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等死?不,是在荒诞中掘出意义的铁锹

如是者有为 2025-03-21 18:14:55

我是在深夜浏览头条热榜时注意到这个高赞话题:“人总要死的,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点进去,一片浩浩荡荡的答复,有人说活着是为了体验人生,有人说是为了传承文化、报答父母、奋斗梦想、享受美食……还有人一本正经地开始讲轮回、天道与百年变局,仿佛整个人生不过是一次高阶RPG刷副本。而最让我警惕的,是那种带着温吞鸡汤味的“顺其自然、享受过程”,用几句漂亮话把“活着”打扮成了一场平静的美学仪式,仿佛只要你笑着走完一生,就已经很成功了。

错,彻头彻尾的错。

“人终要死”是事实,但“活着是否有意义”不是答案能决定的,而是行动决定的。那些口口声声说“体验过程”“感受幸福”“感恩世界”的人,其实早已默认了命运的安排,只在既定路径上打滑。说白了,这种思维不过是为懒惰和无力感套上哲学外壳的逃避主义。他们不敢也不愿去挑战命运的粗暴设定,于是用“享受”来对抗“无能”,用“过程”来掩盖“空洞”。

更有甚者,把活着的意义简化为“照顾家人、传宗接代”,仿佛人类的存在就是为了替DNA跑完接力赛。这种认知与牲畜有何区别?养活自己、繁衍后代、维持物种,那是生物学意义,不是人的存在意义。人之所以为人,正在于超越。是要不断地拷问、质疑、重构,挣脱肉体的牢笼和社会的模板,用精神建立对抗虚无的壁垒。一个活着只为延续血脉的人,本质上和蚂蚁并无不同。

当然,还有一类声音显得尤为危险——那种满嘴“没意义”“像动物一样死去”的虚无低语。他们将“死亡必然”当作偷懒的理由,把“意义的缺失”当作放弃的借口。他们不是看透人生,而是选择闭眼。他们不是冷静,而是冷漠。他们以为自己悟了,其实只是沉了,沉进庸常、麻木、和对生命本能的退缩之中。这种姿态,不是哲学,是精神的颓败。

真正的意义,不是等你坐下来思考半天才冒出来的形而上命题,而是在具体行动中被锤炼出来的副产品。你拼命去爱一个人,你不惜熬夜写一首诗,你顶着寒风守住一个岗位,你一边哭一边扶起摔倒的孩子……那一瞬间你就知道了:活着不是为了回答什么,而是为了干点什么。意义不是目的,是副作用。真正的问题不是“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而是“你是否有勇气,让它产生意义”。

死亡并不稀奇,活出一段值得死去的旅程,才是真正难的。人类的伟大,从来不是因为我们会死,而是我们明知道会死,还敢去建设、去反抗、去缔造、去燃烧。我们活着,是为了在虚无的夹缝中硬凿出一块存在的铁牌,上书——“此处有光”。

所以不要再问“人总要死,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这问题本身就是懦弱的温床。真正的回答,是——“正因为会死,我才要让活着这件事,值回票价。”

0 阅读:3
如是者有为

如是者有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