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消息:全球物流领域权威刊物美国《Transport Topics》公布了2025年度全球海运货代50强榜单。按总部所在国家分布来看,中国共有15家企业上榜(包括内地9家,香港5家,台湾1家),比上年增加4家。其次是美国6家,德国5家,日本4家,丹麦、韩国各3家,法国、西班牙、新西兰各2家,澳大利亚、巴西、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瑞士、意大利、印度各1家。
共有12家企业货运量超过100万TEU(标准箱),比去年增加2家。排名6-12位的依次是Nippon Express(日本通运)、DB Schenker(德铁信可)、LX Pantos、宁波港东南物流集团、C.H. Robinson(罗宾升国际货运)、嘉里物流、中远海运。
东南物流集团成立于08年,是宁波舟山港股份公司与东南物流货柜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5A级大型综合物流企业,总部设在宁波,在天津、青岛、上海、厦门、深圳、成都、重庆等沿海城市及长江经济带设立40多家分支机构,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海外代理,为隆基、晶澳、晶科等光伏企业,吉利、东风、江铃等车企,美的、格力、美菱等家电企业提供海外发展配套的物流服务。
Ceva Logistics(基华物流)上升5个名次排在第五位,货运量同比增长65.2%至190万TEU。这是法国达飞集团子公司,由TNT物流和EGL宏鹰全球物流于2007年8月合并组成,总部位于马赛,业务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200个站点。去年9月,与比亚迪宣布在欧洲物流、地面运输方面展开合作。
丹麦DSV(得斯威)继续排名第四,货运量268.6万TEU,同比增长6.7%。一旦完成对德铁信可的收购,全球货代行业格局或将发生重大变化。在海运领域,两家企业合并后的业务量达到449.6万TEU,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德国DHL(敦豪集团)以331.4万TEU的货运量位列第三。这家德国企业去年实现营收842亿欧元,同比增长3%;息税前利润(EBIT)为59亿欧元,同比下降7.2%。其中,全球货运代理部门(GFF)收入为193亿欧元,同比增长1.8%。
德迅(Kuehne+Nagel)退居第二,货运量431万TEU,同比微跌0.6%。去年,海运物流业务实现净营业额92.82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7.9%;EBIT(息税前利润)为8.51亿瑞士法郎,同比下跌16%。去年11月,集团收购了加拿大知名报关公司Farrow以及美国最大的海运托运服务商IMC Logistics 51%的股权,以此加强其在北美的清关业务和海运服务能力。
中国外运成为全球第一大海运货代企业,货运量487.2万TEU,同比增长13.1%。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外运集团公司(中国外运前身)初创于1950年,是新中国物流与外贸运输行业开拓者,02年重组成立中国外运,2015年加入招商局集团,成为其全资子企业。集海、陆、空货运、仓储码头服务、快递、船务代理及货运代理业务为一体,自有海外网络已覆盖43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68个自营网点。
去年,中国外运实现营业收入1056.21亿元,同比增长3.79%;净利润39.18亿元,同比减少7.05%。货运代理营业收入增长8.4%至672亿元,分部利润减少2.2%至22.5亿元。
其中,海运代理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订舱、安排货物出运、提箱、装箱、仓储、集疏港、报关报检、分拨、派送等与水路运输相关的多环节物流服务)实现收入447.78亿元,分部利润7.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和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