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启蒙。我1955年出生于内江市中区一个普通家庭。我家在解放前是一个大家族。祖父在民国27年买下了沱江边上一个院落——粟家大院,我就在这个大院长大。我的叔叔、姑姑在解放前参加革命,被国民党逮捕后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和自贡警备司令部。1949年国共和谈被释放,建国后曾担任川南师范学校的校长。
(面对沱江的粟家大院)
1962年,我在内江五小读小学。一年级下期,学校来了姓张的兼职音乐教师,他发现我唱歌很准,就让我多唱、领唱。二年级期末,我和黄爱萍代表班级向家长汇报演唱《藏胞歌唱解放军》。到登台时,我望见台下黑压压的一大片人群,心不由得跳个不停。这是我第一次上舞台,心里没有把握。黄爱萍不断整理弯曲的头发,我也检查自己的装束,“雪山升起哟,弯月亮,雪山顶上哟,放金光、、、、、、”一曲唱完后许久,人群中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母亲和姐姐热泪盈眶,为我感到骄傲。同学告诉我,我们班的节目是整个汇报演出最出彩的。从此,我住的大院里经常响起一个童声。我在歌唱中找到了快乐,在快乐中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
粟家大院里有一个大天井。放学后,一群初中生就在大院里排练舞蹈《洗衣歌》。我首次演唱的歌曲就是藏族题材,因而对《洗衣歌》一听入迷。他们排练多久,我就听多久。不知不觉地,我就记住并吟唱出它优美的旋律和歌词。心里开始幻化出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和牛羊涌动的画面。
1966年发生的“破四旧”运动,给家里带来了重大变故,看到进进出出的红卫兵在我家翻箱倒柜,我很无助也很受压抑,大院里就再没有我的歌声了。
1969年,我到内江二中读初中。因家贫,放学后就去帮母亲刷纸板补贴家用。这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式劳动,我发现,哼小曲、小声歌唱能提高工作效率,还感受不到劳累和厌倦。班上有一个女同学长得漂亮,是我们的班长,她常常邀约一群女同学到我工作的地方逗留。她一来,我内心就感到愉悦、高兴。她离开后,我就会用歌声放飞心情。我一扫阴霾,重新找回了对音乐的热爱。14年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她成为了我的妻子。
(作者结婚照)
二、自学。1971年8月,我初中毕业下乡当知青。因体力差只能和妇女一起参加生产劳动。那时,因年纪小,环境发生大的改变,让人感觉很不适应。我在劳动空闲时,喜欢在广阔天地放声歌唱,以抒发心中窒息的情感。但反复唱那几首熟悉歌曲又觉得很不过瘾,想唱新歌却又没人教。我采用一个“笨办法”,用《东方红》曲谱为参考,试唱新歌《大顶子山的青松》。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居然学会了识简谱!随后,我又自学二胡并能拉一些曲子。
1972年国庆节后的一天,母亲让我去河坝街买菜。我看到街边寄卖店里有一把二手小提琴。店主四十来岁,个子不高,显得很精明。他看我对着货架上的小提琴不转眼,就说,“9元钱,便宜卖给你”。他话说得倒是容易,我当知青一年多挖泥巴得来的工分钱才十元五角,这分明是要我的“血本”呀!我想,这个二手琴实在太贵,买了可惜了钱,不买又舍不得。老板发现我在犹豫,“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点哟!”他这句话点醒了我,一咬牙就掏钱买下了。有了这个宝贝,我姐姐有一个朋友的丈夫姓王,在内江文工团拉小提琴,他借给我一本《开塞小提琴练习曲》,告诉我说要照着曲谱进行反复练习,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提高小提琴演奏的技能和技巧。但在那个时候,内江既没有出售小提琴的店铺,更没有卖五线谱本的商店。我就只好自己动手在白纸上画五线谱,再将曲谱依样画葫芦地抄下来。通过王老师的指点,特别是不断地摸索和勤奋自学,我终于熟悉了小提琴四根琴弦的音阶,还学会了识唱五线谱。我开始按照曲谱进行练习,久而久之就能够演奏一些熟悉的曲子了。
