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我们中医的巅峰时期。
对于那些诋毁中医的公知来说,赤脚医生在这些人眼里同样被嗤之以鼻,公知嫌弃赤脚医生没有专门的行医资格证,嫌弃赤脚医生没有专业的医疗设备。
总之,在公知眼里,赤脚医生被说得一无是处。
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就来聊聊赤脚医生这段历史,让大家了解事实的真相。
1949年,当时的国民平均寿命只有35岁。
为什么这么多人当爹当妈没几年就死了,因为医疗卫生条件差,地主和资本家有钱看得起病,所以他们能活到七老八十,但这些有钱人毕竟是少数,否则就不会有革命了。
广大的劳动人民连吃饭的钱都没有,哪还有看病的钱?最终只能在伤病中结束生命,活到四十岁就算是祖上烧高香了,而很多人生下来就死了,附带着连自己的母亲也一并带走。
活下来的人后面的日子也不轻松,大多数人还要经历瘟疫和战争,被这一波收割之后还活下来的人,还要经受地主和资本家的盘剥,长年累月地劳作,最终也活不了多久。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将旧社会的人均寿命大幅拉低,出生成活率低,死亡率高。
面对这段历史,不知道民国粉如何为国民党洗地。
早在抗美援朝时期,我们就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因为美国在战场上对我们实行细菌病毒战,于是我们开展全民卫生运动,防止美国对我们的后方投毒。
从那时候开始,人们有了喝白开水的习惯,而旧社会的人都喝生水,也就是没有烧开过的水,水中还有多种细菌寄生虫,其健康程度可想而知。
到了六十年代,我们为了保卫这个红色政权,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用于研制两弹一星,我们手里所剩无几,依然没有忘记我们的职责,但又该如何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呢?
1965年6月26日,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向毛主席汇报工作,他说了一组数据。
全国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40多万,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医疗经费农村只占25%,城市则占去了75%。
当时全国人口7.2亿,农村人口5.9亿,占比超过80%。
毛主席听完之后震怒,“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中主要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震怒归震怒,但终究要解决问题,然而当时我们的财政不足以支撑更多的开销,因为当时的主要力量用于两弹一星的投入,那么该如何解决农村的医疗问题呢?
毛主席作出了两条指示:
第一,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第二,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
这便是“六·二六指示”。
培养一个医生的成本其实并不低,不光要有医学知识,还要有临床经验,看看今天的医学院的学生,没有个五年七年,你没资格行医。
除此之外,要精通医和药,少不了要做试验,在实践中强化医药知识,因此必然会耗费药品和设备,这些都是成本。
但是当时的情形,根本没有这么多条件和资金来培养专业的医务人员,于是全国掀起了安排城市医务工作人员下乡和培训农村医务工作人员的运动。
于是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医学速成班,初中和高中毕业的青年,或是有点药理知识的人,只要学习几个月时间,毕业后就能当医生了。
因为这些医务人员既要干农活又要给村民治病,而当时的农村田间地头泥泞路滑,大家都习惯打赤脚,平时下地干农活,病人来求诊,就直接从田里拔腿出来给病人看病,所以便有了赤脚医生的称谓。
这些速成班出来的医生,被今天的公知和专家教授鄙视,认为他们不专业,但当时对于缺医少药的农村来说,他们的存在却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头痛脑热,发烧感冒,摔打扭伤,拉肚子之类的常见病,90%以上他们都能治,这对当时的农民来说,已经足够了。
他们这些人不但懂西医,还懂中医,公知和专家教授们嗤之以鼻的银针就是他们的医疗设备,靠这一根银针和中医知识,他们救治了很多病人,将我们的中医发挥到了极致。
平常他们用的药是从山里采的草药,因此给农民看病的成本低,农民也能看得起病,却被今天的公知们诟病为不科学不卫生。
我们倒是想请问公知们,今天进口的药科学卫生,请问有多少农民用得起?
