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M1卡宾枪是二战期间美国产量最多的步兵武器之一,从1941年底至1945年中,共生产了6,221,220支。相比之下,同期生产的M1加兰德步枪数量为4,028,375支(不包括战前生产的M1步枪)。M1卡宾枪因其轻便、易于操作、半自动射击功能以及15发容量的弹匣而广受欢迎。尽管最初设计是为了在一线步兵之外的部队中取代M1911手枪,但大量M1卡宾枪最终仍被用于一线作战。

M1卡宾枪的杀伤力与性能M1卡宾枪使用的110格令子弹初速为1,990英尺/秒(606.5米/秒)。其杀伤力和停止作用不及M1加兰德步枪的.30-06弹药。一些人认为,在近距离内,.45 ACP手枪弹药更具停止作用。然而,M1卡宾枪的射程远超M1911A1手枪的.45 ACP弹药。在50码(45.7米)以上的距离上,M1卡宾枪的射击精度优于手枪和M3冲锋枪(尽管M1汤普森冲锋枪在更远距离上更为有效)。此外,M1卡宾枪的15发弹匣容量也为其提供了显著优势。

欧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的差异根据对二战期间步兵武器性能的多种记录进行分析,士兵们对M1卡宾枪的评价因战场环境而异。总体而言,欧洲战场的士兵似乎比太平洋战场的士兵对M1卡宾枪更为挑剔。这种差异可能源于欧洲战场上的战斗通常发生在更远的距离,且面对体型更大的敌人;而在太平洋战场上,士兵们往往在丛林环境中近距离遭遇敌人,并经常面临大规模攻击。在这种情况下,M1卡宾枪快速更换弹匣的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M1卡宾枪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争议在太平洋战场上,有一种说法认为M1加兰德步枪的弹匣脱出声(“Twang!”)会暴露美军位置,从而引发日军攻击。尽管这一说法主要是神话,但它可能使较为安静的M1卡宾枪弹匣更换操作更具吸引力。

曾有人做过一个测试:一人使用M1加兰德步枪射击,另一人在不同距离处聆听。结果表明,在25码(22.86米)甚至更远的距离内,确实可以听到弹匣脱出的声音。然而,在实战中,由于缺乏听力保护装置且多支武器同时开火,辨别单支步枪的弹匣脱出声将变得极为困难。

在M1卡宾枪引入之前,美国空降部队通常配备的是M1加兰德步枪或M1汤普森冲锋枪。这两种武器虽然威力强大,但对于需要从飞机上跳下作战的士兵来说过于笨重。一旦M1卡宾枪投入使用,部分空降部队和滑翔机部队开始采用该武器。然而,在1942年春季,空降部队表达了对一种折叠枪托版本M1卡宾枪的需求,专为空降部队设计。

设计与生产温切斯特公司、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和内陆制造公司共同参与了该项目的研发工作。最终,由内陆公司的一名工程师于1942年3月提交的设计方案被采纳。该设计允许枪托折叠或展开,并且在两种状态下均可正常射击。经过批准后,配备这种折叠枪托的卡宾枪被命名为M1A1。

为了便于携带折叠枪托,M1A1卡宾枪配备了握把式扳机组件,但其余部件与标准型M1卡宾枪完全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原本随标准型M1卡宾枪一同发放的小型管状油壶设计为插入枪托内的凹槽中,并作为枪背带后部旋转座的一部分。但在M1A1卡宾枪上,油壶被固定在握把后方的一个支架上。此外,M1A1卡宾枪的枪背带后部旋转座位于握把基部。

生产情况M1A1卡宾枪全部由通用汽车公司的内陆分部生产。这一生产来源成为空降部队的一大优势,因为内陆公司生产的M1卡宾枪通常被认为是十家制造商中质量最佳的产品。从1942年至1945年,共生产了140,591支M1A1卡宾枪。生产分为两个批次:第一批次从1942年10月至1943年10月,第二批次从1944年5月至1944年12月。每批产量约为70,000支。

