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君臣是怎样确定“皇帝”这一名称的?

冉小姐的文学 2024-04-13 21:28:48

在秦王嬴政即位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或称“皇”,或称“帝”,或称“王”,唯独没有“皇帝”一称。那么,秦始皇是怎么确定这一名称的呢?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于是,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便自称为“王”,如秦王、楚王、齐王、赵王、燕王等。公元前221年,秦国发展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国。于是,秦王嬴政挥鞭四举,灭掉了其他六国,平定天下。嬴政认为自己的功业是亘古未有的,甚至连“三皇五帝”都比不上。为了“称成功,传后世”,他决定改变“王”的称号。于是,他便召集群臣,商议改号之事。丞相王绾说:“三皇五帝虽然是天下共主,可他们实际上占领的土地不过方圆千里。可自商周起,称‘王’者才真正拥有了天下,而且他们的丰功伟绩可以维持七八百年。所以说‘王’的称号最好。”可秦王却不高兴。他认为,“商朝七百年、周八百年的天下不算什么,我要的是万世永传的朝代。”这时,李斯说话了:“如今四海之内皆是陛下的囊中之物,这是从未有过的事。陛下的功绩自然为三皇五帝所不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臣认为陛下可称泰皇。”秦王听了很高兴,说:“依我看,‘泰皇’仍没多大区别。不如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皇帝’。我称始皇帝,后世以数纪,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就这样,秦王政自称“始皇帝”,后世因而通称他为“秦始皇”。

0 阅读:0
冉小姐的文学

冉小姐的文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