,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这时候,很多人会把希望寄托在褪黑素上,觉得吃点就能睡个好觉。那么,褪黑素到底是什么?人体真的有一个能“开关”睡眠的地方吗?
褪黑素是一种由松果体分泌的激素,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调节生物钟,让我们在晚上感到困倦,在白天保持清醒。当夜幕降临,褪黑素的分泌量会逐渐增加,告诉身体该睡觉了;到了白天,分泌减少,人就精神了。而失眠,从医学角度来说,就是指难以入睡、睡眠时间过短、睡眠质量差,甚至整夜清醒,严重影响白天的工作和生活。

那么,长期失眠的人会有哪些典型表现?
第一,入睡困难,总感觉脑子停不下来
很多失眠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明明身体很累,眼睛也酸了,但就是睡不着。躺在床上,脑子像放电影一样,一会儿想着今天的工作,一会儿回忆小时候的糗事,一会儿又计划明天要做的事情。越想睡,越睡不着,越睡不着,心里越焦虑,导致整晚翻来覆去,直到天亮。
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大脑的兴奋状态没有完全关闭,神经系统仍然处于活跃状态。尤其是长期使用电子产品的人,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让大脑误以为还是白天,生物钟被彻底打乱,入睡就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
第二,睡眠浅,一点动静就醒
有些人虽然能睡着,但睡得特别浅,一点声音就能把他们惊醒。比如窗外的汽车喇叭声、家人起夜的脚步声,甚至是自己的翻身动作,都能让他们突然醒来。更糟糕的是,醒了之后再想睡,就变得异常困难。
这种现象通常与自主神经系统的紊乱有关。正常情况下,人在熟睡时,大脑的觉醒中枢会降低敏感度,不会轻易被外界刺激唤醒。但如果自主神经系统出现问题,大脑就会保持高度警觉,稍有风吹草动,人就会清醒,直接影响睡眠质量。
第三,早醒,天还没亮就睁眼

不少失眠的人还有一个烦恼,就是早晨醒得特别早,想再睡一会儿,却怎么都睡不着。这类人通常在凌晨三四点钟就会醒来,然后开始胡思乱想,直到天亮。
这种情况可能与皮质醇水平过高有关。皮质醇是一种帮助人体应对压力的激素,正常情况下,它的水平在清晨会逐渐升高,让人自然醒来。但对于长期焦虑、压力大的人来说,皮质醇可能在凌晨就开始飙升,让人提早进入觉醒状态,导致早醒。
长期失眠可能会引发哪些并发症?
首先,免疫力下降,身体容易出问题。睡眠是身体修复自我的重要时间,如果长期睡不好,免疫系统的功能就会下降,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变差,容易感冒、生病,甚至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其次,情绪问题接踵而来。长期失眠会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平衡,让人变得焦虑、易怒,甚至抑郁。很多抑郁症患者最开始的表现就是长期失眠,因此,睡眠不好的人,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

再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研究表明,长期失眠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当人体长时间处于睡眠剥夺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会过度活跃,心率加快,血管收缩,久而久之,心血管系统就容易出问题。
如何预防失眠?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1. 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并保持规律的起床时间,让身体形成固定的生物钟,这样入睡会更加顺利。

2. 睡前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手机、电脑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建议睡前一小时远离电子屏幕,让大脑慢慢进入放松状态。
3. 适当进行睡前放松。可以在睡前泡个热水澡、做些简单的拉伸,或者听点轻音乐,让身体逐渐进入睡眠模式。
4. 调整饮食结构。晚餐避免吃太油腻或刺激性食物,睡前避免摄入咖啡因,多吃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牛奶、香蕉、坚果,有助于提高褪黑素的分泌。

5. 试试按摩“失眠开关”。人体的百会穴、神门穴、内关穴,都被认为和睡眠有关。每天睡前轻轻按揉这些穴位,有助于放松神经,提高睡眠质量。
6. 避免长时间躺床刷手机。床应该是用来睡觉的,不是用来看手机的。如果睡不着,就起身做点轻松的事情,比如看本书,等到困了再躺回去,这样可以帮助大脑建立“床=睡觉”的认知。
7. 不要过度依赖安眠药。很多人失眠了就想吃点药,但长期使用安眠药可能会导致依赖,甚至加重失眠。如果失眠严重,建议去医院寻求专业帮助,而不是自己随意用药。

睡眠是身体最好的修复方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调整生活方式,让自己的睡眠质量提高,比吃任何补品都更重要。身体有个“睡眠开关”,每天推一推,让自己睡成死猪,第二天才能精神饱满地迎接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