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写诗填词,诗人如何应对?姜晓玮博士提出了见解

夏波聊旅游生活 2025-02-13 04:26:56
《长青大讲堂》:诗词创作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

主讲嘉宾:姜晓玮

导语

2025年2月9日上午,“长青大讲堂”第一讲《诗词创作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正式开讲,约60多名诗友到长青诗社参加了讲座活动。

深圳长青诗社常务副社长兼秘书长姜晓玮围绕“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吗?诗词创作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这两个话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针对“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吗”这个问题,姜晓玮博士从生命的起源、智慧的进化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且得出了人工智能一定会全面超过人类的结论。针对“诗词创作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姜博士以人工智能与人类围棋比赛为例,认为“人工智能对诗词创作进行挑战”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问题,人类与人工智能已经不在一个平台上,人类大脑不会战胜人工智能。姜博士认为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各种新的机会也会扑面而来,我们只有面对,只有拥抱,才可能不被时代抛弃。

课后,参与听课的诗友与姜晓玮博士进行了热烈地互动,很多参与听课的诗友觉得从这次讲课中受到启发颇多,加深了对人工智能及其进行诗词歌赋创作的认识和理解。

高源社长认为,今年“长青大讲堂”开春第一讲非常成功,也是大讲堂开办以来讲得最好的一次,整个课堂上大家都能始终保持安静,全神贯注。

下面刊发姜博士的讲座提纲。

主讲嘉宾简介

姜晓玮,本科、硕士,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从事核电设计工作,设计总工程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深圳长青诗社常务副社长兼秘书长、长青诗学院副院长,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大地行吟诗社社员。

一、前言

最近有一件事,几乎霸屏,它就是DeepSeek。

翻看手机,推送的几乎都是DeepSeek的消息,以及对DeepSeek的应用和解读,让你无可遁逃,全民一片欢腾,沉浸在一种莫名的喜悦中,眼看他米国吓尿了,眼看他美股断崖式下跌了,眼看他川普楼塌了!坦率地说,这种喜悦很感人,但也时常可以见到,多见不怪了。比如,前段时间,网上六代战机突然霸屏,而且不止一款,而是三款战机同时出现在网上,那时,国人也很是喜悦了一场,然而,这喜悦很快就过去了,而对于DeepSeek的喜悦更加酣畅,更加理直气壮,远超对六代战机的喜悦。

DeepSeek,本意是深度探索,每个人的翻译和理解不尽相同,但必须承认,对于人工智能,这个名字确实非常好,仅就名字而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DeepSeek拥有国际人工智能基因,而且,还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屈原老先生的那句千古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eepSeek似乎是横空出世,似乎一出生就是脚踏风火轮的哪吒,搅得的满世界鼓噪不安,热闹非凡,似乎是国人又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潇洒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2025年2月3日,乙巳年立春那天,我从老家秦皇岛赶回了深圳,第二天,高源社长邀集了部分诗友雅集,并讨论新年相关工作事宜,很自然地,也讨论了DeepSeek这个热门话题。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高源社长给了我一个题目,让我讲讲在目前形势下,诗词创作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

因此,本讲座不讨论DeepSeek的前世今生,不讨论DeepSeek探索的深浅,只关注高源社长交代的任务。这不是偷懒,关键是,我对于人工智能属于外行(偷笑)。

因此,本讲座实际上属于漫谈性质,只谈谈我个人的感受和认知,以及与大家互动讨论。今天的漫谈只谈两个主要话题: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吗?诗词创作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

二、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将目光聚焦在生命的起源上来。

1.生命的起源

宇宙的年龄为137.97亿年,太阳系的年龄为45.68亿年;地球的年龄为45.43亿年。截至到目前为止,尚未在宇宙发现其它生命体,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人类是独一无二的,当然,我们也有理论推算,宇宙中一定还有其他高等生物,而且数量应该很大。

世界上所有物质都可被划分为两类:有机物与无机物。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包括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这类物质是生命产生的基础,如脂肪、氨基酸、蛋白质、糖、血红素、叶绿素、酶和激素等。

