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亲还是姥姥亲?科学的排序现实又扎心,看你想得对不对?

布谷妈妈 2025-01-18 13:53:31

“奶奶和姥姥,你家孩子跟谁更亲?”

相信不少家长都被这个问题难住过。

有人说,“孩子跟姥姥更亲,因为从小就是她在带。”

也有人觉得,“奶奶才更亲,她是‘家里人’。”

那到底是奶奶亲还是姥姥亲?科学的排序现实又扎心,看你想得对不对?

一:基因决定亲疏:姥姥占优势?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小时候,常跟着妈妈的脚步跑,而妈妈身边,又总是有姥姥的影子?

这是因为,基因和进化,决定了孩子与母系亲属的天然优势联系。

科学上有一个有趣的理论,叫“亲缘关系的非对称性”。

简单来说,基因虽然是父母双方各一半,但孩子和母亲的母系亲属(比如姥姥)的关系更明确。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而妈妈又是从姥姥肚子里生出来的。

但孩子和奶奶,却是通过爸爸的纽带,来建立关系。

所以说,根据基因和进化来看,其实孩子是跟姥姥更亲的。

而且,现在很多姥姥参与带娃,孩子从小就跟姥姥待在一起的时间多,这让他对姥姥更加依赖。

一位宝妈说:“我儿子特别喜欢姥姥,周末去奶奶家待一下午就嚷嚷着要回姥姥家。他说,‘姥姥做的饭更好吃’。”

其实,孩子的反应,不仅仅是因为那一顿饭,更是因为他从小由姥姥照顾,对她的陪伴感到安心,打心底更亲近她。

二:父系的“不确定性”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扎心的现实:孩子的基因关系,在进化上对父亲存在“不确定性”。

进化心理学认为,奶奶对孩子的“确认感”,低于姥姥。

因此,从进化角度来看,母系亲属往往愿意投入更多的情感和资源,姥姥也更容易成为孩子的亲密依赖。

换句话说,孩子对谁更亲,往往和长辈投入多少有关。

尤其是有些家庭,他们对孩子性别会区别对待,如果妈妈生的是女儿,可能就会被嫌弃。

而这时候,妈妈娘家这边,因不忍看自己女儿受苦,便会在物质和精神上帮很多忙。

曾经有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母系祖辈参与照顾孩子的时间越多,孩子对他们的情感依赖越强。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家庭里,“姥姥”往往是带娃的主力军。

当然,理论只是其中一部分,现实中,家庭的具体情况才是决定孩子和长辈亲疏的关键。

三:文化和角色分配

你家是不是有这样的分工——姥姥负责带娃,奶奶负责出钱?

比如我邻居家,姥姥从孩子出生,就负责每天的起居,而奶奶每个月过来看一次,总是带着一堆零食和玩具。

虽然孩子和姥姥更熟,但对奶奶的礼物也格外期待。

这种“分工式”家庭在现实中很常见。

北京大学的人口研究发现,60%的姥姥与外孙家庭的距离更短,而奶奶则因为和父亲一方的家庭关系更疏远,自然互动机会少了。

邻居家小男孩就是,一到周末可开心,因为可以去奶奶家玩。

邻居宝妈说:“我家奶奶特别宠孙子,带他去钓鱼、买玩具,他觉得奶奶就是‘玩伴’。姥姥呢,则像‘管家’,每天帮着安排吃喝睡。”

邻居小孩也觉得,自己对姥姥和奶奶一样亲。因为姥姥陪他长大,奶奶给他惊喜。

四:如何让孩子“亲”两边?

无论是奶奶还是姥姥,每位长辈,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孩子。

我们自然也不希望孩子亲一方、疏远另一方,这样不利于家庭和睦。

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孩子同时感受到两边的爱呢?

①创造更多陪伴的机会:

若假期带孩子回奶奶家,不妨让孩子跟着奶奶一起干活,比如做家务、养花、种菜等。

这些简单的互动活动,可以快速拉近感情。

反过来,如果姥姥离得远,那就多带孩子回姥姥那边看看。平时还可以通过视频通话让孩子多和姥姥交流。

②鼓励孩子表达感恩

比如在过节或家庭聚会上,让孩子为奶奶和姥姥各画一幅画,或者做一个亲手写的小卡片。

亲情的表达,是一种双向的爱。

③避免“站队”的语言

当孩子无意中说“我觉得姥姥更好”时,不妨引导他想想奶奶对他有哪些爱护的细节,帮助孩子理解两位长辈的不同付出。

这样,既然孩子感受到两份爱,也让两边的老人心里更舒坦。

姥姥和奶奶,你家孩子和谁更亲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0 阅读:64
布谷妈妈

布谷妈妈

每日一篇科普原创,解决育儿路上百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