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鬼遗梦*

大戏师兄 2025-02-07 21:15:11

大唐元和年间,秋风萧瑟,洛阳城外的荒郊野岭间,一座破败的茅屋孤零零地矗立在暮色中。屋内,一盏残灯如豆,映照出一张苍白如纸的面容。那是一个年轻的男子,眉目清秀却透着几分病态的憔悴。他正是名震天下的“诗鬼”李贺。

李贺自幼才情横溢,七岁能诗,十五岁便以《雁门太守行》名动京师。然而,天妒英才,他因避父讳不得参加科举,仕途无望,只得寄情于诗酒之间。他的诗作诡谲奇绝,字字如刀,句句似血,世人皆称他为“鬼才”。

这一夜,李贺独坐灯下,手中握着一卷未完成的诗稿。他的目光游离,似在思索,又似在等待什么。忽然,窗外一阵冷风袭来,灯影摇曳,屋内顿时昏暗了几分。李贺抬头,只见一道绯红色的身影悄然立于门前。

那是一个身穿绯衣的仙人,面容模糊,却透着一股威严之气。仙人手中持一卷金册,声音如洪钟般回荡在屋内:“李贺,天帝有诏,命你即刻上天,为白玉楼作记。”

李贺闻言,心中一震,却并未惊慌。他自幼便知自己命途多舛,早已看淡生死。他缓缓起身,向仙人拱手道:“敢问仙人,白玉楼是何地?为何选我作记?”

仙人淡然一笑:“白玉楼乃天界文华之地,唯有才情绝世之人方可登临。你诗作超凡脱俗,天帝特召你上天,为天界增辉。”

李贺听罢,心中既喜且悲。喜的是自己的才华终得认可,悲的是人间尚有未了之事。他转身看向屋内一角,那里堆满了他未完成的诗稿,字字句句皆是心血。他轻叹一声,对仙人道:“请容我片刻,与母亲告别。”

仙人点头默许。李贺推开房门,走向母亲的卧房。母亲年迈,早已入睡,李贺跪在床前,轻声说道:“母亲,孩儿不孝,今日便要远行,不能再侍奉您左右。望您保重身体,勿以孩儿为念。”

母亲梦中似有所感,眉头微皱,却未醒来。李贺起身,眼中含泪,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仙人依旧立于门前,手中金册熠熠生辉。

“走吧。”仙人伸手一挥,李贺只觉身体轻飘飘地离地而起,眼前的景象逐渐模糊。他最后看了一眼人间,心中默念:“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此生已矣,但愿来世再续诗缘。”

次日清晨,李贺的母亲推开儿子的房门,只见屋内空无一人,唯有桌上留有一卷未完成的诗稿,字迹潦草,似是匆忙写就。她拿起诗稿,只见上面写着: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母亲泪如雨下,心中已然明白,儿子已随仙人而去。她将诗稿紧紧抱在怀中,喃喃自语:“天帝为何不先召我儿写《人间记》?”

自此,李贺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来。有人说他登天为仙,有人说他魂归地府。然而,无论真相如何,他的诗作却永远留在了人间,字字如刀,句句似血,令人读之动容。

多年后,一位游方道士路过洛阳,听闻李贺的故事,感叹道:“诗鬼李贺,才情绝世,却命途多舛。他的一生,正如他的诗,诡谲奇绝,令人难以捉摸。或许,他本就是天上谪仙,来人间走一遭,只为留下那些不朽的诗篇。”

道士说罢,飘然而去,只留下一阵清风,吹散了李贺茅屋前的落叶。而那卷未完成的诗稿,依旧静静地躺在桌上,仿佛在等待下一个读懂它的人。

0 阅读:0
大戏师兄

大戏师兄

遨游历史人文,分享思想感悟,领略风景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