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生物体,都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作为基本构架。碳,作为有机分子的骨架,赋予了生命的外形和内质,由于生命的这种碳基特性,我们地球上的生物被称为碳基生物。

目前,关于地球生命的起源有两种主要假说:地球自发说和宇宙来源说。

1)地球自发说

这一理论认为在地球早期,由于某些条件的契合,由无机物天然合成了有机分子,有机分子演化成了早期简单的生命。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Stanley Miller)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一类有机物。

这个实验结果为这一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这些有机小分子进一步发展为更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最终形成了最原始的生命形式——原细胞(protocell)。

2)宇宙来源说

又称生命外来论。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来自宇宙,是伴随坠落在地球上的陨石、彗星等天体,将宇宙已经存在了的有机分子带到了地球,在地球环境下进化出原始生命。

曾有科学家宣称,在陨石上发现了最原始的有机物化石,但并未得到真正认可。也有科学家做过超级细菌的耐受性实验,在极端环境下,仍能存活。

然而,宇宙来源说仍不是主流观点。

地球上的生物又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动物界和植物界。

无论是动物界,还是植物界,其最基本构成单位都是细胞,因此,动物界与植物界的起源是一致的。

而构成细胞的是原子,原子之下是质子、中子、电子,再之下就是各种基本粒子。这表明,无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其最基本构成都是基本粒子。

原子级别是化学作用的下限,因此,原子级别之下基本都是物理过程。或者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完善,人类探索的焦点几乎都集中于物理过程了。

这为有机界的智慧和无机界的智慧奠定了共同的基础。

2.智慧的进化

智慧的起源仍是个未解之谜,然而,其关键路径和条件已有理论支撑。

首先,‌环境变化是外因条件。几百万年前,东非环境巨变,由森林转化为稀树大草原,迫使类人猿从树上来到地面生活,这是人类进化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为适应新的环境,人类被迫做出诸多改变,比如,褪去毛发,进化出全身的皮肤降温系统,开发出长跑功能,从而开启了人类进化的新篇章‌。

基因突变是内因根据。为适应环境,进化选择了基因突变,这是人类智慧起源的根本性作用,基因突变,优胜劣汰,不适应环境的突变基因会被自然淘汰,有利于生存的基因突变则会被保留下来。

和其它物种比肌肉强健,比拳头谁硬,人类比不过,人类的基因突变推动着人类向更高脑容量、更高智商方面进化,由此导致,人类和其它物种比赛的是智商,而不是力量。

‌大脑的进化‌是智慧进化的核心。人类脑容量逐渐增加,特别是新皮质的扩展,极大地增强了人类的学习能力、记忆力和复杂行为的调节能力。新皮质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语言、抽象思维和社会互动,这些能力的发展赋予了人类独特的智慧‌,从而使得人类与其它物种分道扬镳,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进化道路,也使得我们人类成为了地球上最孤独的物种。

大脑的结构,由数以亿计的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神经细胞被称为神经元。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通信网络。大脑的这种通信机制,使得信息能够在瞬间传递,从而实现快速而高效的信息处理。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并非一成不变,大脑具有惊人的可塑性。通过学习和训练,我们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形成新的连接,同时强化已有的连接。

人工智能正是模拟了人类大脑神经元的功能,大脑的通讯功能是通过神经元实现的,而神经元是由碳氢氧等元素构成的,人工智能的通讯则是通过芯片实现的,而芯片是由高纯度硅构成的。

3. 人工智能一定会全面超过人类

神经元是人类智慧的基本单元,神经元之间的复杂连接和相互作用是人类智慧的具体表现。人工智能模拟的神经元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目前已经超越了人类的神经元数量,从而理论上,其“聪明度”也已超过了人类。

需要强调的是,人工智能的“进化”刚刚开始,仅仅是刚刚起跑,就已经超越了几百万岁的人类。今后,其前景将无可限量!

