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减少12.86%至9.74亿平方米;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工房屋面积7.39亿平方米,竣工面积7.37亿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22.99%和27.70%。
在地产市场下行的背景下,物业管理行业逐步转入存量竞争阶段,各家企业也从“拼规模”转为“拼效益”。下面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5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报告》,简单介绍一下。
去年,物业管理行业依旧是“增收不增利”,百强物企营业收入均值同比增长3.52%至16.05亿元,净利润均值同比下降4.71%至7990.71万元。基础物业服务收入占比83.71%,同比提升1.66个百分点;增值服务(城市服务、IFM、商业运营等)收入占比13.84%,创新型服务收入占比2.45%,分别下降1.39个、0.27个百分点。
管理面积均值达到6946.3万平方米,合约面积均值为8847.83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2.18%和1.01%。近年来,百强企业积极拓展非住宅项目,去年非住宅业态管理面积占比达到34.21%。
龙湖智创生活、绿城服务、融创服务、金科服务、长城物业、金地物业排在榜单5-10位。去年,龙湖智创生活实现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长8%;服务超过325万户业主,在管项目超过2200个,在管面积超过4.1亿平方米,外拓占比超60%;客户满意度连续16年超过90%。
截至目前,其物业管理业务已涵盖住宅、商业、写字楼、产业园、企业总部、公建场馆、学校、交通场站、养老、文旅等13类业态,包括北京小米科技园、杭州蚂蚁集团飞天园区、东莞华为产业园、苏州姑苏古城等。值得一提的是,龙湖智创生活还将人工智能、AIoT及智能应用等应用在各种场景中,构建了HALO智慧空间服务平台。
中海物业与华润万象生活互换位置。前者是首批获得国家一级资质的物业管理品牌,1986年在香港开展物业服务,1991年进入内地。截至2024年底,在管面积同比增加7.4%至4.31亿平方米,来源于中建及中国海外集团的面积占比60.6%。去年实现营收140.2亿元,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和12.6%。
后者是华润置地成员公司,截至去年底,在管建筑面积为4.13亿平方米,合约面积为4.5亿平方米,覆盖全国173个城市。全年新增第三方合约面积3485万平方米,其中81.8%位于一二线城市。
保利物业继续位居次席,截至2024年末已进入全国30个省(区、市)的194个城市,在管面积达到8.03亿平方米,在管项目2821个。2024年新拓展第三方项目单年合同金额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商业写字楼、城镇景区、高校及教研物业、轨道及交通物业、医院物业五大核心业态占3/4。全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至163.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8%至14.7亿元。
碧桂园服务蝉联第一,去年实现收入439.93亿元,同比增长3.24%;净利润18.75亿元,同比增长262.8%。共管理7895项物业,除“三供一业”业务外,收费管理面积约为10.37亿平方米,“三供一业”业务的物业服务收费管理面积约为9030万平方米。
碧桂园服务积极探索增值服务,构建第二增长曲线。去年是其开展两轮充电桩直营业务的第一年,落地充电桩5万台,服务用户超340万,实现4148个项目的覆盖。在全国区域内选取6个地区深化积累业务“1到N”试点工作,实现1.9亿元营收,客户复购率达42%。重点开发保洁机器人“零号居民”,目前已在7个小区常态化使用,实现无故障运行超500小时。
今年,碧桂园服务计划外拓充电桩5600台,目标增值收入超500万元;酒类业务将拓展大众C端客户,打造全国私域零售头部品牌;投放1000台机器人到多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