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答这个问题,要看崇祯究竟做了哪些错误的决策。
崇祯在位期间,据信采取了多项错误决策,这些决策被认为加剧了明朝的衰落和最终灭亡。
1.错误地处理了袁崇焕的问题。袁崇焕是明朝末年重要的将领,他在抵御后金(即清朝)的入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崇祯皇帝因为误解和猜忌,错误地将袁崇焕处死,这一行为被认为极大地削弱了明朝的防御力量。
2.过于迅速地清除了阉党。崇祯皇帝在登基初期,迅速清除了朝廷中的宦官集团,包括魏忠贤等人。虽然清除魏忠贤等人一定程度上净化了朝廷,但是这种过激的行动也导致了朝廷秩序的混乱,影响了朝廷的正常运作。
3.错误地裁剪了政府机构。崇祯皇帝试图通过裁剪政府机构来应对财政危机和效率低下的问题。然而,这种做法被认为加剧了朝廷的混乱,导致了许多基层工作人员的失业,进一步削弱了国家的治理能力。
4.制定了错误的剿贼方略。崇祯皇帝试图通过集中权力在地方督抚来加强对农民军的打击,但这种做法反而削弱了地方官员的积极性,导致了农民军的壮大。
5.未听从大臣建议迁都再战。在面对后金(清朝)的持续入侵和国内的农民起义时,崇祯皇帝未能采纳大臣的建议,即迁都以保存实力,错失了重要的战略机会。
这些决策反映了崇祯皇帝在位期间的困境和错误判断,最终导致了明朝的覆灭。
第二,要看从什么时候把崇祯换成诸葛亮,时间节点很重要。
如果李自成快要进京了,把崇祯换成十个诸葛亮也无济于事了,等待的还是死亡。因为人心已散,军队已乱,臣子完全是一群呆鸡,还不如一个太监管用。这样的形势下,没有回天之力了。
如果刚上位的崇祯换成诸葛亮,以诸葛亮的才智,不会像崇祯那样做出许多武断而自伤其臂的事情来,尤其诸葛亮最擅长的是内政,扬德修政,对内安抚民乱,对外加强东北防御,不说能够翻盘,起码可以续命很长一段时间了。
最后要说明,崇祯不是庸主,他是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比很多朝代的末代皇帝强很多,但是他为了扭住颓局用力过猛,且猜忌心过重,对于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来说,下猛药,只能促其速死,对已经濒死的大明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