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播的年代剧《小巷人家》陷入舆论漩涡,青年演员范丞丞的表演成为争议焦点。这部开分8.2的诚意之作,随着剧情推进评分微降0.1分,社交平台涌现超4亿阅读量的演技讨论,折射出观众对年代剧选角标准的高度敏感。
剧中成年版庄图南的登场打破了前期积累的观众缘。从易烊千玺式清秀少年到范丞丞版木讷青年,人物形象割裂感引发观众心理落差。面对母亲婚姻危机时的呆滞反应,迎接弟弟时的夸张动作,两处关键戏份暴露了演员对角色理解的偏差。当关晓彤延续"国民闺女"的稳定发挥,王安宇凭青梅竹马戏份圈粉无数,范丞丞的表演短板在实力派与新生代的双重夹击中愈发显眼。
这并非流量演员首次折戟年代剧。从《人世间》到《风吹半夏》,成功转型的案例背后是演员与角色的高度适配。范丞丞在《飞驰人生2》中的赛车手形象广受好评,却在知识分子角色中遭遇滑铁卢,印证了选角适配的重要性。制片方对市场热度的追逐,有时会忽视演员特质与角色的契合度,这种"强制匹配"既消耗演员口碑,也损伤剧集品质。
值得关注的是,观众并未因此全盘否定整部作品。闫妮与蒋欣的精湛演绎持续引发热议,老戏骨们的生活化表演与小演员的灵气依旧撑起剧集质感。这为制作方敲响警钟:在追求市场热度时,更需注重艺术创作的完整性。年代剧承载着时代记忆与人文情怀,唯有演技与诚意兼备,方能在流量浪潮中守住艺术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