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布林肯访华回国后,中美两国在稳定关系上取得显著进展。近日,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三名知情人士的消息透露,中美将成立两个工作组,处理亚太地区问题和海洋问题,未来还可能建立第三个工作组。
报道还称,中美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落实相关细节,双方正考虑举办一系列会谈,以明确目标。
就在美国国务院最新举行的记者会上,发言人马修·米勒表示,预计中国新任外长王毅将应邀访问美国,并与布林肯国务卿举行会晤,具体日期暂未敲定,中国官方会公布王毅访问美国的细节。
中美会晤
实话说,虽然中美对话和接触是一件好事,但前提条件是美国要拿出实际行动,同时做到言出必行。中美关系想好起来,眼下就有三件事考验拜登政府。
第一,日本现在排海的管道已经建好,并且做好排放准备了。根据日媒《朝日新闻》的最新报道,尽管国际社会抗议声不断,但是岸田政府“吃了秤砣铁了心”,打算在8月下旬就正式启动排放工作。
而差不多也就在这个时候,岸田要前往美国,和拜登、尹锡悦见面,围绕核污水问题给美韩打“预防针”。从这个时间安排来看,岸田主导的这一轮核污水排放进程,确实要看美国的脸色。
美日韩首脑
如果在这个最容易处理的问题上,美国到头来还是没有做成什么事,连基本的态度和诚意都没拿出来,那么中美这个对话小组的讨论,说不定就只能一直停留在“讨论”阶段了。随着美国“大选季”的临近,未来,横在中美之间的难啃的“硬骨头”,只会越来越多。
第二,也是在8月中旬,差不多就是岸田和拜登见面的那几天,赖清德也计划窜访美国。白宫如果选择这件事来展现诚意,把赖清德拦在大门外,那么中国肯定也是乐见其成的。
但是问题来了,现在的拜登政府有这个能力吗?
赖清德
第三,美国解除对中国的半导体技术封锁,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在美国的芯片产业盟友日本和韩国都叫苦连天、美国自己的半导体企业都公开反对的情况下,拜登还在做着要把芯片封锁扩大的梦。那么想让他在这方面对中国让步,可能性同样也是微乎其微。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还能打出来跟中国缓和关系的牌,其实真的不多了。
半导体
当然,中国现在是不着急的。在抗压能力上,一路在被美西方打压封锁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远比习惯了霸权地位的美国要强得多。不仅如此,目前,那些曾经配合美国,跟中国搞所谓“脱钩”或者“去风险化”的国家,比如韩国和德国,都在忙着后悔。
因为它们现在发现,限制对中国的出口,倒霉的是自己的企业,获利的则是中国的企业。8月5日,德媒直接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感叹,未来,随着自身技术的迭代创新,很可能中国就不再需要“德国制造”了。
荷兰国际集团德国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滕·布热斯基表示,中国越来越有能力生产过去从德国采购的商品,这给德国的出口业务带来压力。从长远来看,柏林应该为中国将不再拯救其出口做好准备。
中美
不仅德国如此,日前韩国国会议员梁香子也公开发声,批评美国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干预带给韩国危机。他强调,美国越是制裁中国,后者就越会取得快速的技术进步。
经济韧性上,就更加不用说了,美西方媒体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没有停过,但是最近被国际权威机构下调信用评级的可不是中国,而是美国自己。
所以,还是那句话,拜登想要恢复对话,想要把中美双输的局面朝着双赢回拨,就要先拿出诚意。不然,中美之间,别管是小组对话还是高层会晤,想要做成,恐怕都难度不小。美国自己也说了,王毅访问美国的日期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