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磨面(原创)

野岩山 2025-04-07 04:23:27

文/王东广

在记忆的深处,磨面是一场人与粮食、与岁月的对话。

那座古老的石磨,静静地伫立在故乡的小院角落。它由粗糙的石块打造而成,岁月在它身上刻下了斑驳的痕迹。石磨的上下两片,如同两个相濡以沫的老友,紧紧相依,又各自有着自己的使命。

每到要磨面的时候,小院便热闹起来。大人们先将麦粒或者玉米等粮食仔细地淘洗干净,那些饱满的颗粒在水中闪烁着质朴的光泽,像是怀揣着对新生的期待。然后,把湿漉漉的粮食沥干,一捧捧地倒入石磨顶端的小洞中。

推磨是个力气活,也是个需要技巧的活儿。通常是家中的长辈双手握住磨把,开始缓缓地推动。石磨发出低沉的“吱呀”声,像是一首古老的歌谣。这声音在小院里回荡,仿佛是石磨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随着石磨的转动,粮食被一点点碾碎,白色的面粉或者黄色的玉米面便从石磨的边缘缓缓溢出,像是涓涓细流。

那时候,阳光正好洒在小院里。石磨周围扬起的些许粉尘,在阳光的映照下,如同金色的纱雾。这纱雾弥漫在小院里,混合着粮食的香气,让人感到一种踏实的温暖。小孩子们也不闲着,在一旁好奇地看着,偶尔伸手去接住那飘落的面粉,然后看着自己沾满白粉的小手,嘻嘻哈哈地笑个不停。

磨面的过程是缓慢而充满诗意的。它不像现代机器那样迅速而高效,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能真切地感受到粮食从完整到粉碎的变化,能感受到每一粒粮食的分量。

可如今,现代化的磨面机早已普及。那古老的石磨大多被遗弃在角落里,长满了青苔。人们不再有耐心去经历那漫长的磨面过程,一切都变得快捷方便。然而,在这种快捷背后,我们似乎也丢失了一些东西。我们丢失了对粮食的敬畏之心,丢失了那种在缓慢劳作中体会到的生活的本真。

磨面,不仅仅是把粮食变成面粉的过程,它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人们与土地、与自然紧密相连的见证。它提醒着我们,在追求现代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充满温情与敬意的古老劳作方式,不要让岁月的车轮将这些珍贵的记忆碾压得粉碎。

0 阅读:0
野岩山

野岩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