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们常说,最赚钱的工作都写在刑法里,虽然这只是网友们调侃的一句话,但是也折射出了某些现实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有着年入百万的梦想,白晓保也不例外,为了100万的酬劳,他甚至不顾生命前往伊拉克成为雇佣兵。
雇佣兵这个职业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敬而远之的职业,而白晓保又为何走上伊拉克雇佣兵这条道路?他最终平安拿到了这一百万吗?
白晓保又有着怎样曲折的人生故事?让我们一起跟随笔者走进大胆青年白晓保的人生。
白晓保1987年出生在陕西的贫苦农村家庭,迫于生计,在他幼年时期,父母就去往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打工。
自幼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白晓保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教导,性格上冲动易怒,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题,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小子。
当同龄人嘲笑他没有父母陪伴时,他会恶狠狠的揍他们一顿。
小小年纪的白晓保就有了拉帮结伙的意识,他揍完同龄的小孩之后,会强迫这些小孩给他和弟弟做“小弟”。
久而久之,白晓保的“小弟”越来越多,“帮派”也越来越大,成为了村里的孩子王。
白晓保带着他的“小弟”在村里无恶不作,爷爷奶奶家也经常站满了前来讨要说法的左邻右舍。
恼火的爷爷奶奶也会选择把白晓保打一顿,泄泄愤。
倔脾气的白晓保却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和爷爷奶奶顶撞。
爷爷奶奶面对不服管教的白晓保十分头疼,就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打去了电话。
在外务工的父母觉得白晓保之所以变成如今的模样是因为不在父母身边,缺乏有效的约束。
于是,父母决定把白晓保兄弟二人接到打工的地方上学。
本以为在父母身边的白晓保会有所收敛,没想到他却越发变本加厉。
上初中的时候,白晓保到了叛逆期,打架逃课,谈恋爱去网吧,可谓坏事做了个遍。
看到儿子变成这样,父母也只能采用柔和的教育方法,用爱去感化他。
可白晓保却不把父母的关心劝告当回事,只觉得他们很烦。
不好好学习的白晓保在初二那年因为殴打老师被学校开除,他父母面对这个不成器的儿子,十分痛心。
然而,家庭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环环相扣的教育链条一但有一节出现了问题,后面的也全完了。
从小就跟在白晓保身边默不作声的弟弟白晓伟给家里带来了更大的噩耗。
弟弟锒铛入狱
在弟弟白晓伟心里,哥哥就是自己的保护伞。
他经常跟在哥哥白晓保身边,狐假虎威的,导致身边的人都特别怕他。
因此,在哥哥庇护下的他也是坏事做尽,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
仅仅十几岁的他就经常和街边小混混约架,打赢了,自然没什么,打输了,也有哥哥来给他收拾烂摊子。
所以白晓伟面对打架的态度更加无所畏惧。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很快,白晓伟就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某一天,白晓伟又和别人约架。
在撕打的过程中,白晓伟拿出了一把刀,把对方几个人都砍伤了。
白晓伟最终因为故意伤人罪,被法院判处六年的有期徒刑。
他的行为不仅为自己招来了牢狱之灾,也让本就破败的家庭陷入了另一个深渊。
受害者的家属要求白晓伟一家赔偿几百万的医药费,父母无奈只能到处借钱。
可是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压根就没有偿还能力,又有哪一个亲戚愿意把钱借给他们?
除了没有借到钱之外,白晓保父母还被亲戚朋友奚落一番,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把他送进监狱?钱没赚到还没教育好孩子。
无奈之下,白晓保决定不能再无所事事,他要前往北京打工赚钱。
走之前,放心不下弟弟的他决定去监狱里看望弟弟。
此时,他的脑海里响起了父母和亲戚朋友的责备。
如果不是他没有做个好榜样,他的弟弟也不会落到这个下场。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白晓保准备动身时,父亲打来电话说,奶奶过世了。
全家人回到农村老家参加奶奶的葬礼,葬礼上亲戚随口而说德一句话,成为了扎进白晓保心里的一根刺。
亲戚问白晓保父亲:“这个骨灰盒多少钱?”白晓保父亲说:“好几百块。”
亲戚满脸诧异的说:“买这么贵的干什么?直接买个几十块的得了。”
本来只是一句关心的话,白晓保却觉得亲戚是在嘲笑他们,在葬礼上和亲戚起了冲突。
为了阻止这场闹剧,白晓保父亲给了他一巴掌。
父亲的一巴掌,彻底打醒了白晓保。
奶奶的葬礼之后,他立马坐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
北漂处处碰壁2006年刚到北京时,白晓保对这个城市充满了希望,希望能够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干出一番大事业。
可参加几场招聘会之后,白晓保的心凉透了。
都说北京机会多,可北京的人才也多啊,招聘的要求不是文凭就是技术,他压根没有机会。
眼看着身上的钱马上就要花完了,白晓保决定先找一份工作过渡一下,解决目前的温饱问题。
大城市的生活是很残忍的,尤其是对白晓保这样初来乍到没有一技之长的底层人民。
尽管他每天尽职尽责的工作,工资也仅仅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压根存不下一点钱来贴补家用,更别提帮助弟弟赔偿了。
除此以外,保安的工作也让骄傲的白晓伟失去了仅有的尊严。
