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互联网、科技圈都会有重磅产品发布,或者重大战略的公布。手机领域,华为、荣耀、OPPO和苹果陆续发布新品;而阿里巴巴带来了重磅的战略公布。
9月12日,阿里巴巴新任CEO吴泳铭发布全员信,同时披露,面向未来阿里确立两大战略重心:用户为先、AI驱动,并围绕这两大重心重塑业务的战略优先级,将对三类业务加大战略性投入: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驱动的科技业务;全球化的商业网络。简而言之,两大重心、三大业务,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不妨让我扒一扒。
【阿里的两大重心与微笑曲线不谋而合】
首先是两大重心,用户是目标和初心,而技术则是获得用户的途径和护城河。
其实,用户和技术两大重心的提法与“产业微笑曲线”不谋而合。微笑曲线,两端朝上代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和营销,研发的核心是技术,参与国际竞争,营销的目标是用户,参与本地竞争。两端都抓住了,自然可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一个互联网老兵,我更喜欢用互联网全栈结构纵向思维解读产业。
从PC到移动网络,无论是Wintel的x86还是安卓抑或者苹果iOS,产业生态大厦的架构非常类似,都是底层的硬件+操作系统,中间的网络层和数据层,顶层是面向用户的APP开放生态。拥有了顶层的用户和底下各层的技术,就意味着产业大厦牢不可破。其核心关键还是:用户和技术。
很多人认可阿里的“用户”标签,却不太认可阿里“技术”标签。这很容易理解:大部分人是阿里旗下产品的铁粉用户,对于淘宝、天猫的用户体验,人们赞不绝口,但对于阿里巴巴技术底蕴,大多数普通用户却知之甚少。
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阿里都有着深厚的技术积淀。以云计算为例。2022年,阿里云以40.5%的市场份额排名中国市场第一、全球第三。阿里还发布了飞天云操作系统、自研CPU芯片倚天710,阿里与其说是一家电商公司,倒不如说是一家科技公司。
或许是因为技术出身的高管所独有的洞察,吴泳铭全员信中,除了技术还格外强调AI驱动。事实上,AI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改变行业的重要变量:互联网内容智能推荐,短视频的AI特效,手机上的AI美颜,智能助手的语音识别。这两年,AI大模型更是一日千里,除了图灵测试、与围棋、国际象棋乃至游戏的国手较量,都已经不在话下。AI驱动未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阿里未来三大业务背后的关键字】
知易行难,具体如何实践和落地,比认知本身更难也更重要。这封内部全员信中,让我惊喜之处在于,信中还确立了三大业务中更为细致的蓝图,为人们展示了阿里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其中,更是有很多“关键字”值得回味和深思。
第一个任务是做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
“用户”还是第一关键字。用户价值是根基,用户视角是业务主视角,用户体验是核心目标。当行业盛行唯流量论,关注流量、点击率、营收时,阿里巴巴最关注的核心目标是“用户留存”。这和阿里之前的理念一脉相承: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用户体验做好了,流量、点击率、营收自然上来。也正如吴泳铭在全员信中强调的,所有业务的根基是用户价值以及带来的用户留存,更多用户才能给商家带去更多市场机会。
第二个关键词开放。信中要求各业务要主动以用户为先的视角,寻求最广泛的开放与合作,包括传统意义上竞争关系的公司。与此对应,在不影响战略联动效应基础上,让业务间合作更多遵从市场化原则。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划重点的姿态,最广泛的开放与合作,和“传统竞争关系的公司”合作,说明阿里巴巴为了保障用户为先,愿意秉持互联网的开放精神,这在当前的行业生态中,可以说是彻底的格局打开,也非常值得期待。
第二个任务是,未来十年,在AI领域再次创业
信中,吴泳铭希望让大量用户场景变成AI技术最佳的应用场。这是阿里巴巴相对于其他公司的一大优势,就是阿里生态中拥有非常丰富的场景,电商、本地生活、新零售、文娱、企业服务……依托这些丰富场景,意味着阿里可以把所有传统业务都用AI做一遍,包括拥有海量用户的淘宝系内容,借助AI带来更优秀的用户体验。
在AI大模型领域,阿里巴巴也走在行业前列。9月13日,阿里云宣布通义千问大模型已首批通过备案,并正式向公众开放,用户可登录通义千问官网体验,阿里近期还将开源一个更大参数规模的大模型版本,供全社会免费商用。
兼顾AI大模型和场景AI双轮驱动,或许让阿里巴巴AI这个全能选手,成为最具竞争力的AI热门选手。
第三个任务是建设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全球化对阿里巴巴既是机会更是责任。吴泳铭信中希望,阿里不仅是自己出海,更要通过构建一张全球化的商业网络,协助更多中国以及全球中小企业在世界拓展商机。
这样看,阿里巴巴的全球化有了更深远的意义:不仅仅是阿里巴巴自己出海,还要带着中国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走向全球,融入全球化浪潮。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愿景没有变,但内涵已经大不相同,当阿里希望帮助的中小企业从中国变成全球,当天下的生意从商品采购到带领中国中小企业走入全球市场。讲真,阿里巴巴这格局,太大了!
【阿里的特质,敢于走出舒适区】
这些年,观察行业的风风雨雨,颇多感慨。从PC到手机,从互联网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终端改变、规则改变、用户也在改变。这个时代唯一的不变,或许就是变化,而适应变化,或许是唯一的生存法则。
很多人看不懂阿里巴巴,2003年之前,人们想不到阿里还能做toC的生意;阿里云之前,人们想不到阿里的云计算能做到全球前三。现在,AI成了整个行业都在竞逐的新风口,也成为阿里下一步的战略重点。有数字经济时代的成功在前,AI时代的阿里巴巴同样值得期待。
阿里巴巴有很多特质,但善于适应变化,主动求变主动创新,是其最大的亮点。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舒适区,腾讯的社交、百度的搜索、阿里的电子商务。阿里巴巴最可贵之处在于敢于走出舒适区。阿里会根据时代的特点与时俱进,切准科技发展脉搏,善于通过自我变革获得创新发展。有人弄不清阿里到底是电商企业还是技术公司,是toC企业还是toB企业,其实只要记住这是一家敢于主动变革创新的公司就OK。
20年前的2003年,阿里启动淘宝,马云钦点了7员大将,技术出身的吴泳铭是其中之一,随后中国进入了网购时代。时隔二十年,吴泳铭成为阿里的新任掌门人,他写的全体信,关于未来战略其实很聚焦,一个用户一个是AI。我觉得这两大战略重心恰恰切中时代脉搏,相信新领导层能够带领阿里实现新的辉煌。
雄观,资深新经济观察家、知名意见领袖,国内首个严肃科技脱口秀“雄辩”主讲人、十大科技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曾在阿里巴巴、360、搜狗、蓝港等著名互联网公司负责相关营销工作,参与5次IPO,横跨行业主要领域。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科技热点快评,发布于微信、微博、头条、百度,各大门户及科技博客、媒体社群、短视频等30+全部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最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FT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