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否真的登月,已经争论了几十年。不过这场争论不是我们中国人引起的,是美国人自己引起的。
现在大多数人并不关心美国人登月的真实性,毕竟那是过去时。我们现在最关心的是,我们中国人登月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新发现。
继发现月壤中含有一定的水分,以及存在玻璃体之类的物质之外,中国科研工作者不断发布新的登月科研成果。
中国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矿物学家》2025年第1期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主要研究在嫦娥五号任务的月球样本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晶体生长模式。
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在月面没有空气存在的情况下,铬铁矿纳米晶体可以成长为“雨后蘑菇”一样的晶体。
晶体结晶是材料科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以往我们针对晶体的研究成果都是基于地球环境研究的。月球环境缺乏大气层保护,不断受到微流星体和各种高能粒子轰击。在这些撞击产生的极端高温和高压下,月球晶体的晶粒尺寸、形态、生长模式和矿物成分与地球上的晶体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科学家,利用先进的电子显微镜和相关分析方法,对嫦娥五号登月任务中获得的月球角砾岩进行了微纳米矿物学研究,发现了新型晶体成长模式——铬铁矿纳米晶体可以像“雨后蘑菇”一样从橄榄石表面向外生长,这一发现首次证明晶体的定向附着不仅可以发生在均质系统中,而且可以发生在异质系统中,为现有的非经典增长机制理论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和拓展。
表面看起来,这项科研成果和我们现在的生活离得比较远。其实不然,流星体对月球的频繁撞击,可能使得这种晶体生长机制广泛发生在月球风化层中,从而影响月球表面的矿物成分和元素分布。在太空里,类似月面的无空气环境非常多,这一发现具有普遍意义。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中国的科技发展目标当中,登月只是第一步,不论是探测器先行登月,还是不久以后要进行的载人登月,都是在为今后大规模的移民月球做准备。
移民月球,就要建设月球基地。基地的建筑用到的大多数建材都从地球运过去太不现实,今后的月球建筑主要还是要在月球上就地取材。这就涉及到采矿、选矿这些工程技术。
中国科学家发现的这一“晶体结晶蘑菇”规律,可以成为今后月球采矿、选矿技术中的一部分。
我们的设想并不是毫无依据的天马行空,这是根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推导出来的——世界上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有前瞻性的科学发现作为铺垫。
就拿探月工程来说,无疑地,当年的苏联和美国是这一领域的先驱。美苏都在这一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只是后来美国的技术更先进,做出的贡献更多。
中国是后来者居上,一步一个脚印进入太空探索时代。
我国为什么从不纠结于美国登月是否真假的问题呢?因为我国需要的是发展思路,不管美国载人登月真假如何,最起码美国公布出来的科技成果,给我们展示了探索月球的一条技术路线。
当然,美国在公布自己的技术路线的过程中,为了把苏联拖入竞赛的道路以消耗苏联的国家财力,在对外公布的所谓科研数据里夹带了许多私货,这也成为众多认为美国从未登月的阴谋论者非常诟病的地方。
比如我们按照美国公布的月壤数据设计的月球车履带和取样器容器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问题。
可以说,我们前期的探月工程是借鉴美国登月工程建立起来的。但由于美国利用沃尔夫条款对我们进行科技封锁,当我们的探月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我们就没有办法再去借鉴美国的所谓登月技术了,我们必须在我们自己已经掌握的真实探月经验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发展方案了。
这样,中美的探月之路注定要在某一时刻分野——毕竟中美双方在具体探月数据上差距太大。这回不是我们落后了,而是鹰酱远远落后了——在许多重要领域,美国没有提出重大发现,这说明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技术不行了。
当然我们不是否认美国太空技术完全不行了,比起印度来,美国还是可以甩印度一路巴掌的。但是与中国进行比较,美国技术正在加速落后。
我们连月球详细地图都绘制出来了,美国人还没有研究透当年从月球取到的样品中有没有水分这种基本问题。
今后,中国探月工程发布的科研成果越多,美国的面子越会挂不住,毕竟以后再栽赃中国偷美国技术越来越难——美国自己也没有这么多先进的科学发现。
在太空探索领域,中国之于美国,借用一句古诗形容——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