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数举例说明行测和申论哪个难?

行测 vs 申论:分数告诉你哪个更难?

1. 分数分布对比

行测:

题型为客观题(选择题),每题分值固定,正确率容易量化。

平均分:多数考生得分集中在60-75分(满分100)。

高分案例:通过刷题和技巧训练,部分考生可稳定达到80分以上。

申论:

题型为主观题(写作、分析),评分标准模糊,依赖阅卷人主观判断。

平均分:普遍偏低,集中在50-65分(满分100)。

高分案例:能突破70分的考生极少,需具备极强的逻辑、文笔和政策敏感度。

结论:从平均分和高分比例看,申论更难拿分。

2. 备考难度分析

行测:

提分逻辑:靠刷题积累经验,掌握公式、技巧后,正确率显著提升。

典型例子:数量关系题,通过学速算技巧,正确率可从30%提升至70%。

时间压力:题量大(120分钟答135题),但熟练后可“秒杀”简单题。

申论:

提分逻辑:需长期积累政策知识、写作框架,且难以量化进步。

典型例子:大作文要求结合材料提出对策,若缺乏政策储备,容易写成“空话连篇”。

时间压力:需在150分钟内完成阅读理解、归纳概括、大作文,对思维深度要求高。

结论:行测是“努力就能进步”,申论是“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用”。

3. 考生真实反馈

行测吐槽:

“数量关系题像奥数,但至少答案唯一,刷多了总能蒙对!”

“资料分析题就是找规律,练熟了分分钟变人形计算器。”

申论哀嚎:

“大作文写到手抽筋,结果阅卷老师觉得我‘假大空’,直接给三类文!”

“归纳概括题看似简单,但踩点不全直接扣一半分,比行测还狠!”

结论:考生普遍认为申论更“玄学”,分数波动大,心理压力更高。

4. 极端案例:高分与低分的差距

行测:

某考生通过刷题+技巧,从50分提升至85分(耗时3个月)。

低分原因:时间分配不当,放弃数量关系模块。

申论:

某文科生首次考试申论仅45分,次年积累政策案例后勉强提到65分(耗时1年)。

低分原因:对策缺乏实操性,语言过于口语化。

结论:申论提分周期长、见效慢,行测提分更直接。

5. 终极总结

行测难点:时间紧、题量大,但可通过“套路化”攻克。

申论难点:主观性强、评分模糊,需长期积累和悟性。

分数真相:

行测考到75分算优秀,申论考到70分已属“大神”。

若总分=行测×50% + 申论×50%,申论低分更易拖后腿。

所以,申论更难!(但如果你天生文笔犀利、政策敏感,申论可能比行测简单——前提是别遇上“毒舌阅卷人”。)

0 阅读:3
抽烟不喝酒饮茶不读书

抽烟不喝酒饮茶不读书

真相、道德、科学在流量面前一钱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