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哈佛家训》,发现了一个反常识真相:那些成功的人,不是更自由,而是更克制。
反观一下我自己,最近进步得有点儿快。这进步,居然也都与“克制”有关。
1、 克制懒惰
雷军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想要成功的人,就不要提“聪明和努力”了,这都是基本的。想要成功,需要看清形势,顺势而为。
我听了就很汗颜,那真活该我不成功,我连“努力”都没做到。
我以前一直是很懒惰的,明明知道写文章是我最愿意做、也最擅长的事,但是我就是懒。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
我克服了懒惰之后,就做到了日更,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体会到了什么是“下笔如有神”。
我最近克服懒惰后的状态是,从一睁眼就开始忙碌,一直忙到晚上去睡觉,对时间的利用率很高,差不多能做到90%以上吧。
我虽然没有读书破万卷,但我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去看书,剩下的时间也全都用来做“正”事,什么是正事?就是我的心知道我该做的事。比如,边做家务边听视频课程是正事,边散步边用语音输入的方式,在手机备忘录写文章也是正事。
然后,我发现我 “下笔如有神”了。我只要准备写提纲或写稿了,往电脑前一坐,对自己潜意识说:“请给我灵感吧。”灵感就来了,就是这样。
以前懒惰的时候,经常是几个小时几个小时地耗在那里,想写写不出来,脑袋空空,努力以后这种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
2、 克制脾气
《哈佛家训》上有一个故事,关于林肯的。
他说他每次生谁气的时候,就写信给对方,把他臭骂一顿,等发泄完了,就把这第一封信扔进火炉里烧掉,用心平气和的方式写第二封信,然后才会寄出去。高明啊。
我自己昨晚也克制了一次脾气。
昨晚教孩子英语时,他又困又累。我让他先读一遍,他因为每次读完我都会纠正他的错误,虽然我态度很好,他还是被打击到了,怒了:我不想读,你非要让我读,我一读你就说错,我不读了!烦死了!
我想起有一句话叫“无碍得爱”,当我的心中不因为孩子发脾气就有了障碍,就想吼他甚至揍他的时候,我的心中就升起真正的爱了。
我没有生气,只说:我出去了,你先冷静一下吧。等我10分钟后再过来看他的时候,他说:妈妈对不起,刚才我错了。
我说:下一次你很烦的时候,可以试着想想为什么烦。比如,你可以跟我说,妈妈,我现在基础还比较差,我不会读,你能不能先读一遍?我跟着你读,就不会被打击,就不会感觉很没自信。你看,以后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读好不好?
娃很开心地说,好。
以前我对“强”的定义是,但凡哪个家人敢对我发脾气,我一定要发的脾气比他更大,火力压制他。现在,我学会了克制脾气,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强者之风”啊。
3、 克制欲望
还是在《哈佛家训》上读到的一个故事,关于球王贝利的。
贝利青少年时期,背着父亲学会了抽烟。有一次父亲发现了,对他说:你踢球有点天分,也许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如果你抽烟、喝酒,那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你将不能在90分钟内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准,这事由你自己决定吧。
故事的结尾是:贝利决定戒烟。
但我觉得关于欲望最大的难题是,像烟酒这些,大家都知道是不好的欲望,那些好的欲望更难戒。
从昨天下午我无意间刷到一个博主的视频,一直到今天下午写稿前,差不多一直都在狂刷,很有点停不下来的意思,这是我定义的“好的欲望”。
因为他讲的东西非常高维,而且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讲法。以至于本来应该早睡的,我昨天刷到12点多。本来清早一起床就应该写提纲的,我一直刷到下午2点多才开始写,对这个博主的痴迷,让我失去了自己的节奏,一切变得不可控。
现在我已经冷静了——东西很多,慢慢学,而且要用“沙漏哲学”来学,一次只通过一粒沙子,每个当下都稳定、有序,急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