(1973年,作者在室外演奏)
音乐可以培养并增强集体意识。这年底,我调到内江水轮机厂工作,参加了工厂的宣传队。乐队不大但有三人可以演奏小提琴。我们利用业余时间排练《新疆之春》《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乐曲,一遇节假日就为工人们演出。不久,我到省建十三公司学习焊接技术,公司有一个50多人组成的管弦乐队。指挥姓邱,人称“邱哥”。他是广东人,特别喜欢广东音乐。他是我姐姐家的邻居,关系不错,经常和姐夫一起喝酒聊天。他得知我会拉小提琴,就邀请我参加乐队的排练和演出。我利用这个机会,不时向他请教乐理方面的知识和指挥上的技能。一次,表姐工作的内江针织二厂要搞一个大型演出。她们单位女工多,跳舞、唱歌的不少,但缺一个像样的乐队。我知道后自告奋勇请“邱哥”支持,由乐队担任歌舞伴奏并演奏管弦乐曲目。没想到正式演出时,剧场突然停电,场内一片喧哗。 “邱哥”临危不乱,立马指挥乐队演奏《喜洋洋》《邮递马车》《晒稻草》、、、、、、。电源接通后,观众自发鼓掌欢呼,祝贺乐队在黑灯瞎火中临场发挥和高质量表演!这是我第一次在正规舞台参加演出,我体会到:面对观众时,心不慌、要平静,手不抖、要平稳,眼不离曲谱、眼要有指挥,注意力不分散,要高度集中,音才能随指挥的手势发出,最终汇聚为优美动听的和声。
音乐还可以改变腼腆的习惯。1975年,我和四表哥、堂弟去资中熊桥铁厂看望当厂长的大表哥。我们到火车站时,四哥见发车时间还早,“时勇,拉一曲提神!”我当即拿出小提琴,开始演奏《新疆之春》《沉思》。没想到这个大胆的的举动,竞引来了候车人围观。人越来越多,差不多围了整整两圈。在他们的注视下,我把自己熟悉的曲目拉了个遍。此后,我经常在沱江边练琴、唱歌,收获了许多快乐的时光,烦恼也逐渐离我远去。
三、发挥。1979年金秋,在同龄人羡慕下,我考上重庆师范学院。入校当年上学期,我为班级舞蹈“花儿与少年”担任伴奏。不久,我加入了学院刚成立的文工团。
(作者用这把琴演奏“花儿与少年”)
文工团下辖的乐队规模比较大,管乐为双编制,小提琴有20多把,另有手风琴、键盘、打击乐等。为了参加四川省首届大学生“校园之春”文艺汇演,文工团创作了大型舞蹈——《课余》。为取得好成绩,学院决定由乐队去演出现场进行伴奏以增强演出效果。为此,不仅专门采买了小提琴、管乐和打击乐等乐器,还请了重庆歌舞团的专业指挥对乐队进行指导和排练。乐队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晚饭后,有几次还利用了周末的下午。对一首曲目的重复练习很刻苦也很枯燥。每当发现大家的情绪不振时,学院和文工团的领导就来打气、鼓励。同时,指挥也安排大家中途休息并演奏一些其他曲目来进行放松。我在其中也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切分量。
1980年7月,文工团上百人带着行装,怀着忐忑的心情乘火车到了成都。演出在天府广场附近的四川剧场举行。轮到我们的节目了,大家都有点紧张,但随着第一个音符的跳出,乐队就进入了有条不紊的昂扬状态,我的琴弓也随之停顿、跳跃和飞扬。在富有强大感染力的伴奏下,台上的同学像上了发条的机器,飞快地旋转、高高地跨越。女同学以优美的舞姿,男同学用健美的力量,充分展示出大学生们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我们的首演取得了成功,《课余》获得了一等奖!为此,学院为文工团全体颁发“一门选修课免考并优秀”的奖励。
两年后,第二届大学生“校园之春”在重庆建院举办。我们的两个参演节目都不太理想。学院团委决定,由我担任学生会文娱部长并兼任院文工团长。经商量,我决定在舞蹈队、乐队基础上,另新建话剧队。组建话剧队首要任务是网络人才,其中剧本创作是关键。我们班崔小巍、冯弟强等曾创作文学作品,中文系七九级、八零级的同学写作能力也很强。再就是物色话剧演员。我们班有个美女叫赵为民,是高干子女,一笑就露出两个酒窝,很漂亮。另有一位是中文系的女生,叫徐燕,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久,崔小巍创作了《敦煌在呼唤》,其中心意思与国家鼓励大学生毕业去边疆、去基层、去最艰苦的地方十分合拍。舞蹈队增加了好几个低年级美女。如,数学系的杨世兰。中文系的余奇,因她在舞蹈《草原英雄小姐妹》中挥动小鞭子的动作而印象深刻。另有一位生物系的女生叫唐吟宇,不仅舞蹈跳得好,学习成绩也好,是学院评的“三好生”。
