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唐代医僧道志曾说:"病本由心生,若能明此理,何药不可医。"
药师佛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说:众生有许多病苦,其中有些病不用吃药也能好。
这句话让很多人感到困惑,药师佛为什么会这样说?
答案就藏在一千多年前发生在长安城的一个故事里。

话说在唐朝大历年间,长安城有一位经常生病的富商叫孙立轩。他虽然家财万贯,但是体弱多病,每年都要花大量的钱财找名医治病。可是吃了很多名贵药材,病情还是反反复复,让他苦不堪言。
《宋高僧传》记载,当时长安玄都观附近有一位得道高僧叫智观。他不仅精通佛法,还深谙医理。很多人去找他治病,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孙立轩听说这个消息,立刻带着厚礼去拜访智观。智观见他面色发黄,精神不振,便问他:"你这病多久了?"
孙立轩叹了口气说:"已经三年多了。我请了很多名医,吃了不少名贵药材,可就是治不好。"
智观又问:"你平时都吃什么药?"
孙立轩从怀里掏出一个药方,密密麻麻写了几十种药材。智观看了药方,摇摇头说:"你这病,不用吃药也能好。"
孙立轩顿时急了:"师父,我都病成这样了,怎么能不吃药呢?"
智观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你平时都在想些什么?"

孙立轩想了想说:"我是个商人,每天都在想着生意上的事。最近这几年生意不太好,我整天都在担心亏损,晚上都睡不好觉。"
智观点点头:"你知道你为什么生病吗?"
孙立轩摇摇头。智观说:"不是你的身体有病,是你的心有病。你整天想着生意,想着钱,心里充满了忧虑,这些忧虑就像一把刀,日日在伤害你的身体。"
孙立轩若有所思地说:"可是生意上的事不想不行啊。"
智观说:"我明白你的担忧。这样吧,我教你一个方法。你每天早晚各念一遍《药师经》,不求自己发财,只求天下人都能远离贫病之苦。一边念,一边把注意力放在利益他人上。"
孙立轩有些不解:"师父,这样真的能治好我的病吗?"
就在这时,智观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木匣,从里面取出一颗药丸。他让孙立轩服下药丸,随后说了一番话。这番话不仅让孙立轩明白了为什么有些病不用药也能好,更指出了治疗百病的根本方法。
智观说:"你体内的病,主要来自五毒:贪、嗔、痴、慢、疑。你贪图财富,害怕失去,整天忧心忡忡。这样的心态,就是让你生病的根源。药师佛的十二大愿,每一愿都是为了让众生离苦得乐。他教导我们,有些病的根源不在身体,而在心上。如果不改变心念,吃再好的药也无济于事。"
孙立轩恍然大悟:"难怪我吃了那么多药都不见效。"

智观继续说:"《金光明经》里说:'若人闻我名,专念求解脱,如是之人者,皆得安隐乐。'药师佛的愿力能让众生离苦得乐,但前提是你要把心念转过来。你刚才吃的药丸,其实是清水做的。我是想告诉你,真正的药不在外面,而在你的心里。"
孙立轩一开始还有些半信半疑,但他还是按照智观说的去做了。每天早晚诵读《药师经》,同时发愿让所有贫病的人都能得到救助。慢慢地,他发现自己不再整天想着赚钱亏损的事,心情也变得平和了。更神奇的是,他的病真的在一天天好转。
三个月后,孙立轩的病完全好了。他特地去向智观道谢。智观说:"看来你明白了药师佛的教导。其实生病有两种:一种是身病,一种是心病。身病用药治,心病用法治。很多人的病都是心病生出来的,只要把心病治好了,身病自然就会好。"
这个公案后来被收入《宋高僧传》,成为指导病人治疗的重要开示。《大智度论》中说:"诸法从心生,谛观心本净。"这正是告诉我们,心念的转变才是治愈的关键。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中也说:"心净则佛土净,心安则众病除。"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念佛修行,对治病也很有启发。当我们的心能够真正清净,自然就能远离病苦。
药师佛的十二大愿,每一愿都蕴含着深刻的智慧。他告诉我们有些病不用药也能好,就是要我们明白:与其一味寻求外在的药物,不如先调整自己的心念。当我们的心不再被贪嗔痴慢疑所困,自然就能恢复健康。
就像孙立轩后来常说的:"以前我整天想着自己的病,结果病越来越重。现在我把心思放在帮助他人上,病反而好了。这就是药师佛说的'心净则身净'的道理吧。"
《大日经》中说:"诸病从心起,还须从心灭。"这正是告诉我们,很多病的根源在心,治疗的关键也在心。当我们能够把对治病的执著转化为利益众生的愿力时,不仅能治好自己的病,还能帮助更多的人远离病苦。这可能就是药师佛说有些病不用药也能好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