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盲琴师》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人,尽管在许多人眼中看来并不幸运,却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却步入了毁灭的道路。
主角失去了视力,但他的音乐才华却达到了大师级别。正如人们常说,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他虽然看不到光明,却能听到其他人听不到的美妙音符。正是因为这样,音乐成为了他不可或缺的精神慰藉。即使有机会恢复其中一只眼睛的视力,他也选择放弃,以保持自己的听力。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选择可能难以理解。但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这是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只有保持敏锐的听力,他才能真正获得自己所追求的。这种执着在许多人看来可能是疯狂的,但在别人眼中,这也是天才的标志。
天才的成长之路往往伴随着苦难。大多数被称为天才的人,都有不同于常人的经历。他们的传奇在于,他们的人生远非平凡。对于天才来说,传奇的人生往往意味着要承受各种磨难。失去和得到是万物平衡法则的一部分,这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米耶特自幼失明,遭到父亲的冷落。他的母亲只能将他送到修道院,但这也是他接触音乐的开始。他天生具有音乐天赋。或许即使他没有失明,也可能会走上音乐的道路,但更敏锐的听觉让他能够感知到更加细腻的音符,这是常人无法达到的水平。因此,对于米耶特来说,失明既是不幸也是幸运。
米耶特的最好朋友就是音乐。当音符环绕在他周围时,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米耶特的幸福。他不仅爱音乐,而且与音乐融为一体。这使得他对音乐有着极致的追求,并形成了自己对音乐的一套标准。虽然这种标准对于像他这样的天才来说很正常,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就难以接受。米耶特在与人交流音乐时,很容易变得苛刻。
由于他的音乐天赋,米耶特被誉为天才,但同时这也使得他与身边的朋友疏远。米耶特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不懂得严格要求自己而不对他人苛求。他也不理解自己耳朵里听到的,与别人耳朵里听到的可能完全不同。那些细微的差别,在普通人耳中可能就被忽略了。
米耶特不懂得如何与这个世界友好相处,因此他更愿意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这也使得他的性格变得越来越极端,甚至有些奇怪。米耶特不能理解旁人,旁人也不能理解像他这样偏执的天才。
这种失与得不仅体现在米耶特的个人生活中,也体现在他的事业和人际关系中。成名前,他一无所有,渴望得到认可。然而成名后,他虽然得到了一部分他想要的,但也因为自己的挥霍和不近人情而失去了很多。
天才的爱情道路通常也是充满挑战的。就像米耶特,他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实际上是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去爱人。这源于他从童年开始就缺失的爱。米耶特想去爱人,但却不懂得如何表达爱。
米耶特缺失的爱包括来自父母的爱、朋友的爱和恋人的爱。他曾经短暂地得到过这些爱,但当这些爱突然消失时,他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准备。有时,本可以爱他的人,却被他推得越来越远。
米耶特的故事以悲剧告终。最终,他从窗口一跃而下,彻底摆脱了世俗的羁绊,成为了一只自由自在的鸟儿。但这种极致的自由和专注,也是他生命的终结。如果没有那么多的世俗烦恼和人际关系,或许米耶特会与音乐相伴终生。但作为一个普通人,世俗的烦恼总是难以避免的。
影片通过回顾米耶特的一生,让我们了解了他为何最终走向了悲剧。尽管米耶特不懂得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但他始终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原谅了在他小时候遗弃他的父亲,并在玛塔对他失望离开后,承认了自己的问题,重新找回了所爱之人。
《盲琴师》是一部关于天才成长和纠结的自传式电影。它以细致全面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天才从成为一位大师级琴手到人生的终结的过程。这不仅是天才的一生,也是普通人的一生。米耶特努力尝试过与世界相处,但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限制。看完这部电影,让人深感震撼。有时候,天才的悲剧也是普通人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