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存储领域随着闪存颗粒、主控、制程工艺的迭代更新,固态硬盘就从几家独大发展到了现在百家争鸣的状态,而NVMe SSD凭借其优秀的读写性能表现、小巧玲珑的体积和易用性,逐渐成为很多小伙伴装机和扩容首选。
同时作为对硬件略有研究的玩家,个人觉得M.2固态硬盘的选择的目标方向不外乎四个,一是稳定性二是容量三是价格四是读写性能。
一直想给电脑扩容的笔者综合比较了市面的各款产品,入手了大华存储C970系列PCIe Gen4.0 NVMe 固态硬盘1TB版,这款旗舰产品集成了大华存储最新的技术成果,闪存颗粒为原厂优选、架构为英韧 Dramless,主控则是 IG5220,最高读取/写入速度分别达到5000MB/s和4700MB/s,给笔者日常使用带来了急速的数据存取体验。
不太关注硬件市场的小伙伴,可能只对存储领域的巨头们耳熟能详,对于大华存储可能有点陌生感。但是提起大华存储的母公司大华股份,这家全球第二大的安防巨头,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那么小伙伴估计就很清晰了。
而且长时监控涉及超大容量数据的吞吐存储,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样极为重要。这也为大华存储在存储市场开疆拓土提供了深度技术支持和品牌背书。
一、产品开箱 外观细节展示
▲大华存储C970系列PCIe Gen4.0 NVMe 固态硬盘1TB版包装简洁并且重点信息突出,除了产品实物渲染图之外,关于固态硬盘的相关重要信息比如PCIe 4.0*4、最高5000MB/s的读取速度、3D NAND SSD等均印刷在列,让使用者不用开箱使用就能对产品特性一目了然。
▲固态硬盘采用的是目前最为常见的2280规格,具有比较广泛的适配性,支持常规PC装机,和笔记本、PS5扩容。
▲在外观细节上,这款硬盘没有配备散热马甲,而采用了单面PCB设计,进一步提升了其物理兼容性,即便是对SSD厚度比较挑剔的轻薄本也能顺利安装,轻松升级。
▲在硬件配置上,大华存储C970采用的是国产英韧 Dramless 架构和 IG5220主控,支持4个NAND通道和 NVMe1.4 协议。
▲在闪存颗粒方面,四颗原厂3D NAND Flash 闪存芯片共同组成1TB存储容量,由大华存储采用VBGA封装工艺自行封装,b笔者入手的版本存储颗粒上印刷的都是大华的logo。
大华存储C970的闪存颗粒全部采用原厂优选,杜绝使用拆机回收颗粒,大华存储在源头品质进行把控,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更为可靠,因此大华存储给予C970的质保期长达5年,写入TBW高达2000TB。
▲大华存储C970没有配备额外的缓存颗粒,但通过Max Write技术模拟SLC缓冲区,1TB全盘模拟SLC缓存容量高达320GB,有效提升大文件读写等高负荷工作时的用户体验,属于业内性价很高的解决方案。
二、跑分测试 巅峰性能 极致冷静
大华存储公布的C970系列PCIe Gen4.0 NVMe 固态硬盘参数图。
▲这块1TB容量的大华存储C970实际可用容量为953GB,从CrystalDiskInfo显示的信息可以看到,硬盘支持PCIe 4.0x4传输模式、NVME 1.4标准以及S.M.A.R.T.、TRIM、VolatileWriteCache等功能。
▲CrystalDiskMark及TxBENCH测试结果,顺序读写速度均达到5000MB/s和4700MB/s左右,测试结果和官方标称参数相近。这样的性能表现之下,不管是存取大文件,还是相对零碎的小文件,都能带来出色的体验,拒绝延时等待。
▲ATTO测试,可以看到在连续读写过程中,大华存储C970的速度和稳定性都有不错的表现,最大读取速度稳定在4.7GB/s以上,最大写入保持在4.4GB/s左右,连续读写过程中,没有出现掉速情况。
▲虽然硬盘没有配备散热铠甲,但是大华存储C970搭载的是主控和颗粒双监控混合智能温控算法,让控制器和闪存芯片在高负荷读写状态下,发热量也不会太大;即便是连续全速读写也能有始终如一的卓越高水准表现,有效避免因为温度过高导致的降速或运行不稳定,从而使得固态硬盘长时间运行依旧稳定和高效。
▲如此高性能的固态硬盘,不管是用来玩游戏或者进行视频剪辑,能有效提升游戏场景和素材的加载速度,游戏、创作生产更加畅快。
▲笔者日常使用最好的感受是进行大容量数据对拷时,无论对固态还是机械盘的写入速度能都非常均匀的维持在该盘的理论峰值。
三、写在最后 个人总结 高性价比首选
像大华存储这样的自主国产品牌,进军固态硬盘市场虽然不算太早,但母公司技术积累丰富反哺子公司,厚积薄发是必然的。大华存储C970系列相对高速且稳定的读写表现,基本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价格又相当平易近人,对于预算有限,又有较高性能需求的用户来说,不失为高性价比之选。
除了性能靠谱,价格亲民之外,大华存储C970还提供五年只换不修的超长质保期,充分体现了大华存储对自身产品品质的强大信心。
至于SSD的写入寿命问题,按照笔者的使用经验,现在的3D TLC NAND,随着技术的升级,已经提升到了超过1000 PE Cycle,因此大可不必谈TLC色变。
一般的电脑拿来办公、看电影、玩游戏等这些常规用途,其实基本无需在意写入寿命问题,3到5年时间内,正常使用很难把固态硬盘的寿命“写爆”,大部分固态硬盘掉盘其实都是挂主控。如果担心数据安全问题和固态掉盘,那就要尽量进行多途径备份(作者一般是网盘+双移动硬盘)。
同时也建议各位小伙伴要养成数据备份这种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