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5花这个明星群体当中,赵丽颖的演艺成长之路特别引人注目。
她最初只是个不起眼的小配角,一步一步打拼,最终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大女主,这样的经历可以说是相当励志。
就在去年,赵丽颖在演艺事业上取得了特别耀眼的成绩。
电影那一块儿,她凭借在《第二十条》里的精彩表演,成功拿下百花奖最佳女配的奖项。
电视领域呢,她凭借《风吹半夏》这部作品,将飞天视后和金鹰视后两个重要奖项收入囊中。
这些好消息可把她的事业粉们高兴坏了,粉丝们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
白玉兰奖都提名赵丽颖三次了,她距离演艺大满贯的目标,感觉就差那么一小步了。
不得不说,赵丽颖的实力真的很强。
那段时间,赵丽颖在娱乐圈特别风光,她的粉丝们也激动得不行,到处跟人分享这份荣耀。
但可能是太兴奋了,说话没注意,不知不觉就得罪了不少人,几乎把半个内娱的明星都给“得罪”了一遍。
从她曾经合作过的同事、前同事,到前夫冯绍峰,还有经常被拿来和她比较的杨幂、刘诗诗、刘亦菲、唐嫣、倪妮、杨紫等明星,甚至连孙俪都被牵扯到这些比较当中。
转折突现:从风光无限到遭受质疑
谁能想到,仅仅过了几个月,情况就发生了大变化。
粉丝们碰上了多家集体“倒油”的尴尬事儿,赵丽颖也陷入了被众人嘲讽的困境。
按照常理来说,拿了奖的赵丽颖,事业应该像开了挂一样,一路顺风顺水,继续往前冲。
可现实却不是这样,她在自己熟悉的电视剧方面,作品一直没能播出,反倒是在不太擅长的电影领域,接连推出了三部作品。
先是去年国庆档上映的《浴火之路》,接着是《乔妍的心事》,还有清明档刚上映不久的《向阳・花》。
赵丽颖涉足电影圈也不是头一回了,之前她也有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但这次不一样,她正处在转型的关键阶段,好不容易在转型路上走出了一段,和其他演员拉开了一点距离。
在这个重要的节骨眼上,这三部电影的票房和口碑,对她的转型可太重要了。
要是票房和口碑都好,那她就能顺顺利利转型成为电影咖;要是不理想,她可能就会面临回到原来状态的风险。
在《浴火之路》里,赵丽颖是二番主演,这部电影最后票房有4.61亿,成了去年国庆档的亚军。
不过,这里面到底有多少观众是冲着肖央、刘烨去看的,还真不太好说。
在《乔妍的心事》里,赵丽颖是一番主演,票房是1.51亿,和辛芷蕾一起搭档,对女演员来说,这个票房成绩不算低。
但从电影在互联网上的热度,还有相关视频的数据来看,又感觉它的热度和票房不太匹配。
到现在,赵丽颖最新的电影《向阳・花》已经上映一周了,观众也都看完给出了评价。
上映六天,票房过亿了,虽说目前票房还在慢慢往上涨,但平台预测最终票房也就刚过2亿。
冯小刚导演加上赵丽颖主演,这样的组合听起来很厉害,本以为会大卖,可实际情况却不太理想。
这三部电影上映之后,好多网友给赵丽颖贴上了“没办法单扛票房”的标签。
毕竟,她这次重回电影圈,能拿得出手的成绩也就只有《第二十条》。
但很多网友觉得,这部电影票房高,和赵丽颖关系不大。
一方面,电影在春节档上映,这个档期本身就有优势;另一方面,导演是张艺谋,还有雷佳音和马丽这些实力派演员,赵丽颖只是特别出演,很难把这部电影的票房都算成是她的成绩。
所以,很多网友就觉得,赵丽颖演电影,除非有名导把控大局,或者有厉害的配角帮忙,像《浴火之路》有刘烨,《乔妍的心事》有辛芷蕾,《向阳・花》有兰西雅,不然光靠她自己,很难撑起一部电影的票房。
口碑困境:票房与口碑的双重考验
票房不太理想,那口碑咋样呢?
