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的名人都不是状元?不是读书无用,这里面有误区。

华雄浏览美食 2024-12-19 12:04:49

如果喜欢本人文章,欢迎关注,感激不尽。

说到古代的状元,那可是读书非常厉害的人。但是,随着这几年大学生就业并不好,总有人会说,读书没有用。

你看,古代的很多状元,大多数都没有取得什么成就,能够取得成就的,能够让大多数人知道的,反倒是那些普通的进士。

比如说,袁崇焕、戚继光、张居正、海瑞、严嵩、王阳明、方孝孺、李时珍、蒲松龄、吴承恩、李白、白居易、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谭嗣同等等,这些我们大多数人都认识的名人,统统都不是状元出身的。

反之,那些一举夺魁的状元,很多人的名字,我们都不认识。我们都可以说,很多状元,这辈子,都是碌碌无为的。

所以,很多人就拿这个来说事,来说明,读书并没有用。在全面剖析之前,我先来反驳一句,那些所谓取得成就的名人,难道就没有读书吗?难道都是目不识丁的粗人吗?蒲松龄没有文化吗?他不读书吗?王阳明没有读过书吗?

接下来呢,本人分点来讨论,看看是不是真的读书没有用,看看所谓的状元碌碌无为,到底是什么原因。

1. 忽略人口基数,来谈论人才的多少,那就是耍流氓。

说到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之前有人说过,忽略剂量来谈毒性,就是耍流氓。比如说,某种水果,含有少量的毒性,按照这个毒性来说,如果一次性吃下5吨,会导致中毒。但请问,有哪个人,可以一次性吃下5吨呢?

同样的道理,你必须明白,每次科举,状元只有一个,但按照历史记载,每科进士大概可以达到两三百个。那也就是说,在历史的长河里,普通进士的人数,是状元的两三百倍。

站在这个角度,人口多,人才肯定多啊!状元是在一个人里面找人才,进士是在两三百个人里面找人才,你说,哪个出现人才的概率高呢?

就好比说,在国内,身高2米以上的人,肯定很少的吧,人口少,人才肯定少啊!你可以说,在国内,那些有智慧、有思想内涵的人,都是身高2米以下的,所以,证明身高超过2米的人,都很笨吗?

2. 朝廷在人才的任用上,也导致了状元很难取得成就。

据我所知,在很多个朝代,新科状元,都会被安排到翰林院当编撰,人家看你有文化,就到翰林院搞“科研”了。所以,他们享受到的,往往都是一个虚职,没有实权,也没有施展才能的空间。

3. 状元大多数情商不高,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而且自尊心太强,带有心高气傲,太有原则,容易得罪人,难以融入群体。

说到这个,很多人都有同感,读书太过厉害的人,情商通常都比较低,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他们沉迷于文字中,就不会想着去讨好哪个人。而且,读书人的原则性太强,太有原则,他们不会委曲求全地做任何事,也很难懂得变通。

然而,当官处事,待人接物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些所谓的状元,才在仕途上不是那么顺利。

再加上,我经常说的,读书太厉害的人,通常很难有特长的。你要是不信,可以看看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人,他们没有业余特别痴迷的东西跟领域。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有一个女孩,在读高中的时候,非常喜欢漫画,像这种特别痴迷艺术的人,很难成为学霸的。

4. 我们当代的学生,能够记住的古代名人,都是以他的作品来衡量的,这也是一个误区。

说到这一点,想必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现在的教科书语文课本选录的,有些就是古代文学作品,所以,大家对于这些有作品的文人,才印象比较深。

而对于那些丞相,学生记得比较少,这也是一个误区,不能丞相没有成就,只是我们对他的印象不深。

然而,对于古代人来说,如果这个人当官了,如果他是一个清官,就会一心想着怎么给老百姓谋幸福,而不是专注在写文章上面。

反倒是那些被贬的文人,天天游山玩水,写一大堆诗词歌赋,被选录到我们现在的课文里面,才被我们大家所熟知的。

如果喜欢本人文章,欢迎关注,感激不尽。

0 阅读:12
华雄浏览美食

华雄浏览美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