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湖南宜章县古代不出人才?仅13进士,近现代能出大批人才?

家族文化 2024-07-01 05:32:39

宜章县是郴州市下面的一个县,地处湖南南部位置。全县面积有2100多平方千米,人口仅有60多万人。

宜章县建置,早在隋朝的时候就建了县,当时叫义章,宋朝时期才改为宜章县,有1400多年的城建历史。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宜章县1300多年间出了13位进士。还出了81位举人。古代进士相对较少,同省宁远县古代有80位进士。为什么宜章县古代不出人才,近现代却出了一大批人才呢?

首先,我们了解下宜章的移民情况。虽然早在100万多年前,宜章就有古人类居住了。但是在古代这里一直是南蛮之地。地处莽山一带。

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秦始皇虽有开发岭南,派了少量驻军,多为军人。中原文化并没有大量深入境内。

所以唐代,宜章仅出了黄师浩、欧阳庆等二位进士。

宋代,境内建有学宫,还请了有名的教育家陆九渊写下“宜章修学记”。可见当时官府比较重视教育。另外宜章靠近韶关市,

韶关市南雄珠玑巷聚集了大批中原移民人,多是书香门第。宜章间隔受到了一些中原文化的影响。

所以宋代宜章出了杜唐卿、李伯湛、欧阳子槐、王禾、李作解、杜杰等6位进士。

出进士外,期间境内著名人物主要是一些农民起义的人,如南宋农民起义军将领骆科、李金、陈峒等人。

明代,中原战乱时期,居住在江西的中原人,明初因“江西填湖广”大批迁移湖南,部分进入宜章境内。另外,明洪武年间,朝廷还在境内设置了黄沙堡等多个城堡,派遣了大量驻军,这些驻军有不少是来自北方。

随着外来人口增加,宜章明代还创建了玉溪书院,境内教育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明朝有黄克修、高荫先、邝埜等4人考中进士。还出了杨必霖、李必良、罗士勉、彭友谅、欧如彬等38位举人。

明代人才主要集中在明永乐年间,有进士2人,还有23位举人。说明当时的移民人很多来自书香世家,另外屯堡的官员也有一些出自名门望族。

清代,宜章每个乡镇均建有私塾。还有不少义学供贫困之子上学。自清乾隆年间,境内还创建了养正、西山、白沙、城东、沙城等8所大书院。教育事业得到了繁荣发展。

但是清代,宜章仅出了一位进士林愈蕃,还是清乾隆年间。举人出了43名,但多位武举人。武举人有近21人,占了将近一半。文举人较少。

虽然,宜章清代教育繁荣,还是科举人才却很少。原因是明末清初多年战乱,不少人外逃,人口减少。直到清嘉庆年间境内也就11万人。

特别是清末,由于资本主义入侵国内,很多人破产,先后起义。清咸丰元年就有王萧氏举行的农民起义。天平天国起义军入宜章后,很多人加入了其队伍。

另外广东何有禄的起义军在境内与清军激战。据当时的环境来说,社会动荡,很多人没心思读书,即使读书也选择考武举人。也就是宜章进士少,武举人多的原因之一。

民国时期,境内的私塾和书院均改为新式学堂。宜章先后创建了女子中学和县立初级中学、章江中学(湘南初级中学),还有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各乡均有小学覆盖。

期间培养了不少上进的青年,另外湘南起义在境内爆发,很多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期间有彭晒、邓中夏、毛科文、陈俊、刘云、张际春、杨绍良等多人。

境内有不少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建国后,张际春还担任过宣传部副部长、杨绍良担任过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此外,还涌现出了抗日将领陈光、开国将军萧新槐、欧阳毅等卓越的人物。

解放后,1952年,境内有中小学643所,在校学生达19000多万人。1988年,中小学上升为670所,其中小学635所,还有中学35所。

在校学生有8万多人。相比1952年增加了好几倍,说明宜章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8年,宜章一中本科上线人数达806人,其中考上一本的就有301人。2020年宜章一中考生一本的有525人,相比2018年增加了近半数。

其中,分数在600分以上的就有90多人,有不少人走进了北大、清华以及重点大学。

附:宜章县历代进士和举人名录

点击关注我们,谢谢。

0 阅读:0
家族文化

家族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