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桂林市救助管理站一直在开展已落户安置人员再寻亲工作,目前已为10余名受助人员寻亲成功,51岁的老唐就是其中之一。
老唐离家已经有20多年,当87岁的老母亲再次看到他时,忍不住一声声喊着他的乳名“ 仔”。为了老母亲的这一声呼唤,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按照老唐模糊不清的发音,一一对湖南省衡阳市的近3000条地址信息进行比对,并终于找到了老唐的家。
多年来从未放弃帮他回家
老唐是2011年被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的。市救助管理站经过甄别,依策依规把老唐列为救助对象。工作人员从当时老唐的状态判断,他应该是在外流浪多年了。工作人员多年一直努力想送老唐回家,但没有找到老唐的身份信息。
10年过去了。2021年,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市救助管理站将老唐落户安置在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并为老唐重新办理了身份证。
近年来,随着寻亲技术的发展,以及已落户安置人员再寻亲工作的开展,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为了帮助像老唐这样的救助对象回家再次忙碌起来。他们相信,“只要耐心细心,就一定会给老唐找到家,让他跟家人团圆。”
这几年,工作人员经常找老唐聊天,希望能帮他回忆起一些事情,或者从老唐的只言片语中找到一些线索。老唐说话有家乡口音,工作人员听不太懂,但他们依然鼓励老唐多说话。
渐渐地,老唐透露出的身份信息越来越多,还能断断续续讲出自己和哥哥的名字,最后,他还歪歪扭扭地写出了自己的名字。
更让工作人员惊喜的是,老唐还回忆起了自己是湖南省衡阳市人,还潦草地写出了所居住村庄的名称。虽然字迹不清,无法确定村庄名,但工作人员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在近3000个地址中一一比对
虽然以往的经验,在只有省、市确定的情况下,是无法核实人员身份信息的。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联系衡阳市救助管理站了解到,衡阳市有5县、5区、2个代管县级市,管辖着共31个乡、114个镇、42个街道、2268个村和511个社区,没有具体的县、乡镇、村庄信息,核查难度太大。
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很快重整旗鼓,重新调整寻亲方向。他们仍然坚持找老唐谈心,甚至反复看和老唐聊天的视频,观察他的口形,试图从老唐含糊不清的话语中找到准确地名。终于,工作人员从老唐口中听到了一个发音类似“jilong”的地名。
经过进一步筛选,工作人员从近3000个地址信息里一一比对查证,发现在衡阳市衡南县有一个叫鸡笼镇灯塔村的地方,可能会是老唐口中所说出的那个“jilong”。
工作人员赶紧再次联系衡阳市救助管理站,请求帮助核查,衡阳市救助管理站反馈核查结果确有此人。至此,为老唐找家的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母子相认感动众人
衡阳市救助管理站很快联系了老唐的亲人。得知老唐的消息后,他的哥哥姐姐立即给市救助管理站打来电话,他们激动地告诉工作人员,老唐在老家还有5个兄弟姐妹,他是排行最小的,老唐离家已经有22年了,母亲从花白头发等到头发全白,也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老唐,一直盼着这个小儿子能早点回家。经过商议,家人决定让老唐的哥哥先来桂林看看他,等老唐病情稍微稳定一点再接他回家。
没多久,老唐的哥哥就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市社会福利医院。兄弟相见,哥哥大声呼唤着老唐的小名,老唐听到后开心地笑了起来。
哥哥当场给家人拨打视频电话,让大家都见见弟弟。视频那头,老唐87岁的老母亲看着手机屏幕,视线久久不愿离开,她一声声地唤着:“ 仔, 仔,回家,回家。”这一声声呼喊让老唐湿了眼眶,也让在场的工作人员为之动容。
随后,哥哥向市救助管理站提出请求,希望市救助管理站能帮助他们将弟弟送回家。市救助管理站经过商议,决定用救助专用车送老唐回衡阳。
次日,市救助管理站派出救助专用车1台、司机两人、工作人员3人,将老唐平安送达衡阳。
老唐到达衡阳当天,气温骤降,但87岁的老母亲拄着拐杖早早地赶到乡镇民政办。见到老唐的那一刻,老母亲未语泪先流,一边颤颤巍巍地走向老唐,一边喊着“ 仔回来啦!”这团圆的一幕,让在场所有人的心都暖融融的。
从桂林人“变回”衡阳人
家人接到老唐后,马上带着他前往公安部门恢复户籍,没想到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原来,由于老唐已在桂林落户,按照公安部门的要求,要先把桂林的户口注销才可以恢复原籍。
寻亲小组工作人员随即马不停蹄地开展老唐的销户工作,他们加班加点准备销户材料、跑公安部门,前后只用了两个工作日,就为老唐办好了销户手续。
最终,老唐正式从桂林人“变回”衡阳人。老唐的哥哥姐姐说,他们会一直记得,这个小弟曾经是个桂林人,曾经在这个充满爱的城市里平安生活了10多年。
老唐寻亲成功的案例,只是市救助管理站寻亲小组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救助管理站在为受助人员寻亲方面下苦功夫、出大力气,在科技日益发展,高科技寻亲效果好、速度快、耗神少的情况下,对于高科技寻亲无果的人员,仍然保持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通过传统方式不惜费时费力费神为他们寻亲。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市救助管理站对特殊受助对象提供的服务也不止于送回原籍,而是延伸到受助人员送回原籍后如何稳固、防止重复流浪、指导亲属在政策范围内减轻家庭负担,使受助人员回得去、留得下、稳得住,真正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