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绿色防控体系,综合防治病虫害,保障农产品安全

段锦程翔说 2025-04-07 13:30:11

**推广绿色防控体系,综合防治病虫害,保障农产品安全**

一、提出问题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农业生产一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很多人都有着浓厚的乡土情怀,对农产品的关注度极高。近年来,农产品安全问题却屡屡敲响警钟。

就拿水果来说吧,以前我们吃的水果,那味道是纯正香甜的。可是现在,有时候买回来的水果,外表光鲜亮丽,咬一口却感觉口感寡淡,甚至有的还带着一股奇怪的味道。这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病虫害防治不当。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往往过度依赖化学农药。据不完全统计,在一些传统农业产区,农药的使用量逐年递增,有的地区每公顷土地每年的农药使用量达到了几十千克。这大量的农药喷洒在农作物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虫害,但也带来了诸多隐患。

比如说,化学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当农产品上的农药残留超过安全标准时,消费者食用后就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我曾经听闻这样一个例子,在某地的一个村庄,村民们长期种植一种蔬菜,由于为了追求产量,大量使用高毒农药来防治害虫。结果,这些蔬菜被检测出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导致当地许多消费者出现中毒症状,引起了极大的恐慌。而且,这种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的防治方式,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农药会杀死害虫的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就像在一些农田里,原本活跃着许多益虫,如瓢虫可以捕食蚜虫,青蛙可以捕捉害虫等。但大量农药的使用,使得这些益虫的数量急剧减少。据研究表明,在长期大量使用农药的农田区域,益虫的种类和数量相比未使用农药的农田减少了60% - 70%。这就导致害虫失去了天敌的制约,反而更加泛滥,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分析问题

(一)传统病虫害防治方式的弊端

1. 化学农药的局限性

化学农药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快速有效地杀死害虫和病菌,但是它的弊端是多方面的。从病虫害本身来说,长期使用同一种化学农药,害虫和病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棉铃虫在长期接触某种杀虫剂后,其体内的抗药性基因不断进化,使得这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据研究数据显示,经过几代的繁衍,棉铃虫对某些杀虫剂的抗药性可以提高数倍甚至数十倍。这就导致农民不得不加大农药的使用量,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化学农药在杀死害虫的也会对农作物本身造成伤害。一些农药会残留在农作物的果实、叶片和根茎中,影响农产品的品质。比如,某些农药会使水果的口感变差,营养成分流失。而且,化学农药的使用还可能影响到土壤的质量。大量农药进入土壤后,会改变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数据表明,连续多年使用化学农药的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会减少30% - 50%,这对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生长都是极为不利的。

2. 缺乏综合防治意识

在过去,很多农民缺乏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意识。他们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希望通过大量使用农药来快速解决病虫害问题,而忽视了长期的生态平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这种单一的防治方式,就像是用一种药来治疗所有的疾病一样,是不科学的。在一些山区的小农田里,农民们发现害虫后,第一反应就是喷洒农药,而没有考虑到可以通过轮作、间作等农业措施来减少害虫的发生。他们也没有意识到,通过合理的农田规划,如设置防护林带、保留田埂杂草等方式,可以吸引害虫的天敌,从而自然地控制害虫数量。

(二)绿色防控体系的重要性

1.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绿色防控体系是一种综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它强调采用多种非化学防治手段和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手段相结合。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有效地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采用生物防治手段,释放赤眼蜂来防治玉米螟。赤眼蜂会将卵产在玉米螟的卵内,从而抑制玉米螟的繁殖。这种生物防治方法不会在农产品上留下农药残留,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据市场调查,在采用绿色防控体系种植的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率相比传统种植方式降低了80%以上。

2. 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防控体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它鼓励采用生态友好的防治方法,如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害虫。这种诱捕器可以释放出特定频率的性信息素,吸引雄性害虫前来交配,从而达到诱捕和减少害虫数量的目的。这种方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不会伤害到益虫。而且,绿色防控体系还可以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在农田周围种植防护林带,不僅可以为鸟类等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地,还可以调节农田的小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从长远来看,绿色防控体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而绿色防控体系能够在保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些采用绿色防控体系的有机农场,不僅生产出了高品质的农产品,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农业的多功能发展。

三、解决问题

(一)加强宣传与培训

1. 针对农民的宣传培训

要推广绿色防控体系,首先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对于中老年农民朋友来说,他们可能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但他们的经验丰富,一旦理解并接受了绿色防控的理念,就会成为很好的传播者。政府和农业部门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设立示范基地等方式,向农民普及绿色防控的知识和技术。在某农业大县,农业部门组织了专门的绿色防控培训班,邀请专家为农民讲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还在田间地头设立了示范基地,让农民可以直观地看到绿色防控技术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当地很多农民开始尝试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2. 面向社会大众的宣传

除了针对农民的宣传培训,还需要面向社会大众进行宣传。因为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和支持是推动绿色防控体系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方式,向消费者普及绿色农产品的知识和绿色防控体系的重要性。电视台可以制作一些关于绿色农产品和绿色防控体系的专题节目,介绍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优势;社区可以开展绿色农产品展销会和讲座等活动,让消费者近距离了解绿色农产品,从而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

(二)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1. 政策扶持

政府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扶持绿色防控体系的推广。对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农民给予补贴,降低他们采用新技术的成本。在一些地区,政府对购买生物防治药剂、安装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的农民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这大大提高了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积极性。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引导农业生产向绿色防控方向发展。比如,制定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标准,要求农产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绿色防控的要求进行生产,只有达到标准的农产品才能贴上绿色食品的标签进入市场。

2. 资金投入

除了政策扶持,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绿色防控体系的研发和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一方面,要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研发更加高效、环保的生物防治制剂,开发新型的物理防治设备等。要对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进行资金支持。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购买绿色防控设备和物资,免费发放给贫困地区的农民。据估算,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对绿色防控体系的资金投入,每年可以提高绿色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农业损失达数十亿元。

(三)建立示范基地与推广网络

1. 示范基地建设

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是非常重要的。示范基地可以直观地展示绿色防控技术的效果,为农民提供学习的样板。在示范基地内,可以集成多种绿色防控技术,如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合理搭配。在某水果种植示范基地,采用了冬季清园(农业防治)、释放害虫天敌(生物防治)、安装诱虫灯(物理防治)和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保证了水果的品质和安全。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可以让农民亲眼看到绿色防控技术的优势,从而激发他们采用新技术的热情。

2. 推广网络构建

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绿色防控推广网络。这个网络应该包括农业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等多个环节。农业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负责组织协调各方力量;科研机构要提供技术支持,不断研发和创新绿色防控技术;企业要积极参与,生产和销售绿色防控物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组织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实施绿色防控措施;农民则是绿色防控技术的最终实践者。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推广网络,可以将绿色防控体系快速、有效地推广到广大农村地区。

推广绿色防控体系,综合防治病虫害,保障农产品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宣传与培训、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建立示范基地与推广网络等措施,就一定能够让绿色防控体系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让我们的农产品更加安全、健康,让我们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这不僅关系到我们当代人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幸福和可持续发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