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丨谁说枣庄没有枣?

友蕊义乌 2024-10-06 19:12:37
谁说枣庄没有枣?

谁说枣庄没有枣?今天就拉拉枣庄和枣的那些扯不断的事。

首先我们先说说枣,枣,原生长地就在中国,枣是滋补食品,是药用品,枣有“木本粮食”、“铁杆庄稼”之称。据说,自从有人类就有枣。原始先民在开始培植果树时, 发现枣树挂果最早,所以枣便成为人工最早培植的果木。后来出现了文字,人们取其谐音,命名它为枣(早)树。中国最早的典籍《诗经》里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记述。,从眼前这一树的枣子就能看得出,枣庄市的地形、气候都特别适合枣树的生长结果。现在,在枣庄市峄城区的阴平镇还有古枣园。

这里是枣庄市市中区城区北部一个叫大刘庄的村子,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棵枣树,盛果的季节里枝头挂满了青色的枣子。

其实早在一百年以前的枣庄,枣树那可是枣庄街头巷尾的“常客”。那枣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枣子,就像一个个小灯笼,照亮了整个枣庄。

现在的枣庄市的区域里传统就有种植枣树的习惯,根据枣庄林业专家王家福介绍,枣庄种植枣树距今已有 2000 余年历史,明清时期最兴盛。

枣庄的枣不但“山居之民仰食焉”,而且山外的村庄也有许多枣林、枣行、枣田。枣除了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还有就是枣也被视为一种寓意吉祥的果实,比如,在枣庄地区新人结婚时,一定要将枣栗子向新娘身上抛撒,取其谐音,以示“早立子”或“早生子”。希望婚后,新郎新娘早生贵子,早取功名。表达了人们朴素的、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和一种美好的愿望。也为婚礼增添了许多情趣。

也许正因为这美好的寓意,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就以这种常见的果实赋予他们赖以生存的这方土地名叫枣庄。这也让一个村庄即使变成一个地级市也和枣这种吉祥之果结下不解之缘。

随着煤矿的出现,地下煤炭的开采面积越来越大,素有“枣乡”之称枣庄一带的枣园逐步消失。根据王家福的说法,主要原因是,枣根求实,导致地下出现空洞,煤井的安全受到威胁,枣田和煤田水火不相容。

再就是,枣木木质坚硬,宋代王安石说“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意思是说枣木是一种很好的木材。因此当时的煤矿就地取材把它用作井下的支柱,但是让枣庄的枣树受到灭顶之灾的是日寇侵占枣庄、峄城时期,疯狂地大量砍伐枣树木建造栅栏,修防御工事, 大多数枣园无可奈何花落去,最后消失了。随着城市的发展那些被破坏的枣园枣林就再也没有被恢复,这也就给人留下了枣庄不产枣的印象。

枣庄种植枣树的传统可没有因为砍伐而改变,在枣庄枣树也没有灭绝,比如靠近山区的刘庄村子里保留下来大量的枣树,这其中有很多是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老树,成为枣庄与枣树渊源的历史见证。不单单是刘庄,在整个枣庄市很多村庄都还保留着很多的枣树,只是没有象刘庄那样,除了种枣还发展过大枣的加工产业。

马玉连老人在讲述他做蜜枣的过程(拍摄于2017年)

在刘庄村,马玉连老人家的门前的两个红砖垒起的烟囱特别引人注意,这两个烟囱就是当年做蜜枣用的,东面的烟囱是煮大枣的锅灶用的,西面的烟囱是烤房用的。大刘庄村都是沙壤土,那个时候生产的圆铃枣远近闻名,改革开放以后,大刘庄村的马玉连家与另外两户人家就用当地产的枣做蜜枣,希望可以在农闲的时候多一份收入,他们将收获的大枣经过筛选后,合适的大枣放进镶嵌在板凳眼中的刀具里,然后用木棍将枣捅下来,使大枣的周身划出一道道的裂痕。然后把大枣放进满是白糖水的锅里,用文火煮熟,使白糖顺着裂痕浸入大枣。做蜜枣对白糖和大枣的比例也是有要求的,不然煮出来的蜜枣味道就不纯正。等到大枣煮熟之后捞出来,再放到烤房里烘烤,直到慢慢地烘干水分就成了蜜枣,但是当时拿到南方销售,因为销售并不是很好,结账也比较慢,慢慢地他们就不做了,这个烟囱也就闲置了。

走出大刘庄我突然想象出一副画面,红彤彤的大枣形成产业化生产根据红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大力扶持红枣种植大户、致富能手牵头成立合作社,统筹销售维护枣农利益。让农民们在家门口收获富裕的生活让大枣真正成为枣庄的吉祥之果。

微游枣庄 编创

0 阅读:0

友蕊义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