1982年寒假,学校决定将文工团精心准备的歌舞《草原英雄小姐妹》和话剧《敦煌在呼唤》奉献给全校师生。这次演出创了两个校园记录:一是两台不同的节目分别在两个晚上演出,得到了广大教职工、同学们的高度认可。二是前来观摩的高校代表给与了很高的评价。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的领导在现场提出,请我们在两台精彩的节目中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组合成一台节目到他们学校演出。在后勤工程学院演出后,官兵们用整齐划一的手势为我们的表演喝彩,学院还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宴席。
毕业前夕,文工团在大礼堂举行了告别聚会。校团委、学生会为团员们发了一个笔记本。大家捧着它签名、留言、写通讯地址,互相送上美好的祝福,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1983年,院学生会同学留影,一排右三为作者)
四、圆梦。1983年6月,我毕业分配到内江地委党校工作。一年后抽调我去省委二党校青干班任二支部书记。党校领导知道我有文工团工作的经历,对我说,“我们学校在50年代就有跳交谊舞的传统,为丰富学校文化生活,你组织一下,把交谊舞跳起来”。我发动本支部学员为主进行交谊舞练习,到母校借音响设备,组织大家对食堂进行布置,特意安装了彩灯彩带。当华灯亮起,在几对骨干舞伴的引领下,舞池里的人越来越多。我看到了领导们脸上的笑容,看到了老师和学员们在舞池的身影。
1989年,我由内江组织部调省人事厅工作。以后又先后在机构编制部门、民族部门工作。在民族部门工作期间,我惊喜地发现,我的音乐情结天然地拉近了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距离。一次,我们去民族地区调研,看着车窗外雄伟的山峦、奔流的河水,我与同车一位喜欢唱歌的领导一路观景一路高歌。我们在街头扮作兄弟进行暗访;在村组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的意见、、、、、那次,我们的调研工作很愉快,调研成果还被省委、省政府领导采用。我在纪检监察部门工作时,还结合工作创作歌词,北京一个作曲家为《清廉长歌》谱了曲,著名书画家邱笑秋老先生则抄录了《反腐倡廉抒怀》。
2016年,我为增加退休生活情趣,把尘封在柜子中的小提琴请出来,从拉空弦开始进行练习。还参加声乐训练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歌唱的基本知识,如从头学习科学发音的原理、咬文吐字的韵律和高低音切换的技巧等。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大庆。我那时报经省委组织部批准,在四川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任副会长兼秘书长。我与研究会的领导商定,要以研究会名义搞一个声势浩大的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
我此前在天府广场附近的“经典汇”剧场看过一次演出,当时就曾联想,争取在这里搞一次活动。于是,我策划并安排人员分工联系剧场、引进活动赞助商、挑选歌舞节目和拟定出席活动的领导及参加人员名单。为了支持我的工作,我的妻子联系了锦江老年大学教舞蹈的老师,我的同事李晓华请了成都老年大学舞蹈队全体,成都永业公司尹总慷慨提供赞助。经过周密的准备,“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文艺展演”在“经典汇”剧场隆重举行!我所在的省老干中心乐队演奏了配乐诗《浪淘沙·北戴河》和《闪闪的红星》等曲目,锦江老年大学和成都老年大学舞蹈队演出的《荷花》《扶贫之歌》等舞蹈,受到了参会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此后,省老干中心乐队开始排练管弦乐《红旗颂》。我们乐队成立后,一般是演奏一些耳熟能详的曲目。后来,俊康提议并由队长王川决定,由我担任艺术总监兼指挥,提高乐队训练和演奏水平。由于乐队成员都是退休不久的厅级领导干部,我感到诚惶诚恐。