由此,2024年12月20日,“人工智能”当选为汉语盘点2024年度国际词。

下面以chatGPT为例,来简单说说人工智能开挂的“人生”历程。

2018年的chatGPT1.0版,只有1.17亿个参数;2019年的chatGPT2.0版,只有15亿个参数;2020年的chatGPT3.0版,有1750亿个参数,这个时候,大模型突然变得的很“聪明”了,也就是“顿悟”了,涌现出了智能;2023年的chatGPT4.0版,虽然还没有公布,估计已超过万亿个参数;接下来的chatGPT5.0版,估计会达到有17.5万亿个参数。

须记住,千亿级别的参数是个界碑,因为,我们人类的神经元数量就是千亿这个级别,这就是为什么,达到了这个级别,人工智能chatGPT就突然变得“聪明”了的原因。然后,人工智能没有停下来,没有等待人类,而是更加大步向前迈进,达到万亿级别,而且还在以指数级进步,将人类远远甩在了后面。

届时,人工智能模型超级的大,训练超级的快,继承和自主推理就会有难以想象突破。

坦率地多说一句,可能是怕吓着人类,人工智能chatGPT故意放慢了前进的脚步。

我们常用穿壁引光,刺股读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等词语来歌颂人类刻苦学习,这些方法在人工智能面前不值一提,在人工智能这里,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难事,而且也不需要十年寒窗,人工智能会“顿悟”,现在的“顿悟”还需要点时间,将来的“顿悟”可能就是瞬间。

顿悟前与顿悟后,人工智能有本质区别,比如,关于树上有10只鸟,猎人开枪打下来一只,树上还剩几只鸟。顿悟前,人工智能会回答还剩9只,顿悟后,人工智能会回答还剩0只,因为其它9只鸟被吓跑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人工智能学会了逻辑推理,有了完整的思维链条。

人工智能思考并回答问题的过程大致如下:输入解析;理解问题的上下文;模型在知识库中检索相关信息;模型开始生成回答;评估必选最佳答案并做出选择;模型将答案转化为人类能理解的语言,输出结果,给出理由和建议。

这个思维链输出结果的过程,和我们人类的思维逻辑过程是相同的。如果继续下去,人工智能是否会产生意识并觉醒呢?

三、诗词创作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

语言的出现是人类进化最重要里程碑事件之一,语言使得人类合作成为可能,由此,人类产生了心智功能,能理解他人想法和意图,使得人类成为社会性动物,使我们能够将知识和经验传递下去,促进知识的积累和传承,极大地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如今,语言已不是人类独有的技能,人工智能不仅赶上来了,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我们人类,比如,对于语言的检索,对语言节奏美的模仿,特别是在诗词创作速度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面对这种形势,我们该如何应对,确实值得思考。

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先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AI天才戴密斯·哈萨比斯的故事。

戴密斯出生于1976年7月,是家里老大,有一个妹妹和弟弟,父亲是希腊与塞浦路斯混血,母亲是新加坡华人。

1980年,4岁开始学习国际象棋,1983年,成为英国11岁以下国家象棋队队长,1989年,戴密斯在14岁以下组的国际象棋比赛中,拿到了全球第二名。

1992年,戴密斯被剑桥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录取。1998年,戴密斯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创办了自己的游戏公司“仙丹工作室”,1999年,戴密斯第一次参加了“智力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一个专门为天才较量智力的国际比赛。哈萨比斯连续参加了4年,赢了5次。

2005年,戴密斯回归学术领域,在伦敦大学攻读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开创性地发现大脑中海马体与情景记忆间的关系。他的研究成果在2007年被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评为“年度突破”。

2011年,戴密斯中断了博士后的研究,创办了DeepMind Technologies公司(看到这里,你是否也觉得我们的DeepSeek具有国际范?具有国际人工智能基因?),并且以“解决智能”为公司的终极目标。2014年,他将DeepMind Technologies公司以4亿英镑(约合6.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谷歌。2016年1月,DeepMind宣布,AI程序AlphaGo攻克围棋并正式挑战人类棋手。3月,AlphaGo打败世界顶级围棋手李世石。

2016年末2017年初,AlphaGo在中国棋类网站上以“大师”(Master)为注册账号,在弈城围棋网和野狐围棋网上与中日韩数十位围棋高手进行快棋对决,连续60局无一败绩。