《浴火之路》豆瓣评分6.2,被观众吐槽电影里男性风格太突出,剧情也经不起仔细琢磨,赵丽颖的台词更是被批得厉害。
《乔妍的心事》豆瓣评分5.5,更是被骂宣传和实际内容不一样,打着悬疑的名号,实际内容却很平淡。
再看《向阳・花》,现在它的口碑基本已经固定了,和预期有挺大差距。
豆瓣开分6.6,观众评价分成两拨,差别很大。
一部分网友觉得这是一部展现女性反抗内耗的精彩群像作品;但另一部分网友就批评得很犀利,说“老登导演”(冯小刚)拍全女阵容,却到处透着男性视角,甚至还调侃这是冯小刚版的《小时代・纯狱时代》。
针对女主赵丽颖的负面评价就更多了,虽然粉丝觉得《向阳・花》是有实力冲击奖项的作品,但普通观众可不这么看。
从台词到演技,从角色设定到表演呈现,赵丽颖各个方面都被大家质疑和批评。
回头看看赵丽颖接连推出的这三部作品,有打拐题材、悬疑题材,还有展现自强女性的女性题材,每个题材看着都有成为爆款的可能。
可实际上映之后的效果却不好,作品的存在感一部比一部低,负面评价反倒一部比一部多。
赵丽颖想要转型,跳出古偶剧的舒适圈,从电视圈往电影圈发展,这个想法大家都能理解。
但很多人觉得她太着急了,能明显感觉到她一门心思就想拿奖,心思太重了,结果演技都跟不上了。
其实,想拿奖本身没啥错,只要能把角色演好就行。
而且,她这几部作品还有个问题,就是题材都差不多,角色设定也很单一,几乎就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角色争议:转型期的角色选择困境
很容易发现,当了妈妈以后的赵丽颖,一直努力往现实主义题材转型,演的大多是苦情角色。
像在《第二十条》里绝望自杀的聋哑人郝秀萍,《浴火之路》中女儿被拐的李红樱,《乔妍的心事》里从小不受重视、在名利场艰难生存的乔妍,还有《向阳・花》中为了聋哑女儿冒险入狱的高月香。
这些角色,单独看每一个,生活都特别艰难,一个比一个惨。
还记得当时赵丽颖在《第二十条》里塑造的郝秀萍,全程没有台词,全靠她的表演来传递情绪,当时确实让不少观众眼前一亮。
扮丑、扮苦,演弱势群体,好像成了流量演员转型爱用的办法,赵丽颖不是不能演这类角色,但要是想靠这种方式一直成功,那肯定是不行的。
演一次,可能会让观众产生共鸣,可演多了,就会让人感觉是在利用底层人民的苦难,有故意煽情的嫌疑。
随便看看剧照,都很难分清这是郝秀萍还是高月香,不光角色设定像,妆容造型、表演状态也都特别像。
而且,赵丽颖的台词功底不太好,表演也不够稳,一遇到情绪起伏大的场景,就只会靠大声吼叫来表现。
就拿高月香这个角色来说,在网友眼里,赵丽颖模式化的表演,根本看不出她和角色有啥情感共鸣,角色塑造也有逻辑漏洞,没有演出角色该有的复杂感觉。
就连六公主特邀教授都忍不住批评,给这部电影只打了三分,说影片噱头比实际意义大,是伪女性主义,还特别指出赵丽颖演的角色很失败,表演太浮在表面,甚至有些不真实、扭曲。
还有一点,大家更接受不了的是,赵丽颖这几个角色几乎都有比较敏感的情节,每次都有被侵犯的剧情,这让好多观众看了心里不舒服。
明明宣传的是女性电影、女性题材,可镜头里全是这类暴力内容。
一部分网友觉得,现实中女性的日子已经够难了,电影里就别再放这些让人难受的东西了;但另一部分网友认为,赵丽颖明知道这类内容可能会让人不舒服,还选择演这些角色,是想让更多人看到女性真实的困境,只有先让大家看到,才有改变的可能。
不能否认,这些作品可能存在利用女性苦难的嫌疑,但得说,赵丽颖挑角色还是有眼光的,这几个角色只要演好了,都能给她的演艺生涯添光彩。
只可惜,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太好。
责任剖析: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困境
当然了,一部电影不被观众喜欢,肯定不是某一个人的错,导演、剧本、后期制作等各个环节,都有推脱不掉的责任。
这么说不是要给赵丽颖找借口,毕竟电影口碑不好,她也是受害者之一。
换位思考一下,三部电影连着被吐槽成这样,最不想看到这种结果的,肯定就是赵丽颖自己。
她已经在转型的路上迈出了步子,也有了一些成果。
在电视剧方面,不再只靠古偶剧吸引观众,推出了像《风吹半夏》这样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电影方面,也有春节档口碑票房都好的《第二十条》。
本想着靠这三部女性题材的电影能在电影圈站稳脚跟,可没想到却被人笑话了。
现在,转型到一半的赵丽颖,想继续往前走很难,退回去又不甘心。
事实证明,流量演员在电视剧领域能表现得很好,可不代表在电影票房方面也能行。
看电视剧观众不用花钱,可看电影就得真金白银买票。
喜欢看赵丽颖电视剧的观众,还有为她加油的粉丝,不一定都会为了她去电影院花钱看电影。
在我看来,赵丽颖要是想在电影圈真正站稳脚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行业反思:转型潮流与苦难消费现象
至于她老是演苦难角色这件事,可能真不能全怪她,这也许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大家难道没发现,这几年关注弱势特殊群体的电影越来越多了吗?
就跟电视剧一样,一旦有一种类型的作品火了,同类型的作品就会一下子冒出来很多,直到观众看腻了不再买账。
演员们不再只追求漂亮的服装和精致的妆容,都开始扮上朴素的妆容,学一些小众的手语,一窝蜂地扎进现实主义题材的剧组,场面特别热闹。
但为了转型就盲目跟风,为了拿奖就刻意表演,过分渲染弱势群体的悲惨遭遇,把苦难当成吸引眼球的“卖点”,靠这个来博观众的同情和关注,这种做法真的不好。
好像别人实实在在经历的苦难,成了他们获取成功的工具。
随着观众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容忍度越来越低,那些脱离现实、故意消费底层群众的作品,以后恐怕很难再靠“苦难红利”得到观众的认可了。
萍子
黑粉,又来蹭流量,人家电影盈利了,并且口碑很好
用户17xxx16
失去了大款,什么也不是,本来是靠吹出来的,
龙马
骨瘦如柴
勿轻诺
同类型的角色如果火出圈后就不要再接同类型的了,除非你能保证比火出圈那个更好。
用户10xxx84
没提赵丽颖都没人看你!你是不是打下水道爬上来的?
不爱游泳的鱼
我前几年看她剧有翡就发现了,她演技根本不行,眼神很木很空没有灵魂,还不如年轻的男主演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