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五分钟看完一部电影?
特别简单,作为观众,按需服用就好。
作为二创作品,跟所有的创作,当然也包括再创作一样,最终面向观众的作品,质量良莠不齐。我们只需要按需取用就行。
是的,我这句话包含了“五分钟系列”存在的必要性,换句话说,选择品质好的,在适合的时候看。
首先,啥叫“五分钟看完电影系列”?我们简单收拢一下范围。
5分钟系列, 肯定不是电影课里的影片精讲,一个普通的拉片课要拆解和分析一个电影,通常不比电影本身短多少。五分钟电影跟这种完全不在一个赛道,但要比三分钟系列又要多一点观点评论。
那么问题来了,啥时候选用五分钟系列。
杨德昌在电影《一一》里讲,“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三倍。”
观众跟着电影里的人物,“去爱,去生活,去受伤”,看一个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去经历一遍故事里的人生,会在极大程度上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去爱,去生活,去受伤”是《我的阿勒泰》里李文秀的台词,也是原著作者李娟的创作体验,形同此情,看一部精彩的好电影,走出电影院,你就不是进电影院之前的你了。
原则上看,选择看一部电影,就应该去到电影院,去完整地体验。但是电影院不是我家开的,不是我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再说,有些电影就是为大银幕准备的,有些我自己在家看也很不错。这一点看上去有点跑题,我想说的是,“我”作为电影的观看者,我有选择怎么看电影的权利。
回到五分钟系列, 比如我看了电影《好东西》,回味的时候,我想看看别人怎么看,于是回到家到晚上闲下来上网搜索,其中就有“五分钟系列电影”,我觉得这完全没有问题。
五分钟系列电影第一种观看,作为看电影的一种补充。
还有一种我会用到五分钟系列的情况,就是鸡肋电影,比如去年上映的麦家原著改编,高群书导演的《刀尖》,这俩人可是曾经搭档出电影《风声》的组合,再加上主演是张译黄志忠,我从预告就开始期待了。
但是上映没几天就被口碑吓退,诚然别人说什么都是参考,想知道水的深浅,小马需要亲自过河。这时候,五分钟系列会和网上的口碑一起成为我的参考,毕竟爱看电影的观众被骗进电影院,结果被浪费俩小时气得想哭的经历一点都不稀奇。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看电影也这么多年了,我们看预告片也不是啥也看不出来,但是有些电影,你明知道它烂,但也承认它有可取之处。想知道大概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知道故事有怎样一个结局,想知道故事一个大概的架构,在这样的情况下,五分钟电影算是替我取其精华了。
总之,无论是到电影院里完整经历一遍别人的人生,还是在其它屏幕里跟故事共舞,或者借由五分钟系列这种电影中介获取资讯,都是我们选择的电影方式,没有什么对错优劣,按需取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