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杂院、小舞台、小胡同、大社会,
说不清的人情冷暖,道不尽的世间百态,写不完的风土人情,
一条胡同写尽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
一座城市记录着一段从未忘记的民族历史,
这就是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
太原站2025-03-01/02
太原工人文化宫·大剧场
武汉站2025-03-15/16湖北剧院
南昌站2025-03-22/23江西艺术中心大剧院
在他的笔下,“老北京人”的豁达、正直、友善、诙谐和那逆来顺受、固守陈规以及自命不凡的人物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老舍经典作品《四世同堂》邀你走进剧院,于舞台之上,重温这一首不平凡的平民史诗。
老舍经典作品
《四世同堂》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被老舍先生自认为“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文学界将其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其文学、艺术和思想、社会价值超越于《茶馆》《骆驼祥子》等作品,更被称为“值得每一代中国人阅读的文学经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珍藏的民族记忆。”
北京市曲剧团将近百万字的《四世同堂》搬上北京曲剧舞台,对原著情节进行重新组合,以祁家苦难、分化、反抗的历史为主线,讲述了老北平的故事。如今再次重排,主创团队在尊重原版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提高,将原有的抗战主旋律淡化,更加强调老北平人的思维逻辑与生活状态,在有限的舞台空间里展示出一个生动的北平。
剧目简介
随着说书人的开场念白响起,三言两语间,老舍笔下浓郁到化不开来的北京味道,在舞台上层叠而起。忽而,时代的大浪里,一个又一个细腻又情感丰富的故事就已经将观众卷入其中。半个多世纪前的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复原到舞台上。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老舍经典作品《四世同堂》对故事情节进行重新组合和改造。将原著中三个家庭改为重点突出老派市民的祁家、小官僚小汉奸的冠家,并将重墨集中在祁老人、瑞宣、韵梅身上,着力渲染在特走历史条件下人们安于小家平和、逆来顺受、彷徨到悲愤、求索、抗争之思想和情感的演变过程。
老舍经典作品《四世同堂》以其独特的京腔京味儿说唱小调和韵律,将话剧、曲剧和舞台剧的元素完美融合。短短两小时内,观众仿佛被带回了抗战时期的北平,见证了小羊圈胡同在民族危亡、家国磨难中的变迁。在结构和演进上话剧化,唱段巧妙地融入故事之中,丝毫不显得突兀,使得这种戏曲形式更容易被外行观众接受。民乐团的伴奏恰到好处,为观众带来了一种不同于传统话剧音乐的独特感受。
创作背景
该剧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同时保留了原著中那个非常鲜明独特而又富于深意的日本老太太,并让她在剧中不断出现,成为一条既独立又有相互关联的发展线。对北京的市井风情,则是结合剧情需要,随时点染,“老北京人”的豁达、正直、友善、诙谐和那逆来顺受、司守陈规以及自命不凡的人物个性在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不仅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觉醒。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四世同堂》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剧中所呈现的“家”烙印深深地镀上了中国两千年漫长封建社会产出来的“孝”,而“国”烙印则深深地镀上了当时国难当头时期中国民众保守苟安与热血抗争的现实境况。现场观众感慨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够阖家欢乐。今昔对比,更激发了美好时代的每一个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四世同堂
17个家庭,130个人物。旧派市民身上弥漫着痼疾和悲哀,底层平民身上透着正直和善良,知识分子身上纠结着脆弱和挣扎,反派人物则充满了可耻和嘲讽。
老舍经典作品《四世同堂》将从舞台到心灵,唤醒民族记忆。领略乱世中的百态人生!
end
主办:河南新空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赞助:晟阳文旅、翔云国旅、新密响水堂、甘南秘境
海南百花岭、海南海岛森林文旅集团海岛森林酒店
推广:绍野文旅 媒体支持:顶端新闻
票务代理:绍野文旅、大河票务网
监 审 | 张胜威
审 核 | 郭 双 校 对 | 范小鸽
编 辑 | 陈 璐 文 案 | 周珠珠
视 觉 | 刘怡辰 整 理 | 张鹏展
美 工 | 刘云霞 设 计 | 赵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