队长王川、副队长梦元和乐友们纷纷给我解压输气,我只好鼓起勇气承担起这个重任。我们这代人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对党和国家充满了深厚感情。管弦乐《红旗颂》是我们百听不厌的曲目,大家都想用自己的真心来演奏这首名曲。我当然知道,以我们这支刚组建不久的业余乐队来演奏这首气势雄伟的颂歌,自然会有难以攀登的高度。为此,我想到了一个逐步提高、渐次深入的办法。首先,我们从最简单的齐奏练起,将主旋律练熟。其次,按照管乐、弦乐、键盘乐器的特点进行独奏、分奏和合奏。第三,在熟悉的基础上调整充实曲目速度、表情和内容,如红旗引导下的行军正步,蓝天白云中飘扬的红旗,特别是在曲子中添加《东方红》元素。吴局长为了让乐友们更清楚地看见我的手势,还特地拿了一根银色长筷给我做指挥棍。通过乐友们的不断磨合、努力和相互配合,我们排练的《红旗颂》初步达到了对外演出的水准。老干中心领导派专人为乐队录制了视频,并在中心的大屏幕进行滚动展示。此后,我们在青城山首届“康养杯”诗歌朗诵大会、纪念中华母亲嫘祖大会和岷峨风艺术团成立15周年大会进行了公演。在金河宾馆演出时,因台下都是艺术团一起唱歌的同仁,我感到特别紧张,生怕我手中的指挥棍不听使唤。乐友们在台上就坐后的自定让我平静下来,我们的演奏也展示出了比平时训练更好的水平。秦玉琴、李登菊、韩邦彦、李洪仁、何志尧等省级老领导、艺术团的同仁以及各界人士观看了演出,对我们的表演进行了充分肯定。
(演出后休息,前排右三为作者)(老干小乐队受邀参加演出)(老干合唱团参加比赛)
在这些有益的活动中,我接续了老朋友,认识了新伙伴,不仅对安度晚年、陶冶情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还实现了国家提倡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愿景。我真正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是值得人的一生追求的目标,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将自己的爱好和成就更多地在团队风采和个人才艺中得到展示。我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用自己的余热和激情去歌颂党的领导、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才是我们这代人实现音乐梦想的广阔舞台!
(2024年5月,四川省嫘组文化促进会在八宝街大酒店举办书画文艺展演活动。)
作者,粟时勇,省级机关退休干部。省纪委、监委《清廉四川》刊物原主编,知见诗社顾问,四川朗诵演讲促进会顾问,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顾问,长征女红军研究会成都办事处顾问。
喜欢音乐、写作,先后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中国职官管理史稿》,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文官制度丛书》,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古代官员考课制度史话》,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四川跨越式新发展理念丛书》(炼铁铸剑、拜将强兵、纳涓汇流、点石成金),由成都出版社出版《党史党建知识概要》《干部分类教育学》等10多部著作;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心理承受能力》《民国时期四川的禁烟运动》《耕读传家·忠义报国》等数十篇论文;主编并由方正出版社出版《巴山皓月·蜀水清风》(四川革命先辈先烈家风家训、四川历代先贤名人家风家训);总纂并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四川省志·人事志》《四川省人事志》。分别获得国家人事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奖,受邀参加全国学术会议以及各种研讨会。
编审/发布:陈孝明