再请教一下公知们,当年生活条件差,怎么偏偏生不出今天各种稀奇古怪的病呢?
对于大病来说,赤脚医生确实无能为力,但是这些赤脚医生把救治病人看做是天大的责任,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了他们行医的理念。
赤脚医生就在农民身边,就在田间地头,农民不用跑到县城里看病,深夜发病时,赤脚医生还会上门看诊,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医患纠纷。
他们冒着救人的极大风险,收入却并不高。
当时我们的经济基础是建立在人民公社之上,而人民公社属于村集体性质,因此赤脚医生由人民公社来养。
当时的经济采用的是计划经济,为什么采用计划经济,在讲三反五反时提到过,这里就不再赘述,计划经济下对货币的依赖度低,主要是物物交易,而不是钱物交易。
比如我用2斤大米,换你1斤白糖,不需要将大米换成货币,再用货币来购买白糖,而是通过直接调拨实物来完成交易。
公社之间这么交易没问题,那么如何将实物分配给社员呢?如何将社员的劳动和报酬结合起来呢?
当时采用的是工分制,由于我们的财政吃紧,手里没有多少资金,印钞则会形成通货膨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在人民公社中采用工分制。
因此,当时的赤脚医生没有薪资,而是按工分计算,社员根据工分多少获得相应的报酬,报酬可以是货币,也可以是实物。比如当年玉米丰收了,那就用玉米来作为报酬的一部分。
在当年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赤脚医生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尽自己的所能来救治病人。
为了消灭农村地区的疟疾、血吸虫、天花等病,赤脚医生挨家挨户上门登记,送药到手,看着农民把药服下再到下一个农户。
正是因为这些赤脚医生的无私奉献,才让我们国民的人均寿命从1949年35岁提高到1976年65岁,农村新生儿死亡率和夭折率,从原来超过20%,下降到3.7%左右,因为他们的存在,让广大农村有效控制了疟疾、流脑、流感等疾病,并且协助消灭了天花、血吸虫等传染病,他们功不可没。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用有效的治病救人,让广大农村破除封建迷信,不断走向科学。
我们的赤脚医生模式,得到联合国认可,被认为给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板。
我们编写的《赤脚医生手册》,在国内发行超过120万册,在世界上还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编印超1000万册,为世界欠发达地区的卫生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
之前我们介绍从1949年到1976年发生的事情,总有人跳出来嘲讽,想必依然有人会跳出来说,既然赤脚医生这么好,为什么现在消失了呢?好东西不应该消失啊!
那么我们就来回答赤脚医生消失的原因。
赤脚医生建立在人民公社基础上,人民公社被取消之后,赤脚医生自然就没有了经济基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之后,实际上就宣判了赤脚医生将成为历史,因为别人整天在地里劳动,而赤脚医生还要诊治病人,地里的收成自然比不过别人,而之前因为治病耽误的劳动可以通过工分来获得收益,但是人民公社解体之后,没有了工分,赤脚医生就比别人的收入少了很多。
那时候的赤脚医生没有用药养医的心理,都是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自然不可能在药上收取巨额费用,客观上就让赤脚医生这个职业难以为继。
八十年代中期实行医改,赤脚医生改为“乡村医生”,同时逐步停发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乡村医生逐渐以科班出身的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生为主体,没有执业证书的盈利医疗被视为非法行医,非法行医将面临刑事处罚。
随着农村的衰败,农村空心化现象发生,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赤脚医生后继乏人,也更没有市场了。
今天的市场和法律让赤脚医生彻底消失了,成了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事物。
但是,我们依然要说,赤脚医生对当时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功不可没,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当年我们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老人家提出要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并且切实去做了这件事情,这大概就是老人家走后四十多年,依然让人怀念的原因。
今天人们怀念老人家的时代,不是怀念那个时代的苦,而是怀念那个苦的时代所展现出来的人性光辉。
赤脚医生创造了中医的巅峰时期,他们真正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