在他眼中,他是保护业主安全的人,是武侠小说里的英雄人物。
可在别人眼里,他仅仅只是一个看大门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白晓保就这样浑浑噩噩的做了几个月的保安,每天醒来他都在尊严与现实之间纠结。
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这份工作,转头成为了一名建筑工人。
每天和钢筋水泥打交道,让白晓保觉得由内而外的放松,在工地上,他不再自卑。
可微薄的薪资很快就让白晓保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迫切改变家庭贫苦命运的他希望有一个快速积攒财富的机会。
或许,老天偏爱笨小孩。
用生命换取财富正当白晓保觉得一筹莫展时,一个特殊的工作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招聘信息说这是招安检人员的公告,一年可以赚到一百万。
“年入百万”,白晓保看到这里彻底动心了,金钱驱使他去招聘公司一探究竟。
到了招聘公司,白晓保才知道是自己太单纯了,这根本就不是一则普通的招聘广告。
原来,招聘公司招聘的不是白晓保理解的安检工作人员,而是国际上让人闻风丧胆的雇佣兵。
招聘公司给出的条件是前往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成为私人雇佣兵,年薪100万元。
如果在国外当雇佣兵期间,不幸遇到了什么意外,家人可以得到大约400万元的补偿费。
纵然这份工作十分危险,可薪酬却十分可观。白晓保知道自己以后根本不会再遇见这样的机会了。
纠结了一会后,白晓保就和公司签订了合同,把保险的受益人改为了他的父母。
这样,就算他不幸遭遇了意外,父母也能够得到一笔巨款帮助弟弟早日还完赔偿金。
怀着这样当然心情,2012年25岁的白晓保踏上了前往伊拉克的私人飞机。
在飞机上,他心里特别忐忑。可能是看出来他有些紧张,同行的人和他开起玩笑来。
同伴告诉他说,在伊拉克,每天的背景音乐都是子弹从耳边擦过的声音。
这样一说,白晓保的心里更加忐忑不安了。
落地伊拉克之后,到处都是枪林弹雨的声音,走在路上,汽车也会莫名其妙多几个弹孔。
经历了惊心动魄德一天之后,白晓保到达了目的地,害怕危险的他选择了一份安保的工作。
安保的工作虽然简单,危险系数也低,但是工资仅仅是雇佣兵的三分之一。
白晓保心里想:“只有国内才是最安全的地方,要想早日摆脱危险,不如赶紧加入雇佣兵,赚够了钱回国。”
于是,白晓保下定决心要早日成为雇佣兵。
他每天刻苦练习体能和枪法,苦苦等待着一个大展风采的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等到了。
他的第一个任务是护送当局一个重要官员前往酒店,知道此行危险万分的白晓保在路上小心谨慎。
没想到,仅仅走过了路程的一半,他们一行人就遭到了袭击,炸弹当时都把汽车炸飞了。
幸运的是司机反应快,及时控制住了汽车方向,这才保住了他们一行人的小命。
这场九死一生的护送活动最终还是圆满结束了,白晓保也凭借着这次的优异表现被领导重用。
得到领导赏识后的他,更是接连护送了几个大案子,多次从死神手里抢回一条命。
根据白晓保后来分享说,有一次,他护送一份机密的军事文件,路途上遭到了恐怖分子的突然袭击。
残忍的恐怖分子直接把他的肋骨打掉了好几根,当时他心里就在想,还好不是其他重要当然器官,不然真的小命不保。
还有一次,正在隐秘角落里抽烟的他被一颗飞来的子弹打中。
尽管当时他穿着防弹衣,没有受到伤害,依旧被吓的一身冷汗。
还有一次执行任务的途中,白晓保的对面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这个孩子拿枪指着白晓保,为了保护他的安全,队友也拿枪指着孩子。
就在队友准备开枪时,白晓保心软了,他让队友放过这个孩子,就在这时,孩子朝他们开了一枪。
白晓保也因此受了伤,养伤养了好久。
如果说这些身体上的折磨还可以忍受,那精神上的打击对他来说却是致命的。
当时白晓保就亲眼看着自己朝夕相处,并肩作战的战友死在了自己面前。
死在流弹下的同事没有喊疼,他留给白晓保的最后一句话是:“帮我回国看看吧,我好想家。”
即使作为雇佣兵的白晓保看惯了战争与死亡,战友的死依旧给了他心灵深处重重一击。
也是在这个时候,白晓保终于明白了,钱要赚多少才算够呢?生命可只有一次啊。
这次事件时候,白晓保没有了之前那种“搞钱不要命”的狠劲,懂了保护好自己。
浪子回头金不换时间很快到了合同截止的那一天,白晓保决定结束这种刀尖舔血的生活。
2015年他拒绝了领导的高薪续约,决定带着这几年辛苦的积蓄回到祖国。
回国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平息了家里的债务,又给多年来辛苦劳累的父母盖了新房,让老家的亲戚对他们刮目相看。
弟弟也马上就要结束他的牢狱生活了,一直以来,对弟弟心怀愧疚的他决定给弟弟存下些钱。
在国外磨砺了几年的白晓保早就不是当初的混小子了,接下来,他就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谋划。
做了几年雇佣兵的他除了有些拳脚根本就没有别的特长,思来想去他决定用剩下的钱开一家安保公司。
由于多年伊拉克的工作经验让他在工作上十分谨慎小心,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很快,在他的苦心经营下,他的安保公司在业内小有名气,甚至还为很多明星提供服务。
此外,白晓保还创立了中泰企业协会并担任会长,成了东南亚商圈名副其实的“安保王”。
转眼间,当初让父母头疼的叛逆少年经过蜕变也成为了人人羡慕的成功人士。
不得不让人感叹,命运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永远是未知的,这种未知的魅力值得我们在人生的轨道上辛苦耕耘。
白晓保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功成名就,让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也收获了圆满的人生。
这也再次告诉我们,人生,什么时候改变都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