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6月19日,重庆镇总兵唐友耕部清兵正手持火把,将石达开残部2200余人驱赶至大树堡的狭长河滩。这些曾在江西、湖南令清军闻风丧胆的太平军精锐,衣衫褴褛饥肠辘辘地走在泥泞中。次日黎明,大渡河畔的晨雾尚未散尽,随着唐友耕挥动令旗,埋伏的清兵、彝族土兵从四面跃出,对手无寸铁毫无防备的太平军降卒展开惨烈围杀。
河水中漂浮的头颅,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仍凝固着惊愕与恐惧。就在几日前,亲来劝降的清参将杨应刚还信誓旦旦承诺:“投诚者免死,各给路票归家。”石达开为保全将士性命,留下《致清朝四川总督骆秉章书》后,带着5岁幼子石定忠及宰辅曾仕和等人前往清营。然而翼王与部众分离不久,清军就迫不及待斩草除根,围杀新兵、老弱之外的2百余将领、2千余精壮,清参将方有才在日记中写道:“断肢残骸壅塞河道,三日犹见血沫泛涌。”

自1857年脱离天京后,石达开部转战数年一胜难求,随着大批部将率队叛离东去,他深知唯有夺取“天府之国”才能扭转乾坤。1863年春,翼殿大军第3次攻川,石达开兵分三路:赖裕新率万人为前锋佯攻宁远府;李福猷领偏师牵制滇军,他自率主力4万携带家眷辎重,沿金沙江峡谷隐秘进军。“分兵诱敌,主力奔袭”的策略看似精妙,但三支部队间距达200余里,完全丧失协同能力,实则是各自为战。
后续战事发展证实了这点,当大将赖裕新在越巂遭土司岭承恩伏击身亡后,石达开并未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仍率部盲目北进,而赖的余部已放弃既定策略“合取成都”并北走陕西。翼王采纳乡绅赖由诚献策,放弃相对安全的大树堡大路,选择冕宁山间小道。这一决策直接将太平军主力引向绝地,完全是石达开情报迟滞并严重高估己方情势的结果:轻信“五月非汛期”的古训;忽视反复无常的土司;低估清军的调防速度。

即使如此,太平军仍存生机。当年5月14日,翼王前锋抵达大渡河南岸时,数百哨探渡河侦察,报告北岸并无清军驻防。石达开深信分兵策略奏效,清军主力已被赖部牵制,他并未抓紧时机抢渡或多寻渡口,而是按部就班伐木造船,连哨探也被撤回南岸。就在三日内,清总兵唐有耕、知府蔡步钟赶到北岸构筑炮台封锁河道;臬司牛树梅用5千两白银买通土司王应元,彝族土兵堵住了紫打地西侧松林小河。
待太平军5月17日准备渡河时,不仅北岸清军严阵以待,上游暴雨也致河水暴涨三丈,汹涌湍急。石达开亲擂战鼓激励士气,但彼时太平军缺乏远程炮火支援,江面上的抢渡部队沦为清军活靶子。战局异常惨烈,太平军3次强渡均告失败,清军火炮、箭矢齐发,舟筏在惊涛中悉数倾覆,溺毙者达五千余,侥幸登岸者也因精疲力竭立遭清兵斩杀。
多番失利下,石达开意识到正面强渡大渡河已无可能,才转而向上游寻求出路。但松林小河已被土司王应元切断,他下令拆毁仅有的铁索桥,埋伏土兵以毒箭狙击。太平军试图架设竹桥,但误选在水流最湍急的“鬼见愁”河段施工。竹筏方成即被激流冲散,溺毙者两千,尸首卡于礁石间形成人坝。更要命的是,太平军南路粮道遭袭,绝地已成死地。