2016年底,戴密斯团队DeepMind开源了其核心深度学习平台之一“DeepMind Lab”供研究人员和开发者使用。2017年5月,在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上,Alpha Go与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围棋冠军柯洁对战,再次轻松获胜。

至此,围棋界公认AlphaGo的棋力已经超过人类职业围棋顶尖水平。与柯洁一战之后,Alpha Go团队宣布其将不再参加围棋比赛。

人家人工智能不跟人类玩了,开始自己和自己玩。

2017年10月18日,戴密斯DeepMind团队公布了代号为Alpha Zero的最强版阿尔法围棋。

Alpha Zero与Alpha Go的学习方法完全不同,后者学习人类,是将人类有史以来的几乎所有围棋对局喂给Alpha Go,让其通过学习人类而超越人类。Alpha Zero则完全不同,完全是从零还是,自己向自己学习,左右手互博,从零开始学习,在3天之内,自己和自己下了超过500万盘,然后与Alpha Go对弈,战绩是惊人的100:1。

接下来,人家不玩围棋了,去玩蛋白质的解法。创建人工智能系统“Alpha Fold”,去解决科学问题。至2022年7月,戴密斯团队DeepMind破解了几乎所有已知的蛋白质结构,其AlphaFold算法构建的数据库中包含了超过2亿种已知蛋白质结构,而这项工作,如果依赖人类,按现在的速度,则需要15万年才能完成。由此,戴密斯获得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成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位非化学家赢得此奖的人。

也许,这是个里程碑事件,以后可能真没化学家什么事了。

在Alpha Go蹂躏人类顶级围棋选手时,人类还曾试图抵抗几下,以至于遭受惨败后,流下了痛苦的眼泪。后来,人家不和你人类玩了,转而与Alpha Zero去玩,结果,打败人类无敌手,孤独求败的Alpha Go在Alpha Zero面前犹似业余选手对职业选手,根本不是对手。

于是,人类围棋界不在为此纠结,你玩你的,我玩我的,而且我还要放下身段,向AI学习,结果是,谁学的好,谁就是强者,谁就是世界冠军。所以才有所谓的“申工智能”,“轩工智能”之称谓。

目前,对于人工智能的诗词创作,我们还有很多诗人不服气,认为人工智能和人类在诗词创作方面还有差距,并且还拿出很多实际例子来说明。这也是现实,人工智能在诗词创作方面和顶级诗人还是有所差距,比如,缺乏个人情感。但我们要知道,截至目前为止,几乎还没有顶级学者在人工智能创作诗词方面下功夫,毕竟诗词还是小众文化,如果将来AI动了真格,人工智能诗词创作一定会全面超过人类。

这给我们诗词界的启发是什么?我们是否该向围棋界学习呢?我想,是的,围棋界已经给我们做出了表率,知耻而后勇,积极改变态度,主动向AI学习,应该是我们今后要考虑的选择之一。

至于诗词如何避免AI作弊问题,围棋界也给出了很好的参考。

那就是,利用AI作弊下围棋,围棋界将严惩。

有人会问,如何发现诗词创作用AI作弊呢?我想,只要诗词界有这个需求,那么,开发者就有办法发现诗词创作的AI作弊现象。

四、结论与讨论

1. 人类的大脑是碳基结构,人工智能是硅基结构;

2. 人类的智慧是通过神经元网络实现的,人工智能的智慧是模拟神经元网络实现的;

3. 人工智慧的模拟神经元数量已经超过了人类的神经元数量,而且还在以加速度的方式领先人类;

4. 目前的人工智能水平已超过诺奖级人类,人工智慧一定会全面超过人类;

5. 人工智能的诗词创作也一定会全面超越人类;

6. 诗词创作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问题。人类与人工智能已经不在一个平台上,不能让业余选手与职业选手去比赛拳击,否则只能头破血流。

7. 围棋界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就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对于利用AI作弊,必须严惩不贷;

8. 实际上,人类正在面对一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人工智能的革命,这个革命的烈度,将远超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冲击;

9. 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各种新的机会也会扑面而来,我们只有面对,只有拥抱,才可能不被时代抛弃。

0 阅读:0
夏波聊旅游生活

夏波聊旅游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