M1卡宾枪从未完全取代空降师中的其他步兵武器。例如,在1942年10月编制的空降师装备表中,一个拥有8,203名官兵的师需要配备3,328支M1卡宾枪。与此同时,大量M1加兰德步枪、M1汤普森冲锋枪以及少量M1903春田步枪(用于发射手榴弹)仍在服役。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份装备表编制时,M1A1卡宾枪尚未投产,因此当时配备的是固定枪托型M1卡宾枪。

首次实战应用根据一份伞兵连的装备表(编制人数为583人),在1944年8月时,该连配备了2支.45口径手枪、18支.45口径汤普森冲锋枪、310支M1A1卡宾枪以及280支M1加兰德步枪。据报道,M1A1卡宾枪首次投入实战是在1943年7月由第82空降师参与的“西西里登陆行动”(Operation Husky)中。

携带方式与保护装置尽管一些伞兵选择将M1A1卡宾枪直接挂在降落伞吊带内进行跳伞,但理想情况下,他们应使用一种类似大型手枪套的护套来保护武器。这种护套可绑在伞兵腿部,在跳伞过程中保护武器免受损坏。在护套研发之前,伞兵们不得不将拆卸后的M1加兰德步枪或M1卡宾枪装入较大的填充垫跳袋中进行携带。即使在护套可用的情况下,若护套不可用,跳袋仍会被用于携带M1A1卡宾枪。

第一批生产的M1A1卡宾枪采用了翻转式“L”形照门,分别标有100码(91.4米)和300码(274.3米)刻度。这些照门因风偏调整困难而臭名昭著,几乎无法进行校准(因为它们被固定在指定位置)。早期生产的M1卡宾枪还采用了交叉bolt按钮式保险装置(位于弹匣释放按钮后方)。此外,早期生产的M1卡宾枪未配备刺刀座,而是随枪附带了一支M3战壕刀(可通过其堆叠皮革垫片式握柄和向前弯曲的护手轻松辨认)。

第二批生产的M1A1卡宾枪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翻转式照门被替换为可调节风偏的后照门;为了防止士兵在战斗中误触弹匣释放按钮而导致弹匣意外脱落(尤其是在海军陆战队中较为常见),第二批生产的M1A1卡宾枪增加了杠杆式保险装置;最后,第二批生产的M1A1卡宾枪配备了刺刀座,并配套了M4刺刀(实际上是基于M3战壕刀设计的改进型)。

二战期间生产的原厂M1A1卡宾枪极为稀有且昂贵。这是因为美国军械部及其他武装力量部门在二战期间的任务是赢得战争而非保存可收藏的小型武器。电视剧《兄弟连》(Band of Brothers)的热播进一步推高了人们对M1A1卡宾枪的需求。

对于收藏者而言,识别真正的二战时期原厂M1A1卡宾枪至关重要。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所有二战时期的M1A1卡宾枪均由内陆公司生产。战后修复或改装的M1A1卡宾枪可能使用了其他制造商生产的M1卡宾枪部件安装在M1A1折叠枪托上。这些改装品并非真正的二战时期原厂M1A1卡宾枪。

尽管M1A1卡宾枪在射程和杀伤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凭借其轻便、易于携带以及较高的射速成为了二战期间空降部队的重要装备。其设计不仅满足了空降作战的独特需求,还在战后继续服役于多国军队直至越南战争时期。

对于军事爱好者和收藏者而言,M1A1卡宾枪不仅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武器,更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美国空降兵在二战中所展现出的勇气与决心。
规格参数项目
规格
口径
.30卡宾
动作方式
半自动、短行程气动活塞、回转式闭锁
全长
35.6英寸(904.24毫米)(展开);25.5英寸(647.7毫米)(折叠)
枪管长度
18英寸(457.2毫米)
重量
6.2磅(2809.6克)
弹匣容量
15发
瞄准具
早期型:L形翻转式照门;后期型:可调节式照门;前照门:柱形 sights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