6月3日夜,伏杀赖裕新得手的岭承恩趁夜突袭太平军的马鞍山粮道,留守的5百老弱未发一箭即溃。紫打地的太平军主力日耗粮二百石,最后只得“煮皮带充饥,剜树皮饱腹”。西南北三面都无法突围,仅剩东路可经悬崖峭壁过凉桥到海棠大道。石达开无计可施,只得向东绝处求生,王应元、岭承恩见太平军拔营,当即率土兵尾追截击,沿途用木石滚击,大渡河北岸清军也隔岸施放枪炮。
翼殿大军在山道上遭遇多方夹击,自相拥挤,坠崖落水者达万余人,浮尸蔽流而下,7位翼王娘在鹿子河投水自尽。翼王率残部一路突围,印信、旗帜、军械沿途抛弃,经利积堡到老鸦漩河前又被围住。清参将杨应刚、游击王松林奉臬司牛树梅之命前来劝降,石达开看重牛树梅在川民中“不嗜杀戮”的名声,阻止部下杀害杨、王二人,同意随其前往清营。
牛树梅是甘肃通渭人,道光朝进士,多在川地任职,被誉为“牛青天”。前一年73岁高龄的他被四川总督骆秉章举荐,出任四川按察使,正是他在宁远大渡河前线,指挥协调川、黔各军和彝族土司围堵石达开主力。翼王身着王冠王服步入清营,以听任处置为条件,要求放过手下将士,为民为军随其自愿。牛树梅在审问石达开后,赞其狡悍善战,于伪六王中最为雄杰。他下令对翼王余部逐一讯问验明正身,在分出老弱后,检查降卒额前发是新长出的毛茬,还是久蓄的长发。随后,牛树梅兑现部分承诺,将4千余新兵、老弱先行遣散。

而坐镇成都的川督骆秉章深知牛树梅一贯爱民、戒杀,恐精兵悍贼被其释放再生祸端,急命四川布政使刘蓉驰往大渡河,会同总兵唐有耕等人办理后续事宜。石达开、石定忠(翼王长储)、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5人随即被押赴江北,失去指挥的2百余翼王部将、2千余精壮在几日后迎来自己的惨烈结局。
1863年6月19日,石达开残部2千余被解除武装的太平军精壮,被清军以“就食”的名义押送至大树堡,他们知晓有4千余降卒已被释放归乡,绝处逢生的欣喜使其放下戒心。次日黎明,就在降卒们入睡最沉之际,清总兵唐有耕所部及彝族土兵已将大树堡四面围住。天空东方开始由暗转亮,泛起略带青色的鱼肚白,一场纯粹的屠戮拉开序幕。清参将方有才回忆说清兵砍到刀刃卷曲,太平军的断臂残骸横陈于河滩之上,河水血色三日不褪。
6月27日,石达开、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在成都科甲巷督院街被残杀,凌迟持续两日,刽子手剐至第153刀时,观刑的成都将军崇实突然呕吐昏厥。而关押在狱中的幼童石定忠,据《蜀海丛谈》记载,日夜哭求“见我父王”,最终被新任臬司杨重雅受命狱卒用石灰袋闷杀。
参考资料:罗尔纲《太平天国史》、费行简《石达开在川陷敌及其被害的事实》、赵尔巽《清史稿》、周洵《蜀海丛谈》
江东庶民
清军背信弃义、残暴是常态,当初石、清订盟时,不是有清将“指天誓日”,保证无他吗
让我静一静
败降之将,何以谈判
用户79xxx56
为了给儿子庆生,断送所有人的生命
曾经的摩托
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是这样,无论是“我花开尽百花杀”,还是“天阶踏尽公卿骨”,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哪个不是杀人如麻,胜利时杀尽皇族贵族,失败时亦绝九族,造反之惨往往胜于敌国
用户86xxx16
石达开不想想,投降的太平军将士有能活的吗?
青俊
完全是个蠢将[笑着哭]
天行者-云仔
要投降就早点投,那时候有价值,比如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以前就是太平军投降清朝的
比豆豆
石达开没有帅才,军事能力不足。一败再败。最后无路可走。
风狂
以各种理由自相残杀是国人劣根性
道长正在晒太阳
双方都是斩尽杀绝,怎么可能放过。
可乐狗
我来指挥可以反杀清兵
俗世维森
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